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思维提升,隐形技术新方向!-《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张明浩可不是开玩笑。

  他是真要锻炼。

  《正确感知》能力辅助进行科研效果太好了,他迫不及待希望得到第二能力。

  但是,系统升级需求也高。

  打开系统界面查看——

  【思维:79。】

  思维评估数值一直停留在79点,他总是感觉马上就要涨上去了,但似乎总是差上那么一点儿。

  “这个属性应该和实验、成果之类没有关系,纯粹就是知识量!”

  “知识量大,了解更多基础原理、深层次的规律,才能提升思维……”

  近一段时间,都在忙碌于项目、实验。

  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太少,也就导致思维数值一直没有获得提升。

  【学术名望:589。】

  从负值到589的跨越式提升,得益于两篇论文的发表。

  一篇是《应用数学期刊》上的《七种高阶定式的近似变换》。

  另一篇就是新物理发现上的实验论文了。

  《中国物理学报》快讯上的实验论文获得了大量关注,新闻媒体出现了大量的报道,他的名字也被反复提及。

  学术名望也因此不断提升,但实际上,提升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七种高阶定式的近似变换》论文发表没多久,学术名望已经超过三百点。

  《中国物理学报》快讯上的实验论文,吸引了大量媒体报道,但到现在学术名望也只提升了不到三百点。

  “看来学术名望确实和媒体报道无关,名气再大也不影响学术圈,或者影响很小……”

  “学术圈?对啊!”

  “学术名望,会不会是学术圈对自己学术能力的评价?”

  “这就能说的通了!”

  数学论文直接说明了数学水平。

  通过实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不一定代表多强的科研能力。

  也许只是运气、巧合,甚至说,大多数新物理发现,运气都占据很大成分。

  【财富:约149万。】

  财富是最不用担心的。

  和新创科技合作的千万级项目,经费都在学校的账户里管理。

  过上几个月,项目完结进行结算后,剩余的经费都会属于自己。

  那可是大几百万!

  学校也给了五十万奖金,只是还停留在施校长的口头承诺上,具体到账大概率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身体:62。】

  这是最难啊!

  过去的半个月,他一直都有进行早锻炼,但身体评估数值也只是上涨了‘1’点。

  半个月,一点。

  正常来说,提升速度也只会越来越慢,因为早锻炼的强度是有限制的。

  当身体适应了早锻炼的强度,自然就不会再有提升。

  所以,一定要锻炼!

  “问题是,身体评估数值,指的是健康还是健壮?”

  这个问题很困扰。

  仔细想想,似乎有些杞人忧天,身体数值才刚有个及格分。

  及格分,怎么锻炼都能提升吧!

  在确定要进行锻炼后,张明浩特别制定了个时间表。

  早上,持续慢跑。

  下午和晚上,各拿出一个小时时间,利用健身器械做运动。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在一起。

  总归就是多做运动!

  ……

  制定了计划,就要按计划坚持去做。

  上午是上课时间。

  在坚持跑步完成了早锻炼后,张明浩迈着疲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好多同学主动打招呼,“张明浩啊!”

  “来了!”

  认识、不认识的同学都凑过来,“你们发现那个实验现象还真是牛啊!”

  “我看报道说,这个技术能让飞行器无视空气阻力了!”

  “就像外星人的飞碟……”

  “那说的太夸张了!”

  张明浩笑着回了几句,“就是个实验发现,对空气流动性影响很小,人体几乎是感受不到的。”

  座位旁的人越来越多。

  后排还有同学站起来听他在讲什么,还有不少人指着这边窃窃私语。

  他是学校的名人了。

  现在新闻上还在不断报道着,似乎都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而报道的重心已经从‘现象本身’转到了其他因素上。

  比如,是国内团队完成的发现。

  在近代科学史上,绝大部分基础物理的发现人都是国外学者。

  国内基础科学研发起步晚,到了发展迅速的时间段,基础物理方向已经长期停滞不前,自然也很难有什么新发现。

  有国内团队发现了一种基础物理现象,自然值得国内媒体大书特书。

  另外,物理现象本身也很重大。

  有人把新现象与‘超导现象’的发现放在一起做对比,并认为新现象本身可能会让物理学多上一门学科。

  以后,则会多出一种高端技术。

  相比来说,国外的报道还不多,学术圈专业的讨论也很少。

  也许是……

  很多专业团队在确认?或者是在复刻实验?

