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必须复刻实验!-《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拖着行李箱,慢悠悠的走在街头。

  新生是另一番感受。

  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们,忙碌的都市生活。

  前世,只会感觉焦躁。

  现在还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但心底也依旧不断涌出喜悦。

  前任导师薛坤的电话来的很快,也依旧是记忆中爽朗的粗嗓门。

  “张明浩,听说你怼了杨学文,怼的好啊!”

  “薛老师!”

  张明浩礼貌的喊了一声。

  薛坤是他的前任博士生导师,一直以来对他很照顾,只是半年多前跳槽去了江州大学,后来学校分配了新导师。

  薛坤继续说着,“我给学校打电话说你的实验,结果杨学文说实验做没做过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是假的、是错的?”

  “听听,这是什么见鬼的逻辑!”

  “实验作假能和实验错误一样吗?他们做事已经没逻辑了!”

  他吐槽了一番后,关心道,“朱斌都和我说了,你被退学了?没事吧?”

  “没什么事,提着行李在街边溜达呢。”

  “那就好,来我这边吧,我带着你继续做实验、做项目,以你的能力,两、三年毕业不成问题。”

  “收到!我马上就去!”

  张明浩嬉笑道,“我刚才还想着,要是等不到您的电话,就准备在公园长椅上对付一晚上,再过几天也许就成流浪汉了。”

  “您的电话,真是及时雨啊!”

  “呵!”

  薛坤轻笑一声,“行!还能和我耍嘴皮子,看来是真没事,这我就放心了。”

  “过来吧,直接到应用电磁学研究办公室找我。”

  放下电话,安心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港大学被退学,再去江州大学跟着原来的导师读博,挺好。

  买车票,登上去往江州的火车,透过窗口打量着记忆中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

  一切重新开始。

  当坐在座位上,闭上眼睛休息的时候,脑海中不由回想起了实验问题。

  骤然间,再次睁开了眼。

  “不对啊!”

  “为什么我会非常确定实验是真的?”

  “正常情况下,违反物理定律的实验结果肯定是错的,哪怕是前身也不是百分百确定,我竟然会觉得……”

  “而且,非常确定。”

  “为什么?”

  张明浩仔细思索着,后来干脆闭上眼睛搜寻起记忆。

  前身的记忆很庞大,包括大量的知识、人物、事件,还有一部分不属于记忆的……

  系统?

  他顿时愣住了。

  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数据评估——

  思维:77。

  身体:59。

  学术名望:-177。

  财富:7309。

  下面有一行提示--知识可提升思维,运动可提升身体。

  第二部分则是‘特异能力’。

  他拥有了一种名为‘正确感知’的能力,可以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判断。

  “正确感知?”

  “所以说,认为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就是因为正确感知……”

  “实验本来就是正确的?!”

  想到这一点,浑身的血液流速都加快了,大脑也处在极为兴奋的状态。

  之前对实验的信任,还以为是受到了前身记忆的影响,而现在的信任则是发自内心、百分百的。

  实验,就是对的。

  实验过程正确、结论正确,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的空气分子波动,是真实存在的,也就代表里面包含了一种‘未发现的物理’。

  如果能复刻出来,意味着什么?

  张明浩浑身上下都精神了,复刻实验不止证明实验不是作假,还会是一项巨大的科研成果。

  “必须要复刻实验!”

  “去江州大学,和薛坤老师一起做研究,继续超材料相关的实验。”

  等心情稍稍平复后,他又对‘正确感知’感到好奇了,“实验是否正确可以进行判断,普通的数学物理题目,或者是研究论文,可以判断吗?”

  “还能对其他事情做判断吗?”

  就听旁边有个秃顶中年人说起,“都说事业单位不好混,我们一家子都是政府工作的,有警察、有税务的,都挺好的。”

  假的!

  “这次是出差去首都,参加个会议,部门要求的……”

  假的!

  “会上的领导可多了,还有市政府的,秘书,陈安国,听过吧?”

  假的!

  “首都也要拉投资啊,我们公司准备投两个亿,这次就是去考察……”

  假……

  张明浩扭头看向秃顶中年人,心里不由得暗自吐槽,连着说一大堆,竟然连一句真话都没有?

  不过仔细想想,‘假’的判定也很模糊。

  “内容全部是假的,还是一部分是假的?‘一家子’政府机构工作,有一个是学生,算不算假?”

  他认真思索着。

  对面的几个听众则都很认真,仿佛完全相信了他的话,还不时的跟着点头。

  秃顶中年人也扭头看过来,仿佛是想观察一下年轻人的看法。

  张明浩和他对视一眼。

  秃顶中年人似乎是来了兴趣,他问道,“小伙子,你去哪啊?”

  “江州。”

  “是回老家?看你也就二十出头,大学生吧?”

  “是大学生。”张明浩诚实的道,“被原来的大学开除了,换个大学上。”

  周围人都是一愣,旋即笑了出来。

  “你可真逗!”

  “大学还能开除学生,被开除了,还能换个大学读?”

  “是去学校吧?”

