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两千万?你是真够黑啊!-《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傍晚时分,校园的路上。

  学生们三三两两的朝着教室走去,他们都是上晚上的选修课。

  那些选了《原子与分子物理》课程的学生,都忍不住谈起了课程的助教。

  近一个星期,张明浩都是‘江州大学校园风云人物’,因为‘快速入学’问题,他登上了网络舆论报道。

  江州大学发公告做了说明,但不影响他继续成为‘风云人物’。

  现在学生们谈的不是新闻,而是大学对外发布公告的内容。

  最核心的就是那句点评——

  张明浩的成绩极为优异,并具有突出的科研才能。

  “这个评价也太夸张了吧?”

  “成绩极为优异,优异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这种评价?”

  “突出的科研才能……博士生,不是刚学做科研吗?直接说具有科研才能,有点太早了吧。”

  “这个助教,绝对不是一般人!”

  有学生了解只言片语的信息,马上分享给同行的人,“我听一个读博的学长说,张明浩才二十三岁,年纪很小。”

  “不是说在东港大学读博一年多吗?才二十三?”

  “真的假的?”

  “二十一就读博了?我也二十一,怎么刚上大三……”

  教室里。

  一大群学生挤在讲台附近,中间还有个温柔的男声,“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张淑媛。”

  “本家啊,好!看着镜头,来!不要笑,绷着脸也可以。”

  “OK!”

  “下一个……”

  后面的学生终于挤到前面,才知道是‘传说中的助教’正在给学生依次拍照。

  先报名字,后拍照。

  “好像是签到啊,拍个照签到?什么意思?”

  “难道要回去一个个对比照片,看看是不是本人?”

  “这也太狠了吧!”

  好多有心逃课的学生,顿时感到一股发自内心的寒意。

  张明浩拍照的速度很快,基本上没耽搁什么时间。

  但是,学生太多了,

  他总计拍了七十多张照片,发现已经临近上课时间,只能遗憾的挥了挥手,“都回去坐好,要上课了。”

  “课后再拍……”

  课后,一定要拍完。

  不止是为了点名,收集好了学生的照片,下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签到了。

  现在的付出是为了未来的轻松。

  其他没拍照的学生听着都心寒,“课后拍?真就一个都不放过?”

  “我还想着点完名回去连王者呢!”

  “这个助教也太黑心了吧,看来今天是有的熬了……”

  薛坤站在门口看了半天。

  在学生散去以后,他忍不住走过来问道,“刚才是在干什么?”

  张明浩道,“我编了个小软件,专门点名用,面部识别。”

  “——??”

  薛坤还以为是听错了,“你自己编写面部识别的软件?”

  “个小程序,不需要复杂分析。”

  张明浩解释道,“我最开始的想法建立数据库,两百个数据挨个比对,后来我发现不用这么复杂。”

  “可以一对一比对,让学生报名字,调出他个人的数据直接做比对,算法更简单,识别精准度更高。”

  薛坤最开始还觉得不靠谱,再仔细一听,顿时明白过来,“一对一比对?”

  “对。”

  “只是点名而已,又不需要详细验证身份,不用分辨太清楚。”

  “学生只是来签个到,比对自己的脸部数据就可以了。”

  “当然,漏洞很大。”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找个和自己相似的人来代替上课,成本也太高了吧?”

  薛坤顿时明白过来。

  简单提取脸部信息,学生报姓名比对自己的数据,计算量就会非常小。

  漏洞大,但也只是点名而已。

  同时,也有优势。

  复杂算法构建出的面部识别系统,可以被一些特殊颜色图形组合所欺骗。

  算法简单,再加上是一对一比对,就可以提取脸部的特殊特征。

  例如,痣、斑点,头型,甚至是眼镜的形状,等等。

  长相相似确实可以蒙混过关,但只是点个名而已,学生找个长相相似的人代替自己上课,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个想法有意思!”

