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修长,交叠在墙壁上,透出一种无声的默契。
裴晏清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她明明身形单薄,肩头纤弱,此刻说出的话,却比京城腊月的寒风还要凛冽三分。
那双清冷的凤眸里,没有算计得逞的得意,只有一片沉静的冰湖,湖面下,是足以颠覆一切的暗流。
“好一个……借刀杀人,反戈一击。”他低声呢喃,苍白的唇边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像是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夫人这步棋,走得妙。”
这声赞叹,发自肺腑,却不带半分轻浮。
沈青凰神色未动,只是将窗户的缝隙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寒气。“釜底抽薪,尚需先知釜底之薪为何物。刘承是条毒蛇,可递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要害。”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裴晏清身上,冷静得不像一个刚刚经历过宫门跪求、府内夺权的女子。“那封信,才是他们的根基。根基不毁,今日之事,便不算完。”
裴晏清狭长的桃花眼微微眯起,眼底的清明与赞赏更甚。
他知道,她看透了。
扳倒刘承,只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反击。
但若不能揪出伪造书信、策划构陷的幕后黑手,他们就像是站在明处的靶子,随时会迎来第二支、第三支淬毒的冷箭。
“你想怎么做?”裴晏清的声音带着一丝病中的沙哑,却稳如磐石。
“我要见你的侍卫长,长风。”沈青凰毫不客气地吩咐道,仿佛她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裴晏清没有丝毫异议,只是轻轻颔首。
片刻后,得了传唤的长风便悄无声息地进了屋。
“见过世子,世子妃。”两人躬身行礼,神色间都带着一丝凝重。
沈青凰没有多余的废话,开门见山:“长风,那封弹劾信,你看过誊抄本了?”
长风抱拳,沉声道:“看过。信中所言,卑职与临江月掌柜于上月十七,在城南醉仙楼见面,交接银两,商议‘大事’。”
“上月十七。”沈青凰重复了一遍这个日期,目光锐利如刀,“那一日,你在何处?做何事?有谁为证?”
她的问题又快又急。
长风没有丝毫迟疑,他挺直了脊背,声音铿锵有力:“回世子妃,上月十七,卑职奉世子密令,携虎符出京,正快马加鞭赶赴北境狼牙关,与镇北军副将交接军情。自初十离京,至二十五方归,全程皆有驿站勘合与兵部调令为证!绝无可能在京中与任何人见面!”
此言一出,卧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一个完美的,无可辩驳的不在场证明!
对方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个最关键的时间点!
沈青凰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很好,敌人的第一个破绽,已经露出来了。
她又转向云珠:“云珠,我让你找的东西,找到了吗?”
云珠立刻从袖中取出一沓纸张,恭敬地递上前来:“回小姐,奴婢已将临江月那位钱掌柜历年来送入府中的节礼单子、对账便条,全都找了出来。方才在外面,已与那封伪信的誊抄本,仔细比对过了。”
“结果如何?”
