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钢笔转动的通稿之夜-《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53章:钢笔转动的通稿之夜

  零点整,电脑屏幕蓝光一闪,陆砚之眼皮都没抬,右手钢笔“哒”地一转,稳稳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他知道,来了。

  三条热搜词条像系统派送的快递单,准时砸进脑子:

  【#顾晚舟耍大牌拒录节目#】

  【#湿裙事件影后发飙#】

  【#苏然被骂哭后台崩溃#】

  他轻笑一声,把钢笔往桌上一搁,像是听见了什么荒诞的段子。

  “耍大牌?她连起床都嫌费劲,哪来的力气发飙?”

  手指敲下回车,新建文档,标题直接甩上去——

  《论一场“意外泼水”的力学合理性》。

  副标题补上一行小字:**当碰瓷成为流量基建,我们是否该给物理定律颁个最佳配角奖?**

  他没急着写正文,先打开昨晚B厅录制时的公开直播切片,拉到苏然“手滑”泼水那一秒,逐帧播放。

  第一帧:苏然端杯站定,手腕角度32度,水杯倾斜方向正对顾晚舟裙摆中央。

  第二帧:水花呈扇形喷射,弧度完美避开自己鞋面,精准覆盖目标区域。

  第三帧:顾晚舟还没反应,她先“哎呀”出声,语气熟得像排练过八百遍。

  “好家伙,这泼水姿势,比高考物理实验还标准。”

  他截图三张,标红箭头画线,配上文字:“自然滑落?你当牛顿死了没人管是吧?”

  接着调出导摄组公开机位的时间戳,对比顾晚舟离场时间与剪辑版发布时间差——整整晚了47分钟。

  而在这期间,苏然接受了两次单独采访,话题全是“前辈压力大”“现场气氛紧张”。

  “一边说意外,一边等剪辑发酵,这波操作叫‘湿身引流,情感变现’。”

  他边写边摇头,“建议苏小姐下次碰瓷前先报个新东方烹饪学校,至少学学什么叫‘火候自然’。”

  文档写到一半,他忽然停住,眯眼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00:17。

  “小唐呢?”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缝底下塞进来一块硬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热搜倒计时:47小时43分】。

  紧接着,手机震动,微信弹出一条语音:

  “陆老师!我蹲您门口三小时了!您不看手机也不开门,我只能举牌子……您要的监控,节目组说没权限给。”

  陆砚之回拨过去,声音平静得像在问今天喝不喝咖啡。

  “我说要他们给了吗?”

  “啊?”

  “我说的是——调原始监控。”

  “可他们不配合……”

  “谁说要他们配合了?”他推了推眼镜,“林姐昨晚就黑进备份通道了,导摄系统的云存档每小时自动上传一次,原始数据藏在B厅第三机位的隐藏目录里,文件名是‘B03_220415_clean’。”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您连文件名都知道?”

  “因为那是我让她藏的。”

  上一章顾晚舟甩支票换场地,不是为了舒服,是为了留下证据链。

  湿裙子、滴水、镜头追踪——全都在等这一刻。

  “你现在去拿数据。”陆砚之敲着键盘,“重点截三段:一是顾晚舟走出化妆间时裙摆滴水轨迹;二是B厅入口红外测温仪的时间戳;三是她进录制区后座椅湿度传感器读数。”

  “啊?还有这玩意儿?”

  “综艺组为了控成本,用的是智能会议室系统,所有环境数据都联网。她坐下去那一刻,系统就记下了‘液体渗透率87%’。”

  “所以……只要对比她进场时间和干衣速度,就能证明她根本没时间换衣服?”

  “聪明。”

  他挂了电话,继续写通稿。

  第五页,插入一张自制示意图:左边是“理想中的意外泼水”,水滴自由落体,分布均匀;右边是“现实中的定向泼洒”,水迹呈扇形放射,集中攻击大腿外侧。

  配文:“如果你觉得这像P的,建议去补补高中物理——或者,直接问问苏然姐,她拍戏时有没有专门练过手腕发力?”

  第六页,附上一段代码截图(伪装成技术分析):

  “通过OpenCV对画面进行光流分析,得出液体初速度为1.8s,发射角32°,落地点偏差小于2c—这精度,奥运会射击冠军看了都得喊一声师父。”

  他越写越顺,干脆加了个彩蛋章节:

  《碰瓷行为学入门指南》

  1.水杯必须透明,方便观众看清水量;

  2.袖口要卷起,露出“无意”的手腕动作;

  3.泼完立刻退半步,避免溅到自己——这是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的分界线。

  写完他自己都笑了:“这哪是通稿,这是娱乐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手机又震,小唐发来消息:【数据拿到了!正在传您邮箱,密码是‘lzzybd’】

  他瞥了一眼,输入密码,文件夹打开,B03_220415_clean里面整整27段原始视频,时间戳连续,无剪辑痕迹。

  他点开其中一段:顾晚舟走进B厅,裙摆还在滴水,地面留下一串清晰水印。

  红外测温显示室温22℃,湿度45%,座椅材质为防水科技布——但系统日志清楚记录:“检测到液体渗透,启动局部烘干模式,预计干燥时间:6小时。”

  “六小时。”他冷笑,“节目组想让我们相信,一件湿裙子,四十分钟后就干了?还是说顾晚舟自带太阳能烘干功能?”

  他把这段视频拖进通稿,做成动图嵌入文档,再附上一句:

  “友情提示:下次伪造‘迅速恢复’场景,请先把座椅烘干系统关了,不然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文档终于写完,共18页,图文并茂,逻辑闭环,毒舌与证据齐飞,梗图共数据一色。

  他保存为PDF,命名:【反击弹药-请勿提前发射】。

  刚合上电脑,小唐又发来消息:【陆老师,节目组刚发现备份数据少了,技术部在查日志……】

  他回得飞快:【让他们查。日志显示是内部IP下载的,账号是王导的,密码是他生日。顺便,告诉他,他昨天私聊苏然说‘这波能爆’的记录,我也截了屏。】

  对方秒回一个“???”。

  他靠进椅背,钢笔又转了起来,在指尖绕了三圈,稳稳接住。

  这场仗,从顾晚舟甩出那张支票就开始了。

  钱是引信,湿裙是证据,而他写的这篇通稿——

  是装在热搜发射井里的东风快递,只差一个按钮。

  他闭眼三秒,脑子里三条热搜词条依然清晰,没消失。

  48小时,倒计时正常运行。

  睁开眼,电脑屏幕亮着,文档静静躺在桌面,监控视频正在后台转码。

  下一秒,邮箱弹出新通知:小唐上传了最终版素材包,压缩文件名叫——

  “等您说‘放’”。

  他没动鼠标,也没点发送。

  钢笔在指尖停下,垂直立于掌心。

  窗外天还没亮,城市安静得像被按了静音键。

  他的手悬在触控板上方,指尖离“发送”按钮只剩半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