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迫在眉睫-《我是星际继承人华夏有我一统星河》

  张去益当然知道时间的紧迫性!

  但现在他能做什么?

  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做了一切措施之后,能否起作用呢?

  也许一点作用也没有。蓝星人类还是逃不掉灭亡或被奴役的命运。

  如果结果不能改变,他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但不做一些事,也不可能!

  “首长,接你的潜艇还有半小时就到达预定地点,请做好登舰准备!”

  这时,门外传来了警卫人员的声音。

  张去益结束了与系统的对话,提着行李箱打开了房门。

  下来时,正好看见节目组的嘉宾们刚从岛上撤回来。

  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就要提前走了,还得和节目组说一声。

  “清扬老师,你也刚上船?”见张去益手里提着行李,影帝顾琛笑着打招呼。

  “顾老师好!”他也笑着回应,“不是,我有事得提前回去了!恐怕不能继续陪你们了!”

  顾琛愕然:“太可惜了,我还想和清扬老师组成一组,好好交流一下呢!”

  “回京后也一样!”张去益礼貌地回答。

  宁若初和欧阳琳是很清楚张去益的身份的,对他这么突然地退出节目录制并不感到意外。

  堂堂的远安国际的公子爷,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学家,怎会有时间陪他们录制十天半月的综艺节目?

  最高兴的要数孙宇了。

  张去益不再参加余下的录制,宁若初就不会再缠着张去益了,他的机会就多了。

  又高林,杨杨,于娜娜,姜珊珊,周韵,吴菲菲等人打了个招呼,张去益缓步向后舷走去。

  拐角的时候,正好遇见了节目组总导演?欢乐和总制片人王琨等几个节目组的高层。

  梁欢乐显然已知道张去益要先一步离开。

  “清扬老师,一路顺风!”

  而王琨并不知道张去益要走。

  “张老师要走?为什么?〞王琨脱口而出。

  张去益看了一眼王琨,“家里有事!

  王琨戴着一副黑色塑料框眼镜,头发稀稀落落的,但梳得一丝不苟。

  这是他和韩俞心目中出卖他行踪的节目组内最大的嫌疑人,其貌不扬。

  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应了一句俗语:人不可貌相。

  这些事自有专人处理,不需要他操心。

  寒暄了两句,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转身朝船尾方向快步走去。

  那里有一艘小艇。

  陪同张去益一同离开的当然少不了韩俞中校。

  身后,节目组的众人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的突然离去,有人惋惜,有人不解,也有人只是随口调侃几句,当作一场综艺录制中的小插曲。

  时间一到,他和韩俞中校及四名警卫人员登上接他的军用快艇,海风夹杂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乱了他的额发,却吹不散他脑海中翻涌的思绪。

  登上潜艇后,他回望远处的岛屿,和那片在夕阳余晖中泛着金光的平静海面,心中却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一般,暗流汹涌。

  然后,头也不回地进入潜艇。

  进入潜艇后,他以休息为名,一个人躺在床上。

  他现在很急切!

  既然有了方向,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得全力以赴!

  “系统,你刚才说,可以为我开放‘外星信号截获技术’和‘远距天文观测技术’,具体是指什么样的技术?能达到什么程度?”

  系统回应得很快,信息在他的大脑内缓缓展开,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模型与技术构架图:

  “【技术一】:‘深空异频信号捕捉与解构系统’,你可以称之为深空之耳。

  功能是,可捕捉包括电磁波、量子纠缠信号、引力波调制信号在内的多种可能源自智慧文明的通讯形式。

  范围:有效监听范围初步设定为10光年内,可扩展至50光年(视天线阵列规模与地球能源供给能力而定)。

  核心模块:量子降噪解析单元、非自然信号特征识别AI、多频段自适应接收阵列。

  特色:能从宇宙背景噪音中精准筛别出具有‘非自然规律性’的信号,例如周期性、数学编码特征、多层加密结构等,疑似智慧文明活动痕迹。”

  “【技术二】:‘星穹深空观测系统’,可称之为苍穹之瞳。

  功能:超高精度空间成像,可对至少10光年范围内的天体进行亚米级分辨率成像,如配合引力透镜效应,成像距离可进一步提升。

  核心能力:识别恒星系周边异常能量波动、人造天体轨迹、非自然轨道飞行物(如疑似星际飞船)。

  技术核心:基于量子干涉阵列与暗物质透镜补偿技术,可在大气层外部署,亦支持地面大型光学-射电复合式观测平台。”

  张去益盯着那两行技术描述,呼吸微微急促。

  如果这两项技术真的能被复刻出来,哪怕只是初级版本,也足以震动整个科学界,更不用说华夏的高层。

  “系统,我需要尽快将这些技术以‘科研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好能以实验数据、图像、信号解码内容为基础,形成一份极具说服力的报告,直接递交给华夏最高决策层。”

  “可以。”系统回应道,“我将辅助你生成一套完整的科研推演与模拟数据,包括:疑似外星信号的频谱图、一段经过伪随机加密但具备明显‘非自然构造’特征的信号样本、一组在11.3光年外恒星系边缘捕捉到的高能聚集与轨道异常数据,以及一份由‘苍穹之瞳’模拟生成的疑似人造天体影像。”

  “这些数据将足以让任何严谨的科学家与决策者产生合理怀疑——甚至,足以推动一场全球级别的紧急会议。”

  张去益闭上眼睛,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接下来的步骤:

  首先,通过秘密科研验证, 以“国家级深空监听与天文观测项目”为名,在西北某卫星与射电监测基地,或是在航天城附近秘密搭建一套小型试验系统。

  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拟数据 部分真实技术推演”,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一份“发现异常宇宙信号与可疑天体轨迹”的初步科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