“回小姐。”云珠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兴奋,“那封信的字迹,模仿得极像,乍看之下,几乎能以假乱真。但……还是有破绽。”
她抽出一张便条,与誊抄本并列放在桌上,指着其中几个字道:“钱掌柜是南方人,写字有个习惯,‘水’字旁的勾,总是带个小小的回锋,力道很轻。而这封伪信,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力求形似,却失了神韵,尤其是这个‘江’字,写得太过刻意,反而露了怯。”
云珠顿了顿,补充道:“就像一个描红的学徒,写得再像,也终究不是大家手笔。而且,钱掌柜为人豪爽,下笔速度快,字里行间有股江湖气。这封信……太‘文’了,倒像是个常年握笔的读书人,一笔一划,算计分明。”
长风的不在场证明,加上云珠对笔迹的精妙分析,如两柄重锤,狠狠砸在了那封伪信之上,将其砸得支离破碎。
“做得好。”沈青凰的夸赞言简意赅,她收起那些纸张,对两人道,“此事,你们二人烂在肚子里,对任何人,都不可泄露半个字。长风,你的行踪证据,妥善保管,等我的命令。云珠,继续去查,京中擅长模仿笔迹的高手,都有哪些人,特别是……与东宫旧部有过来往的那些。”
“是!”二人领命,悄然退下。
卧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沈青凰站在桌前,看着那份誊抄的信件,眸色幽深。
“他们很急。”她忽然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裴晏清听,“急着给我们安上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甚至连长风的行踪都来不及细查,便抛出了这封漏洞百出的信。”
“因为,他们怕的,从来不是国公府。”
裴晏清倚在床头,接过她的话头,声音轻得仿佛一阵风,“他们怕的,是临江月。”
沈青凰抬眸看他,那双清亮的凤眸里,带着一丝探究。
从她重生归来,便一直在利用前世的记忆,步步为营。
可对于这个“临江月”,她前世知之甚少,只当是个势力庞大的江湖组织。
但今天,从皇帝的反应,到对手的急切,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三个字背后,藏着更深的秘密。
裴晏清迎着她的目光,沉默了片刻。
烛火在他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让他那张病态苍白的脸,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一字一句,都像是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临江月,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江湖组织。”
沈青凰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明面上,它是云照的销金窟,是我的钱袋子,是京城最大的情报集散地。”裴晏清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诉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但实际上……”
他顿了顿,目光穿透了窗棂,望向了皇宫的方向,眸色变得无比复杂。
“它是先帝布下的一张网,一双眼,用来盯着这满朝文武,盯着……这龙椅上的人。”
轰!
如同平地惊雷,在沈青凰的脑海中炸响。
她前世活了两辈子,也从未触及到如此核心的惊天秘闻!
先帝的暗线!
监视百官,乃至当今圣上!
难怪……
难怪皇帝的反应如此激烈,一面安抚,一面又派出铁面阎罗张勋,名为查账,实为夺权抄底。
难怪太子一党,要如此迫不及待地,用这样拙劣的手段,也要将“临江月”和国公府捆绑在一起,打上“谋逆”的标签!
这不是构陷,这是在拔除先帝留在棋盘上的钉子!
沈青凰瞬间想通了所有关窍,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们夫妻二人,如今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她看向裴晏清,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切,却始终不动声色,甚至……放任事态发展到这一步。
“你……”沈青凰的声音有些干涩,“你把这么大的秘密告诉我,不怕我……”
“怕你什么?”裴晏清打断了她的话,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那双桃花眼在烛光下,潋滟生波,“怕你去告密?还是怕你拿着这个把柄,反过来要挟我?”
他轻咳了两声,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一股清冽的药香混合着他身上独有的冷香,瞬间萦绕在沈青凰的鼻尖。
“夫人。”他凝视着她的眼睛,眸光深邃如夜,“你若想走,现在就可以拿着这个秘密去向陛下投诚,不仅能保全沈家,说不定还能得一个‘大义灭亲’的美名。可你没有。”
“从你在宫门外跪下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把你自己,和我,和整个国公府,都绑在了一起。”
“我们,已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
沈青凰的心,被他这番话狠狠地撞了一下。
是啊,她本可以有无数种选择,甚至可以像前世的沈玉姝一样,踩着国公府的尸骨往上爬。
可她没有。
或许是前世的债,或许是今生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又或许……是她骨子里那点所剩无几的,对“家”的执念。
她为自己划定了一个圈,圈里是她要守护的人。
而裴晏清,不知何时,已经被她划进了这个圈里。
“我不好奇你为何会执掌先帝的暗线。”沈青凰压下心头的波澜,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我只问你,这张网,如今还剩下几分力?”
