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的名字-《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

  相册一页页翻过,时光在指尖流淌。

  有宋祈年穿着校服的照片,有他参军时意气风发的留影,还有他和黎书禾结婚那天的合影。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这张是你第一次来家里吃饭时拍的。”曾诗英指着一张照片说。

  黎书禾凑近看,照片上的自己显得很青涩,坐在餐桌前,神情有些拘谨。她记得那天,为了这顿饭紧张得好几天没睡好。

  “你那会儿啊,紧张得筷子都拿不稳。”曾诗英笑着说,“我就想,这姑娘真实在。”

  黎书禾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怕您不喜欢我。”

  “怎么会不喜欢?”曾诗英合上相册,认真地看着她,“第一次见你,我就知道祈年找对人了。你的眼神干净,做事踏实,是个能过日子的。”

  这话说得黎书禾心头一热。她一直以为婆婆当初对她并不满意,没想到...

  “妈,我...”

  “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曾诗英拍拍她的手,“从陌生到熟悉,从客气到亲近。重要的是,心要往一处想。”

  宋曦听着大人的对话,似懂非懂,但能感觉到气氛的温馨。他爬上奶奶的膝盖,撒娇道:“奶奶,再讲个故事嘛!”

  曾诗英搂住孙子,想了想:“那奶奶给你讲讲你名字的来历,好不好?”

  “好!”

  “你爸爸叫祈年,是希望你太爷爷祈祷的丰年能够实现。你呢,叫曦,是清晨的阳光。”

  曾诗英的声音很轻柔,“你妈妈怀你的时候,正是家里最难的时候。你爸爸在外执行任务,你妈妈一个人撑着厂子,还要照顾自己。但是每次见到她,她都像清晨的阳光一样,温暖又充满希望。”

  黎书禾愣住了。她从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还有这样的含义,更不知道婆婆一直这样看待她。

  “所以啊,”曾诗英亲了亲孙子的脸颊,“你的名字,就是希望的象征。”

  宋曦似懂非懂,但很喜欢这个故事,开心地在奶奶怀里蹭了蹭。

  黎书禾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她忽然明白,这些年来,婆婆一直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她,理解着她。

  那些看似严厉的要求,其实都是希望她变得更好。

  傍晚,宋祈年从书房出来,看见母亲和妻子在阳台上聊天,儿子在她们身边玩耍。

  夕阳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画面温馨得让人不忍打扰。

  他站在原地看了很久,才轻轻走过去。

  “在聊什么?”他在黎书禾身边的空椅上坐下。

  “妈在给我们讲老照片的故事。”黎书禾把相册递给他,“你看这张,你小时候组织自行车队的样子。”

  宋祈年接过相册,看到那张照片,难得地露出了几分窘迫:“妈怎么把这个也翻出来了。”

  “怎么,不好意思了?”曾诗英打趣道,“那时候你可是大院里的孩子王。”

  宋曦立刻来了精神:“爸爸是孩子王?真的吗?”

  宋祈年轻咳一声,转移话题:“该准备晚饭了。”

  “今天我来吧,”黎书禾站起身,“妈讲了一下午故事,该歇歇了。”

  曾诗英却跟着站起来:“我帮你打下手。咱们娘俩好久没一起做饭了。”

  厨房里,婆媳二人配合默契。黎书禾主厨,曾诗英帮着洗菜切菜,偶尔指点一下火候。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灶台上飘起袅袅炊烟。

  “书禾,下个月就是你生日了。”曾诗英忽然说。

  黎书禾正在炒菜,闻言愣了一下:“妈您还记得?”

  “当然记得。”曾诗英把切好的葱花递给她,“过了这个生日,就三十五了吧?”

  “嗯。”黎书禾点点头,心里有些感慨。不知不觉,她已经在这个家里度过了十多个春秋。

  “时间过得真快。”曾诗英感叹道,“记得你刚来的时候,还是个怯生生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厂长了。”

  黎书禾把菜盛出锅,转身看着婆婆:“都是妈教导得好。”

  “是你自己争气。”曾诗英摆摆手,“妈只是在一旁看着,偶尔提醒几句。”

  晚饭时,宋曦还在兴奋地回味下午听到的故事:“爸爸,你小时候真的组织过自行车队吗?我也想要一辆自行车!”

  宋祈年给儿子夹了块排骨:“先把饭吃完。”

  “等你再大一点,奶奶给你买。”曾诗英笑着说,“不过要答应奶奶,不能骑太快。”

  “我保证!”宋曦立刻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经地说。

  黎书禾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暖暖的。

  她忽然想起很久以前,母亲也是这样在饭桌上许诺她,等她考了第一名就给她买新裙子。

  时光流转,同样的温暖在不同的家庭里延续着。

  饭后,黎书禾在厨房洗碗,曾诗英拿着抹布过来帮忙。

  “书禾啊,”她一边擦着灶台一边说,“妈过两天就该回去了。”

  黎书禾手上的动作一顿:“妈,怎么这么急?再多住几天吧。”

  “不了,家里还有事。”曾诗英笑了笑,“看到你们过得这么好,妈就放心了。”

  黎书禾心里忽然有些舍不得。这些天和婆婆朝夕相处,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那些深夜的长谈,午后的陪伴,都让她对这个家有了更深的眷恋。

  “妈,”她轻声说,“谢谢您这些天的照顾。”

  “傻孩子,跟妈还客气什么。”曾诗英把擦干净的灶台又检查了一遍,“你们好好的,妈就高兴。”

  晚上,黎书禾把婆婆要回去的消息告诉宋祈年。他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知道了。”

  “我有点舍不得妈走。”黎书禾靠在他肩上,“这些天有妈在,家里热闹多了。”

  宋祈年揽住她的肩:“以后常请妈来住。”

  “嗯。”黎书禾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下个月我生日,想请妈一起来过。”

  “好。”宋祈年应道,“我来安排。”

  曾诗英回去的那天,是个微凉的清晨。

  黎书禾特意起了个大早,和婆婆一起在厨房准备早餐。

  灶台上熬着小米粥,蒸锅里热着昨天包好的包子,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烟火气。

  “妈,这些咸菜您带回去,”黎书禾把一个玻璃罐装进婆婆的行李袋,“我按您教的方法腌的,应该合您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