  张明浩笑笑没说话。

  这年头说实话都没人相信,他的经历确实也非常罕见。

  他没再和旁人闲聊,而是继续研究起了‘正确感知’。

  ‘正确感知’,能够判断实验是否正确,生活上也能判断旁人话语的真假,只是不知道具体‘假的水分’,但能做出判断本身就很新奇了。

  他一边听着其他人说话,也利用能力做着判断。

  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再一睁眼,火车即将抵达江州。

  他是被秃顶中年人叫醒的,“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你可真睡了一路啊!”

  张明浩困倦的睁开眼,听到耳畔响起火车即将到站的广播,对中年人说了声谢,赶紧搬下行李准备下车。

  穿越以来,他都没休息过,火车上睡了几个小时,倒是感觉精神奕奕。

  出了车站,还是凌晨时分。

  坐公交车去了江州大学,周边找了个青年旅馆放行李,随后躺在床眯了两个小时,看下时间差不多就去了大学里。

  江州大学占地广袤,大学内划分了好几个学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学城。

  薛坤所在是南侧理学部区域的物理学院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研究办公室就在实验室一楼。

  张明浩找到了办公室,却没有找到薛坤,一问才知道是在二楼会议室。

  他等了等,后来干脆上楼看了看。

  二楼的会议室就位于楼梯边侧,到二楼就听到里面的说话声,里面的人似乎是在讨论实验问题。

  他才刚走到门口,就见到里面的薛坤,薛坤也注意到了他,交代一句,“来了!你先进来!”

  张明浩进了门,干脆坐在了墙边的凳子上。

  薛坤正和其他两个中年人讨论问题,还有几个年轻一些的在听着,“我们对碲化铋的特性测定已经说明,多层的铋原子层覆盖的衬底,可以生长高质量的stanene。”

  “但是,实际和预计不符,和上一次结果也没有差别。”

  “计算方面,是不是有问题?”

  另一个中年人马上否定道,“计算是我们组负责的,每一个数据都再三比对,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反复验算,绝不可能出问题!”

  “实验数据不变,计算也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

  “也可能是……”

  张明浩一直认真听着,结合已有的知识听明白了个大概。

  简单来说,超材料研究!

  薛坤参与了一个国家大力支持的电磁超材料研究项目,主题为‘超材料的理论设计与特性研究’。

  电磁超材料,是电磁高新材料研究的重大方向,材料由人工合成制备,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

  比如,负折射、相位操控、电磁波操控等等。

  即便只是理论与基础特性的研究项目,意义也是相当重大,毕竟是走在电磁以及材料科技的最前沿。

  因此,薛坤才来了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研究实验室工作。

  现在他们谈的是实验问题,有前置实验证明某种特殊排列的铋原子层所覆盖的衬底,可以生长高质量的stanene。

  但是,实验后发现和原来一样,效果都不怎么好。

  几人就在分析原因。

  中途还重新分析了前置实验,再三确认前置实验没有问题,然后再往后分析,也没有发现问题。

  张明浩半懂不懂的都听了个大概,他试着用力一下‘正确感知’。

  “前置实验是错的?”

  在使用能力的同时,脑子里马上得到了结论。

  “为什么?”

  不知道……

  ‘正确感知’只能提供结果,不能提供原因和分析。

  会议室的几个人,说来说去也没找到问题,后来干脆沉默的思考着。

  张明浩左看右看,和薛坤对上了眼,举起手弱弱的说了句,“薛老师,有没有可能,你们的前置实验就是错的?”

  “或者是结论的计算错误,或者是实验本身有问题……”

  “不可能!”

  薛坤还没有说话,有个年轻一些的忽然大声驳斥道,“我们对碲化铋进行了多次特性测定,已经得出明确的结论!”

  “多层铋原子层特性结合原来的数据,就已经可以……”

  “廖书言!”

  有个中年人突然呵斥一句,旋即看向了薛坤。

  薛坤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没关系,我在东港大学带的博士生,张明浩,我也准备让他参与项目。”

  他分别指着两个中年人,介绍道,“陈帅教授、朱炳坤教授。”

  张明浩起身笑着打了招呼,“陈教授好、朱教授好!”

  陈帅点了点头。

  朱炳坤疑惑的指着张明浩,“你的学生,博士生?他才多大?”

  薛坤不确定的看向张明浩。

  “到九月满二十三了。”他说完补充一句,“少年班。”

  朱炳坤和陈帅都愣了一下。

  到九月满二十三,也就是刚二十二岁半,薛坤带的博士生,读博时间最少一年半,岂不是说,二十一岁就读博了?

  朱炳坤扭头看看自己的学生,苦笑一声,“东港大学,果真是人才济济!”

  他赞叹的说了几句。

  后续继续讨论实验问题,也没有再避讳张明浩,但也没再谈前置实验。

  前置实验是错的?

  不可能!

  廖书言说的就代表了其他人的想法。

  包括朱炳坤、陈帅,以及其他参与研究的副教授、博士生,都对于前置实验非常有信心。

  那可是半年来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