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北伐之战(八)-《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

  经过长达近半年的艰苦奋战,三路大军终于在 1279 年腊月初六,迎来了南宋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这一胜利意义非凡,大宋不仅完全控制住了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部分掌控了长江以北的一些重要区域,如江夏(今武昌)、扬州、江宁(今南京)等地。

  西路军的杨顺辉在战斗中表现卓越,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才能给刘子元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刘子元决定将他留在长沙,担任湖南路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统辖该地区的所有军政事务。

  与此同时,黄有为被任命为新一军的军长,接替杨顺辉的职位,并率领部队驻防江夏。

  当刘子元和黄有为等人抵达江夏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根据黄伦的指示,他们立即着手规划京都的建设。

  黄伦凭借他对后世城市建设的深入了解,精心设计了一个核心的办公和会议场所,以及一个宏伟的广场。这个办公地被命名为政务院,它将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中心。而会议厅则被称为人民大会堂,这里将举行重要的会议和活动,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广场被赋予了人民广场的美名,它将成为人们集会、庆祝和休闲的场所,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此外,在政务院的旁边,黄有为还计划建造一座巨型的皇宫,以供皇帝及皇室人员居住。

  这座皇宫将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但是,仅此而已。迁都武汉(武昌)后,黄伦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皇帝,到时候就只是一个象征,很多权力都要被架空。

  当然,权力被架空了,甜头还是要有的。不然,堵不住悠悠众口啊!

  ……

  中路的肖明,就在九江府驻防,没有过江。

  因为眼看就要过年了,九江府这一段的长江,渡江作战也有一定难度。

  所以,他打算先整顿地方和军队,休养生息。准备过完年之后,配合西路军和东路军,一鼓作气,打到黄河边上去。

  ……

  东路的刘东汉,已经完全掌控了福建和浙江两地,并且还占据了大半的江南地区(如今的江苏和安徽)。他所率领的军队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八个军之多!

  刘东汉所控制的这片区域,原本就是富饶之地,再加上他积极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当地的经济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起来。

  众多的种植园、生产加工作坊、码头仓库以及商贸活动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甚至比以往还要繁荣兴盛。

  ……

  广州,作为南宋的临时都城,这里的商贸活动异常活跃,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北伐的胜利以及即将到来的新年,更为这座大都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然而,在朝堂之上,关于迁都的呼声却日益高涨。大臣对于迁都的地点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各方意见相持不下。

  腊月初九,天色微明,宫廷内外一片肃穆,早朝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官员们鱼贯而入,进入朝堂。

  朝堂之上,主张迁都东京开封的核心人物陆秀夫,身着朝服,神情庄重地站在大殿中央,他手持笏板,高声上奏道:“陛下,如今我南宋北伐大军气势如虹,已尽数控制长江以南的广阔天地。不仅如此,长江以北的部分区域,也在我北伐大军的英勇奋战下,被成功收复。据文天祥丞相预计,若照此形势发展下去,至明年年底,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我大宋旧土,极有可能全部回归我大宋版图。值此振奋人心之际,为进一步鼓舞士气,臣提议,当务之急是启动迁都计划。”

  少帝赵昺端坐在殿上的龙椅上,年纪尚幼的他,在太监的轻声引导下,缓缓开口道:“陆丞相所言甚是,此事的确迫在眉睫,众位大臣们不妨议一议吧!”

  话音未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身当副丞相的姚良臣,从大臣队列中跨步而出,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微臣认为,迁都之事,势在必行。然而,对于迁都之地,微臣却有不同看法。临安府(今杭州)曾经是我南宋旧都,此地商贸繁荣,海运便利,且气候宜人,实乃迁都的首选之地啊!”

  “是啊!”

  “是啊!临安府交通方便,又能省了大建的花费,的确是迁都的首选啊!”

  姚良臣说完,附和的人纷纷应道。

  此时,陆秀夫给自己的心腹殿前议士夏士林,使了一个眼色。

  夏士林心领神会,也上前一步道:“陛下,微臣认为,迁都之地,当首选北宋旧都东京开封。开封乃大宋龙兴之地,迁都至此,亦可表达我如今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

  夏士林说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赢得了朝堂上一片欢呼,约有一半的大臣,纷纷表示支持迁都开封。

  这时,大臣王德,上前一步,奏道:“陛下,我三路北伐大军,东路的刘东海,最为势大。如今已经统领七个军的兵力,且将应天府(南京)做为其基地。不如,就迁都应天府吧,这样,更能保证京都的安全。”

  王德说完,就遭到了陆秀夫手下的一帮人的嘲讽。其中一人叫蒋政的户部官员道:“王大人,照你这么说,迁都江夏(武昌),岂不是更好。据文丞相所说,在江夏,建有好几家大型的新式兵器工厂,如果京都,迁到江夏,那就更安全了。”

  “是啊!迁都到江夏,有几家大型的兵器工厂守护,就更安全了!”

  陆秀夫的几位铁杆,纷纷嘲讽起王德,开玩笑说,要迁都江夏。

  文天祥笑了笑,不置可否,瞄了一眼文富海。

  文富海上前一步,启奏道:“陛下,微臣觉得,蒋大人和众位大人说的有道理。京都不反要交通方便,商贸繁荣,更重要的是安全。所以,微臣认为,江夏有几个大型的新式兵器工厂的维持,是最为安全的,迁都江夏,当为首选!”

  小皇帝赵昺,一路颠沛流离走来,虽不至于食不果腹,但担惊受怕,也习以为常了。

  所以,他听到迁都江夏,最为安全,心中就有了答案了。

  他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文天祥和陆秀夫,开口道:“大家都为迁都之地的选择而争执不下,不知道文爱卿和陆爱卿意下如何!”

  文天祥笑了笑,应道:“回陛下,大臣们的说法,都有其道理。但从安全上来讲,江夏肯定是最安全的。”

  文天祥说完,看了看幼帝,然后又转向陆秀夫。意思是陆大人意下如何?

  陆秀夫是个聪明人,知道幼帝已经有了选择,他多说无益。

  于是,他缓缓而出,说道:“回陛下,大臣们议的迁都之地,的确各有优劣。但从安全上来讲,江夏最优!”

  这时,幼帝已告知太监,迁都之议结束,择日宣布结果。

  在太监“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唱腔下,朝会结束。

  喜欢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