  薛坤笑着简单点评了句,随后就面对台下正式开讲了。

  他没再说什么,但也上了心。

  课后特别留了半个小时,专门让张明浩给学生拍照。

  张明浩挨个完成拍照工作。

  他全程面带笑容,说话的语气都很温柔,但学生们的感受截然不同。

  那简直就是魔鬼的微笑啊!

  “就只是点个名而已,他竟然挨个给拍照,有人想替点名完全不可能……”

  “太可怕了!”

  ……

  课堂点名用的小应用,根本没花费多少精力就完成了。

  后续就是修正完善一下,具体测试还是要留到下周的课上。

  两天后,新创科技的团队来了。

  他们派来的是专业团队,石耀坤是技术组长,也是谈判负责人之一,但能拍板决策的是经理高远。

  谈判还是在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二楼的会议室。

  学校一方,有行政主任王贵元、物理学院院长谭延明。

  朱炳坤、薛坤等人都在。

  数学学院院长赵建阳听到消息也过来看看情况。

  实际上,学校一方能做决策的只有张明浩,其他人也只能看看,或者是站在张明浩一方说上几句。

  一群人坐了下来。

  石耀坤看向对面的心情很复杂,他们之所以来的这么晚,也和网络舆论有关。

  当张明浩陷入舆论中时,有人认为他会被江州大学开除。

  到时候,再邀请他加入新创科技,也等于是雪中送炭了。

  可惜了。

  唉!

  “江州大学的人也不是傻子……”

  石耀坤暗自吐槽了一句,调整好心态就说起了项目以及合作方式。

  这次是真正谈合作,谈好以后会直接签订合约,说的内容就很详细了。

  他说起了需要计算的数据量。

  “103个实验,2171个数据组,我们希望能在半年之内,完成所有数据组的分析计算。”

  所有人都看向张明浩。

  张明浩扭过头问向赵建阳,“赵院长,数院有多少教授和博士生愿意参与这个项目?”

  赵建阳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

  他愣了一下,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这个要看价钱了。”

  “钱多,愿意参加项目的人就多。”

  “具体呢?”

  “我问过了,就算是帮忙也能找个二、三十个博导、硕导,但帮忙的时间不能太长……”

  赵建阳没说具体人数,但张明浩已经能粗略估计下了。

  “半年,有点紧张,但没有问题。”

  他说完直接问道,“但是,石总监,你也知道难度,两千多组数据不是开玩笑的,你们准备投入多少?”

  石耀坤正要说话。

  高远伸出了一个巴掌,说了个数字,“五百万!”

  其他人听的眼睛直放光。

  他们都知道是个过百万的项目,但具体就不清楚了,对方一开价就是五百万。

  大手笔啊!

  五百万,半年,一百个人参与,一人也能分上五万。

  张明浩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他嗤笑一声,对高远道,“高经理,你不懂数学吧?”

  高远顿时脸一黑。

  张明浩继续道,“你可以问问石总监,只一组数据,你们需要多久?”

  “五人的组,一天能做的出来吗?”

  “能做这个研究,年薪怎么也要五十万起吧?”

  “不谈时间成本,薪资成本都要上万了。”

  高远和石耀坤对视一眼,他们当然清楚研究难度,他们十几个人的组,一天才完成了一组数据。

  五百万,只是试探而已。

  对方只是个博士生,是个年轻人,但显然也不好忽悠。

  高远不说话了。

  石耀坤开口问道,“那你觉得多少经费适合?”

  张明浩伸手比了个‘二’。

  对比刚才的五百万,他的动作代表什么再清楚不过。

  其他人顿时惊住了。

  朱炳坤看的倒吸一口凉气,朝着薛坤狠狠地竖起大拇指,“你这个学生真敢开口啊!”

  另一边,赵建阳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小伙子,你真是够黑,你知道两千万是多少钱吗?

  杰青项目,资助五年才几百万,已经算是最顶尖的项目了。

  你一个半年完成的校企合作……

  两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