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大家终于准备休息。黎书禾和宋祈年送婆婆回房。
“妈,今天辛苦您了。”黎书禾真心实意地说。
“不辛苦,”曾诗英笑着摆摆手,“看着你们都在,妈高兴。”
回到卧室,黎书禾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偶尔升起的烟花。宋祈年从身后抱住她:“累了吧?”
“累,但是很开心。”黎书禾靠在他怀里,“这是我过得最像年的一个年。”
大年初一的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贴着崭新窗花的玻璃上。黎书禾在厨房准备早餐时,听见院子里传来宋曦清脆的拜年声:“奶奶新年好!祝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曾诗英乐呵呵地应着,塞给孙子一个厚厚的红包。黎书禾端着饺子出来,看见婆婆正细心地帮宋曦整理新衣的领子,那是一件大红色的唐装,衬得小家伙格外精神。
“妈,新年好。”黎书禾笑着问候。
“新年好。”曾诗英接过饺子,“一会儿吃了饭,咱们去庙里上香。”
这是宋家的老传统,大年初一要去寺庙祈福。黎书禾虽然不太信这些,但尊重婆婆的意愿。她注意到宋祈年也换上了一身新装,深蓝色的中山装让他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
寺庙里香客如织,烟雾缭绕。曾诗英在每个佛像前都虔诚地跪拜,嘴里念念有词。黎书禾学着她的样子,也认真地拜了拜。当她跪在送子观音前时,婆婆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
“求个平安就好。”曾诗英低声说,眼神意味深长。
黎书禾脸一热,连忙点头。她明白婆婆的意思,现在事业刚稳定,确实不是再要孩子的时候。
宋曦对寺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拉着父亲问东问西。宋祈年难得耐心,一一解答。
“爸爸,为什么大家都要来拜佛?”
“求个心安。”
从寺庙出来,曾诗英带着他们去老字号茶楼喝早茶。茶楼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携家带口的客人。
“这家的虾饺最正宗,”曾诗英熟练地点着茶点,“曦儿爱吃流沙包,多点一份。”
黎书禾看着婆婆熟稔的样子,忽然想起母亲在世时,也常带她来这样的老茶楼。时光流转,如今轮到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延续着相似的传统。
茶点上桌,宋曦吃得满嘴流沙,逗得大家直笑。曾诗英细心地帮孙子擦嘴,眼神里满是慈爱。
“奶奶,为什么过年要穿新衣服?”宋曦问。
“寓意新年新气象,”曾诗英耐心解释,“要把不好的都留在旧年里。”
回家的路上,黎书禾挽着婆婆的手臂,慢慢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宋祈年牵着儿子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等她们。
“书禾啊,”曾诗英忽然说,“妈看你最近气色好多了。”
“是吗?”黎书禾摸摸自己的脸,“可能是过年休息得好。”
“不全是,”曾诗英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是心里踏实了。”
黎书禾怔了怔,随即明白婆婆的意思。确实,这一年来,她和宋祈年的关系更加融洽,事业也步入正轨,心里那份漂泊感渐渐消失了。
午后,宋曦被邻居小朋友叫去放鞭炮,家里顿时安静下来。曾诗英拿出针线筐,开始缝补一件宋曦的衣裳。黎书禾坐在旁边陪着,手里打着毛衣。
“妈,您手艺真好。”黎书禾看着婆婆飞针走线,忍不住赞叹。
“熟能生巧,”曾诗英头也不抬,“你打毛衣的手法也不错,就是收针的时候再紧一点更好。”
婆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她们身上跳跃。黎书禾忽然希望时光就停在这一刻,宁静,温暖。
傍晚,宋祈年的几个战友来拜年。曾诗英热情地招待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年货。黎书禾在厨房忙着沏茶端水,听着客厅里传来的谈笑声。
“嫂子别忙了,”一个年轻军官接过茶盘,“我们自己来就行。”
“没事,你们聊。”黎书禾笑着退出来,把空间留给他们。
她回到卧室,看见宋曦正在数他的红包,小财迷的样子可爱极了。
“妈妈,我有这么多压岁钱!”宋曦把红包摊在床上,一脸得意。
“曦儿要记住,”黎书禾坐在儿子身边,“压岁钱是长辈的祝福,不能乱花,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那我要给奶奶买副老花镜,”宋曦认真地说,“奶奶缝衣服时总说看不清楚。”
黎书禾心里一暖,把儿子搂在怀里:“曦儿真懂事。”
晚饭时,家里更热闹了。曾诗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招待儿子的战友们。大家举杯畅饮,说着吉祥话,气氛热烈又温馨。
黎书禾看着这一幕,忽然理解了什么叫“烟火人间”。这些平凡的相聚,这些真挚的祝福,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饭后,宋祈年送战友们离开。黎书禾和婆婆在厨房收拾,宋曦在一旁帮忙擦桌子。
“书禾,今天累了吧?”曾诗英问。
“不累,”黎书禾把洗好的碗放进橱柜,“今天很开心。”
她是真的开心。这种被家庭温暖包围的感觉,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夜深人静时,黎书禾独自在阳台上看月亮。今天是农历初一,月牙细细的,像一道银钩挂在天上。
宋祈年走过来,给她披了件外套:“小心着凉。”
“今天的月亮真美。”黎书禾靠在他肩上。
“嗯。”宋祈年揽住她的腰,“明天带你和曦儿去逛庙会。”
“真的?”黎书禾惊喜地抬头,“你不是最怕人多吗?”
“过年,破例。”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黎书禾心里甜丝丝的。她发现,丈夫正在一点点为她改变,虽然不明显,但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动。
第二天一早,宋祈年果然兑现承诺,带着全家去逛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宋曦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兴奋地东张西望。
“爸爸,我要吃糖人!”
