第156章 弟子规-《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程处辉走到书案前,提起笔,饱蘸浓墨。

  他闭上眼,脑海中,《弟子规》的全文缓缓流淌而过。

  随即,他睁开眼,手腕微动,笔走龙蛇。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

  一个个清遒劲有力的楷书,跃然纸上。

  管事站在一旁,屏息凝神,看着那一句句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无上至理的文字,内心再次受到巨大的冲击。

  他虽然是个商人,但也读过几年书。

  这些文字,比那些之乎者也的经义,好懂太多了!

  而且朗朗上口,简直就是为孩童量身定做的启蒙读物!

  程处辉一口气写完,将毛笔轻轻放下。

  一篇完整的《弟子规》,赫然呈现在眼前。

  他将墨迹吹干,把宣纸递给早已看呆了的管事。

  “这就是《弟子规》的全文。”

  “活字版来不及了,就用雕版。”

  “让你手下所有的刻工,连夜把这篇文章给我刻出来,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印刷!”

  管事接过宣纸,手都在抖。

  “公子……这……这是要印多少?”

  程处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野心”的光芒。

  “印到我们书局的纸张用完为止。”

  “明天天一亮,我要让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这篇《弟子规》!”

  “我要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好好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儒学!”

  挑战整个儒学体系的第一步,正式展开。

  书局连夜灯火通明,无数刻工与印刷工匠被召集起来,整个书局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忙碌之中。

  这个不同寻常的动静,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双眼睛,都在暗中注视着书局,好奇着那位惊世骇俗的云南王,究竟意欲何为。

  次日。

  今天的长安,似乎有哪里不一样了。

  坊间的更夫打着哈欠走过街角,却发现墙上贴着一张崭新的纸。

  早起的商贩推着独轮车,看到桥头的石狮子底座上也放着一张纸。

  纸张算不上顶好,但洁白干净。

  上面的字迹,是通过印刷而成,清晰工整。

  最上方,是三个醒目的大字——《弟子规》。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本从天而降的纸张。

  有识字的人忍不住捡起来,轻声念诵。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起初只是一个人在念,后来是三五个人跟着读。

  最后,整条街巷都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朗朗上口的诵读声。

  这些句子太简单了。

  简单到一个刚识字没几天的孩童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但这些句子又太深刻了。

  深刻到那些读了半辈子书的老学究,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整个长安城,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学堂。

  而这一切的源头,程家书局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书局管事站在门后,透过门缝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头,两条腿抖得和筛糠一样。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场面。

  太吓人了。

  这要是发生踩踏,他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公……公子……要不,咱们今天别开门了?”

  程处辉打着哈欠,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手里还拿着一个肉包子。

  “开门,为什么不开门?”

  “生意来了,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他三两口解决掉包子,拍了拍手。

  “告诉外面的人,今天书局只卖《弟子规》,首印两百本,先到先得。”

  “每本二十文,每人限购一本。”

  管事一愣。

  “二十文?公子,这……这成本都不够啊!”

  他们连夜赶工,人工、纸墨、雕版,哪一样不要钱。

  二十文一本,这简直是亏到姥姥家了。

  程处辉斜了他一眼。

  “你懂个屁。”

  “我要是定价二百文,谁买?”

  “我要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买得起,看得懂。”

  “格局,懂吗?”

  管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赶紧跑去传话了。

  很快,书局的大门缓缓打开。

  人群瞬间向前涌动,但早有准备的程家护卫排成一排,拦住了人群,勉强维持着秩序。

  “排队!都给老子排好队!”

  “谁敢插队,直接扔出去!”

  两百本定价二十文的《弟子规》,在人群的疯抢下,连半个时辰都没撑到,便被一扫而空。

  抢到的人兴高采烈,如获至宝。

  没抢到的人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围着书局迟迟不肯散去。

  程处辉这时才慢悠悠地走了出来,站到一张早就备好的高台上。

  他清了清嗓子,整个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云南王世子的身上。

  “各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们!”

  程处辉拱了拱手,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感谢大家对我程氏书局的支持。”

  “没买到书的朋友也别着急,我们正在加印,保证很快就能让大家人手一本。”

  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

  程处辉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今天,我想宣布一件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尤其是在那些穿着儒衫,一看就是读书人的家伙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我程处辉,在此立下一个彩头。”

  “凡购买《弟子规》者,若能找出其中任何一个错字,或能增减一字,使其文意更佳者……”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

  “赏,万金!”

  “效仿昔日吕不韦,‘一字千金’!”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长安城都炸了。

  赏万金!

  疯了!这云南王世子一定是疯了!

  这已经不是自信了,这是狂妄!是赤裸裸地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发起挑战!

  人群中,几个本就对程处辉不满的儒生,眼睛瞬间就红了。

  他们挤出人群,立刻奔向自己的圈子,呼朋引伴。

  准备从那本薄薄的册子里找出金山银山,顺便把程处辉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

  国子监。

  祭酒孔颖达的脸上,覆盖着一层寒霜。

  他面前的书案上,同样摆着一本《弟子规》。

  “竖子狂悖!不知天高地厚!”

  一个老博士气得胡子都在抖。

  “祭酒大人,此獠如此嚣张,简直不把天下儒学放在眼里!我们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孔颖达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本小册子。

  他已经将这本小册子,来来回回看了不下百遍。

  越看,他心头的寒意就越重。

  文章的工整韵脚,堪称完美。

  内容的教化价值,无可估量。

  最让他感到心惊的,是书里面出现的一些奇怪的符号。

  “,。”

  “?”

  “!”

  起初他还不解其意,但多读几遍之后,他猛然发现,这些符号,竟然是用来辅助断句的!

  有了这些符号,再晦涩难懂的文章,也能清晰明了地分出句读,理解文意!

  这……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读书人习惯的伟大发明!

  孔颖达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一顿。

  他原本平稳的呼吸,不知何时变得有些急促。

  他本以为程处辉只是个会些歪门邪道的纨绔子弟,可现在看来,自己大错特错。

  此子……胸有丘壑,其才学,深不可测!

  想到即将到来的辩论,那双阅尽天下文章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一丝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