她的话,直接切中了最核心的问题。
裴晏清眼中的欣赏几乎要满溢出来。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先帝驾崩,人走茶凉。这张网,看似还在,实则许多线头,早已被当今握在了手里。临江月,不过是其中最隐秘,也最完整的一支罢了。”他的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我之所以一直引而不发,就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记得这张网的存在,又有多少人,想把它彻底撕碎。”
裴晏清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她明明身形单薄,肩头纤弱,此刻说出的话,却比京城腊月的寒风还要凛冽三分。
那双清冷的凤眸里,没有算计得逞的得意,只有一片沉静的冰湖,湖面下,是足以颠覆一切的暗流。
“好一个……借刀杀人,反戈一击。”他低声呢喃,苍白的唇边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像是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夫人这步棋,走得妙。”
这声赞叹,发自肺腑,却不带半分轻浮。
沈青凰神色未动,只是将窗户的缝隙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寒气。“釜底抽薪,尚需先知釜底之薪为何物。刘承是条毒蛇,可递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要害。”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裴晏清身上,冷静得不像一个刚刚经历过宫门跪求、府内夺权的女子。“那封信,才是他们的根基。根基不毁,今日之事,便不算完。”
裴晏清狭长的桃花眼微微眯起,眼底的清明与赞赏更甚。
他知道,她看透了。
扳倒刘承,只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反击。
但若不能揪出伪造书信、策划构陷的幕后黑手,他们就像是站在明处的靶子,随时会迎来第二支、第三支淬毒的冷箭。
“你想怎么做?”裴晏清的声音带着一丝病中的沙哑,却稳如磐石。
“我要见你的侍卫长,长风。”沈青凰毫不客气地吩咐道,仿佛她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裴晏清没有丝毫异议,只是轻轻颔首。
片刻后,得了传唤的长风便悄无声息地进了屋。
“见过世子,世子妃。”两人躬身行礼,神色间都带着一丝凝重。
沈青凰没有多余的废话,开门见山:“长风,那封弹劾信,你看过誊抄本了?”
长风抱拳,沉声道:“看过。信中所言,卑职与临江月掌柜于上月十七,在城南醉仙楼见面,交接银两,商议‘大事’。”
“上月十七。”沈青凰重复了一遍这个日期,目光锐利如刀,“那一日,你在何处?做何事?有谁为证?”
她的问题又快又急。
长风没有丝毫迟疑,他挺直了脊背,声音铿锵有力:“回世子妃,上月十七,卑职奉世子密令,携虎符出京,正快马加鞭赶赴北境狼牙关,与镇北军副将交接军情。自初十离京,至二十五方归,全程皆有驿站勘合与兵部调令为证!绝无可能在京中与任何人见面!”
此言一出,卧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一个完美的,无可辩驳的不在场证明!
对方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个最关键的时间点!
沈青凰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很好,敌人的第一个破绽,已经露出来了。
她又转向云珠:“云珠,我让你找的东西,找到了吗?”
云珠立刻从袖中取出一沓纸张,恭敬地递上前来:“回小姐,奴婢已将临江月那位钱掌柜历年来送入府中的节礼单子、对账便条,全都找了出来。方才在外面,已与那封伪信的誊抄本,仔细比对过了。”
“结果如何?”