“妈妈,那个风车好漂亮!”
“妈,今天辛苦您了。”黎书禾真心实意地说。
“不辛苦,”曾诗英笑着摆摆手,“看着你们都在,妈高兴。”
回到卧室,黎书禾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偶尔升起的烟花。宋祈年从身后抱住她:“累了吧?”
“累,但是很开心。”黎书禾靠在他怀里,“这是我过得最像年的一个年。”
大年初一的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贴着崭新窗花的玻璃上。黎书禾在厨房准备早餐时,听见院子里传来宋曦清脆的拜年声:“奶奶新年好!祝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曾诗英乐呵呵地应着,塞给孙子一个厚厚的红包。黎书禾端着饺子出来,看见婆婆正细心地帮宋曦整理新衣的领子,那是一件大红色的唐装,衬得小家伙格外精神。
“妈,新年好。”黎书禾笑着问候。
“新年好。”曾诗英接过饺子,“一会儿吃了饭,咱们去庙里上香。”
这是宋家的老传统,大年初一要去寺庙祈福。黎书禾虽然不太信这些,但尊重婆婆的意愿。她注意到宋祈年也换上了一身新装,深蓝色的中山装让他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
寺庙里香客如织,烟雾缭绕。曾诗英在每个佛像前都虔诚地跪拜,嘴里念念有词。黎书禾学着她的样子,也认真地拜了拜。当她跪在送子观音前时,婆婆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
“求个平安就好。”曾诗英低声说,眼神意味深长。
黎书禾脸一热,连忙点头。她明白婆婆的意思,现在事业刚稳定,确实不是再要孩子的时候。
宋曦对寺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拉着父亲问东问西。宋祈年难得耐心,一一解答。
“爸爸,为什么大家都要来拜佛?”
“求个心安。”
从寺庙出来,曾诗英带着他们去老字号茶楼喝早茶。茶楼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携家带口的客人。
“这家的虾饺最正宗,”曾诗英熟练地点着茶点,“曦儿爱吃流沙包,多点一份。”
黎书禾看着婆婆熟稔的样子,忽然想起母亲在世时,也常带她来这样的老茶楼。时光流转,如今轮到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延续着相似的传统。
茶点上桌,宋曦吃得满嘴流沙,逗得大家直笑。曾诗英细心地帮孙子擦嘴,眼神里满是慈爱。
“奶奶,为什么过年要穿新衣服?”宋曦问。
“寓意新年新气象,”曾诗英耐心解释,“要把不好的都留在旧年里。”
回家的路上,黎书禾挽着婆婆的手臂,慢慢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宋祈年牵着儿子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等她们。
“书禾啊,”曾诗英忽然说,“妈看你最近气色好多了。”
“是吗?”黎书禾摸摸自己的脸,“可能是过年休息得好。”
“不全是,”曾诗英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是心里踏实了。”
黎书禾怔了怔,随即明白婆婆的意思。确实,这一年来,她和宋祈年的关系更加融洽,事业也步入正轨,心里那份漂泊感渐渐消失了。
午后,宋曦被邻居小朋友叫去放鞭炮,家里顿时安静下来。曾诗英拿出针线筐,开始缝补一件宋曦的衣裳。黎书禾坐在旁边陪着,手里打着毛衣。
“妈,您手艺真好。”黎书禾看着婆婆飞针走线,忍不住赞叹。
“熟能生巧,”曾诗英头也不抬,“你打毛衣的手法也不错,就是收针的时候再紧一点更好。”
婆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她们身上跳跃。黎书禾忽然希望时光就停在这一刻,宁静,温暖。
傍晚,宋祈年的几个战友来拜年。曾诗英热情地招待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年货。黎书禾在厨房忙着沏茶端水,听着客厅里传来的谈笑声。
“嫂子别忙了,”一个年轻军官接过茶盘,“我们自己来就行。”
“没事,你们聊。”黎书禾笑着退出来,把空间留给他们。
她回到卧室,看见宋曦正在数他的红包,小财迷的样子可爱极了。
“妈妈,我有这么多压岁钱!”宋曦把红包摊在床上,一脸得意。
“曦儿要记住,”黎书禾坐在儿子身边,“压岁钱是长辈的祝福,不能乱花,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那我要给奶奶买副老花镜,”宋曦认真地说,“奶奶缝衣服时总说看不清楚。”
黎书禾心里一暖,把儿子搂在怀里:“曦儿真懂事。”
晚饭时,家里更热闹了。曾诗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招待儿子的战友们。大家举杯畅饮,说着吉祥话,气氛热烈又温馨。
黎书禾看着这一幕,忽然理解了什么叫“烟火人间”。这些平凡的相聚,这些真挚的祝福,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饭后,宋祈年送战友们离开。黎书禾和婆婆在厨房收拾,宋曦在一旁帮忙擦桌子。
“书禾,今天累了吧?”曾诗英问。
“不累,”黎书禾把洗好的碗放进橱柜,“今天很开心。”
她是真的开心。这种被家庭温暖包围的感觉,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夜深人静时,黎书禾独自在阳台上看月亮。今天是农历初一,月牙细细的,像一道银钩挂在天上。
宋祈年走过来,给她披了件外套:“小心着凉。”
“今天的月亮真美。”黎书禾靠在他肩上。
“嗯。”宋祈年揽住她的腰,“明天带你和曦儿去逛庙会。”
“真的?”黎书禾惊喜地抬头,“你不是最怕人多吗?”
“过年,破例。”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黎书禾心里甜丝丝的。她发现,丈夫正在一点点为她改变,虽然不明显,但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动。
第二天一早,宋祈年果然兑现承诺,带着全家去逛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宋曦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兴奋地东张西望。
“爸爸,我要吃糖人!”
“妈妈,那个风车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