  ……

  连续一个星期,张明浩每天都坚持锻炼,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身体,再次提升了一点。

  【身体:63。】

  他看着系统界面上的数据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一个星期提升一点,就感觉看到了升到‘70’点的希望。

  哪怕平均半个月提升‘1’点,‘7’点也只需要三个半月而已。

  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

  过去的一个星期,还有个好消息,施校长许诺的奖金和研发经费已经到位。

  实验室经费也下来了。

  这两天,朱炳坤和薛坤整天一起研究要给实验室添置什么新设备。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啊!”

  陈兰君感叹了一句,语调中颇有些伤春悲秋的气息。

  张明浩顿时转过头,“谁失意?”

  “陈老师!”

  陈兰君眨了一下眼,迅速凑过来小声道,“你们的实验没带陈老师……”

  “他一直念叨着,和我说了好多次,我都害怕去办公室了。”

  张明浩也觉得陈帅有失意的理由。

  实验室里有三个正研究员。

  三人一起做超材料基础研发项目,一个负责主导研究方向,一个负责计算分析,另一个直接负责实验。

  相互协作、默契配合……

  有一天,其他两个忽然去做了新实验,把负责计算分析甩下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了影响力重大的实验发现。

  张明浩想了想,开口道,“后续再进行研究一定带上陈老师。”

  “再进行研究也不是新发现了……”

  陈兰君翻了个白眼。

  她正要坐回去,又过来热情的抱住张明浩的胳膊,还在身前用力蹭了几下,然后以夹子音的口吻说道,“明浩哥哥,下次再做什么研究可要带上我啊……”

  张明浩动了动胳膊,又赶紧抽出来问道,“你又想干什么?”

  “什么都行!”

  陈兰君一拍胸口,衣服都跟着颤了好几下,“小女子什么都能做,完全服从明浩哥哥的指挥,你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你让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真的?”

  张明浩眼睛一亮。

  陈兰君和他对视一眼,还是昂起头坚持道,“你说!”

  张明浩马上指着桌上的东西,“帮我把这些资料,给光学实验室的孙雯教授送过去。”

  “今天有点运动过量,腿有点酸、懒得动了。”

  陈兰君表情麻木的盯着他,像是个受压迫的奴隶般叹了口气,“小女子这就去!”

  ……

  陈兰君走了,安静了。

  张明浩继续认真看资料,手上的是一篇研究纳微晶体颗粒排列的论文。

  在一个框架里,搭建高折射率的纳微级晶体颗粒,就可以实现让光线在框架构造中反复循环传播。

  当然,只是理论。

  光学超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设计、加工以及制备方向上。

  很多的研究都围绕设计,但再好的设计也需要制造出来才能实现,可因为是纳微级的材料设计,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造不出来。

  “框架设计的很好,但好像也没什么意义……”

  张明浩思索着摇了摇头,才刚放下手上的资料,他忽然注意到系统的提醒。

  【思维评估数值 1。】

  【思维:80。】

  思维数值,终于提升了!

  他有种热泪盈眶之感,长久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系统数值的认可。

  “80了,达到升级需求!”

  “现在差的只是学术名望和身体了……”

  张明浩思索着。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又继续专注于对‘隐形技术’的思考上。

  思维提升,也会让思维能力更强。

  他又变聪明了!

  这似乎对于研究思路也有帮助,他忽然想到了‘破局’的关键。

  之前得到的正确方向是,孙雯教授团队研究的视觉光感模型和光学超材料理论结合,能实现隐形技术。

  视觉光感模型,是结合生物学、人体视觉习惯、色调偏差以及光学等多方向综合在一起的系统性研究。

  最终目标,是设计出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的模型。

  不是隐形,是模糊视觉感知,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伪装,肉眼看得见,但因为特殊设计会被下意识忽视’。

  像是各类军用武器,外观色调都选择能融入使用环境的设计。

  那些外观设计就是最简单‘伪装’,也是‘模糊视觉感知’的一部分。

  视觉光感模型更加专业,研究的更加深入,研究主体也以光学为主。

  “视觉光感模型和光学超材料概念相结合……”

  “是不是可以通过计算,来塑造的一个最大化模糊视觉感知的框架?”

  “以框架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制造技术,进行最符合实际的设计,就可以制造出模糊视觉感知的材料?”

  启动《正确感知》,得到的反馈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