“回小姐。”云珠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兴奋,“那封信的字迹,模仿得极像,乍看之下,几乎能以假乱真。但……还是有破绽。”
她抽出一张便条,与誊抄本并列放在桌上,指着其中几个字道:“钱掌柜是南方人,写字有个习惯,‘水’字旁的勾,总是带个小小的回锋,力道很轻。而这封伪信,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力求形似,却失了神韵,尤其是这个‘江’字,写得太过刻意,反而露了怯。”
云珠顿了顿,补充道:“就像一个描红的学徒,写得再像,也终究不是大家手笔。而且,钱掌柜为人豪爽,下笔速度快,字里行间有股江湖气。这封信……太‘文’了,倒像是个常年握笔的读书人,一笔一划,算计分明。”
长风的不在场证明,加上云珠对笔迹的精妙分析,如两柄重锤,狠狠砸在了那封伪信之上,将其砸得支离破碎。
“做得好。”沈青凰的夸赞言简意赅,她收起那些纸张,对两人道,“此事,你们二人烂在肚子里,对任何人,都不可泄露半个字。长风,你的行踪证据,妥善保管,等我的命令。云珠,继续去查,京中擅长模仿笔迹的高手,都有哪些人,特别是……与东宫旧部有过来往的那些。”
“是!”二人领命,悄然退下。
卧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沈青凰站在桌前,看着那份誊抄的信件,眸色幽深。
“他们很急。”她忽然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裴晏清听,“急着给我们安上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甚至连长风的行踪都来不及细查,便抛出了这封漏洞百出的信。”
“因为,他们怕的,从来不是国公府。”
裴晏清倚在床头,接过她的话头,声音轻得仿佛一阵风,“他们怕的,是临江月。”
沈青凰抬眸看他,那双清亮的凤眸里,带着一丝探究。
从她重生归来,便一直在利用前世的记忆,步步为营。
可对于这个“临江月”,她前世知之甚少,只当是个势力庞大的江湖组织。
但今天,从皇帝的反应,到对手的急切,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三个字背后,藏着更深的秘密。
裴晏清迎着她的目光,沉默了片刻。
烛火在他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让他那张病态苍白的脸,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一字一句,都像是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临江月,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江湖组织。”
沈青凰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明面上,它是云照的销金窟,是我的钱袋子,是京城最大的情报集散地。”裴晏清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诉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但实际上……”
他顿了顿,目光穿透了窗棂,望向了皇宫的方向,眸色变得无比复杂。
“它是先帝布下的一张网,一双眼,用来盯着这满朝文武,盯着……这龙椅上的人。”
轰!
如同平地惊雷,在沈青凰的脑海中炸响。
她前世活了两辈子,也从未触及到如此核心的惊天秘闻!
先帝的暗线!
监视百官,乃至当今圣上!
难怪……
难怪皇帝的反应如此激烈,一面安抚,一面又派出铁面阎罗张勋,名为查账,实为夺权抄底。
难怪太子一党,要如此迫不及待地,用这样拙劣的手段,也要将“临江月”和国公府捆绑在一起,打上“谋逆”的标签!
这不是构陷,这是在拔除先帝留在棋盘上的钉子!
沈青凰瞬间想通了所有关窍,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们夫妻二人,如今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她看向裴晏清,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切,却始终不动声色,甚至……放任事态发展到这一步。
“你……”沈青凰的声音有些干涩,“你把这么大的秘密告诉我,不怕我……”
“怕你什么?”裴晏清打断了她的话,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那双桃花眼在烛光下,潋滟生波,“怕你去告密?还是怕你拿着这个把柄,反过来要挟我?”
他轻咳了两声,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一股清冽的药香混合着他身上独有的冷香,瞬间萦绕在沈青凰的鼻尖。
“夫人。”他凝视着她的眼睛,眸光深邃如夜,“你若想走,现在就可以拿着这个秘密去向陛下投诚,不仅能保全沈家,说不定还能得一个‘大义灭亲’的美名。可你没有。”
“从你在宫门外跪下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把你自己,和我,和整个国公府,都绑在了一起。”
“我们,已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
沈青凰的心,被他这番话狠狠地撞了一下。
是啊,她本可以有无数种选择,甚至可以像前世的沈玉姝一样,踩着国公府的尸骨往上爬。
可她没有。
或许是前世的债,或许是今生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又或许……是她骨子里那点所剩无几的,对“家”的执念。
她为自己划定了一个圈,圈里是她要守护的人。
而裴晏清,不知何时,已经被她划进了这个圈里。
“我不好奇你为何会执掌先帝的暗线。”沈青凰压下心头的波澜,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我只问你,这张网,如今还剩下几分力?”
她的话,直接切中了最核心的问题。
裴晏清眼中的欣赏几乎要满溢出来。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先帝驾崩,人走茶凉。这张网,看似还在,实则许多线头,早已被当今握在了手里。临江月,不过是其中最隐秘,也最完整的一支罢了。”他的声音里透出一丝疲惫,“我之所以一直引而不发,就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记得这张网的存在,又有多少人,想把它彻底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