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复大唐府兵-《大唐:请陛下归天》

  平康坊,小巷之中。

  冷风吹拂。

  韦谅抱着千牛刀,靠墙站立。

  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棺材铺里,而脑海中却不停的回想李暐和他说过的每个字。

  李暐盯上他了!

  如今天下走到了现在的地步,有识之士都能看的出来,募兵制隐患重重,地方节度使拥有越来越多的私兵。

  谁知道将来一旦有变,会发生什么?

  尤其募兵制越继续,对于普通的士卒就不利。

  大唐在边境四周勇往无前还好,一旦有败,军心无法安抚,又没有了土地来收买军心士气,军中早晚会离心离德。

  尤其是均田制还要在府兵制之前就已经崩溃。

  整个大唐天下,在盛世的表层之下,深藏着无数可能导致崩溃的隐患。

  无数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点,无数有识之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想要让大唐能够更加千秋万载的继续下去。

  李暐就是其中之一。

  ……

  韦谅看了一眼远处棺材铺门口焦急的搜查着一切的崔器。

  他知道,这座棺材铺,恐怕很难找到什么。

  韦谅摇摇头,转身看向李暐离去的方向。

  焦急的,不仅是崔器,还有李暐。

  李暐身在兵部职方司,他更加清楚天下问题的根本所在,更加清楚天下隐患有多重,也知道想解决这些问题有多难。

  最直接的,是军中。

  李暐是兵部职方司郎中,他最清楚军中基层将士想要什么。

  恢复府兵制。

  恢复均田制。

  这是不知道多少军中将士想要看到的场景。

  虽然带有很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如今的问题。

  偏偏,韦谅也是这么想的。

  安史之乱,就是府兵制和均田制崩溃的直接结果。

  没有了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

  而且即便是平定了安史之乱,大唐也很难彻底解决隐患。

  他们做的,不过是以征收盐铁商税来勉强弥补消耗。

  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盐铁价格的暴涨,是百姓生活的日益艰难,一切不过是骗人的恶性循环罢了。

  想要彻底的解决大唐最深层次的危及,就需要大刀阔斧的去解决土地问题,重建均田制,重建府兵制,最后重立盛世根基。

  借助安史之乱,来对天下重新洗牌,

  或许李暐还看不到那么远,但对于恢复府兵制的想法,是根植在他心底的,甚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信念。

  韦谅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面圣时说的那句话里,让李暐看出了这种倾向,但今日稍微试探,同样的理念便已经碰撞了起来。

  同道中人啊!

  同样的理念,他们在很多方面可以联手,至于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谁知道呢!

  谁又能真正的走到最后。

  但,这对韦谅是好事。

  ……

  韦谅神色依旧平静,靠着墙,微微低头,心底不停的咀嚼着兵部职方司这五个字。

  虽然韦谅和李暐已经彼此试探出彼此的一些心思,李暐也有很明显的想将韦谅拉入职方司的打算,但韦谅的前途不好定。

  这要看李隆基对他未来的安排。

  很多事情,别说是韦坚了,甚至就连李亨都掌控不了。

  韦谅下意识的看向了相府方向,或许可以从李林甫和牛仙客的身上着手,渗透职方司……

  韦谅缓缓的收回目光。

  一旦韦谅的触手能伸入职方司,以他的能力,还有家族的力量,他能很快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甚至影响到整个兵部。

  以兵部的力量反过来压迫李林甫,甚至是压迫李隆基,将来那件案子来的时候,他就能更加从容。

  “承议郎!”柳舜和高任的声音在一侧响起。

  韦谅回过神,看向拱手柳舜和高任,站直身体,问道:“有什么收获?”

  柳舜面色严肃拱手道:“从棺材铺到冲击右相车驾的那条小巷,中间来往人并不多。”

  高任在一旁补充道:“今日是上元节,这里又是平康坊,后街小巷没人来的,所以能够很安静的前往潜伏!”

  “但出问题了。”韦谅抬头,眯着眼睛看向柳舜和高任,说道:“他出去的早了,若是再慢上半刻钟,那么说不定……”

  “就会撞右相。”柳舜脸色带出一丝惊恐。

  如果那疯汉慢上半刻钟,就会直接撞上李林甫,以那疯汉的冲劲,一旦让他撞个正着,然后稍微践踏,李林甫的下场……

  “但就是慢了半刻钟。”韦谅抱着千牛刀,目光看向一侧的棺材铺中,略带深意的说道:“若是因为种种变故,慢了半刻钟,那是右相运气好,可若是本身设计的就是要慢这半刻钟,眼下这件事,恐怕就真的是一件疯汉发疯的事情了。”

  柳舜和高任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当然能嗅到这其中诡异的味道。

  “若是有人精心在算计什么,那么在这座棺材铺,就别想找到什么了。”韦谅收回目光,看向柳舜和高任。

  两人赞同的点头。

  一个深通算计之道的人,是不会留下任何线索的。

  “所以,我们三个在这件事上,恐怕要耗一段时间,轮着来吧。”韦谅稍微想了想,说道:“今夜,我在这里守到子时,你们两个,一个守前半夜,一个守后半夜,明日卯时我过来再守……今夜毕竟是上元节,有灯会的。”

  柳舜和高任顿时恍然了过来,有些感激的对着韦谅拱手道:“多谢朝议郎。”

  韦谅笑笑,说道:“你们两个自己商量吧,谁守前半夜,谁守后半夜,守前半夜的那个人,今夜就别睡了,好好逛逛上元灯会,半夜回家再睡,守后半夜的那个人,转一圈就睡吧,守前半夜的那个人,一会去宫里一趟,将这里情况详细禀奏一声。”

  “喏!”柳舜和高任神色顿时严肃起来。

  韦谅摆摆手,两人这才拱手,相互商量着离开。

  等到两人离开,韦谅看了一眼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的棺材铺,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刺杀李林甫,其实已经有很多线索露出来了。

  ……

  平康坊,无数的灯笼在夜空中起伏。

  明月高悬。

  酒楼之上,元载站在窗口,看着远处的右相府,微微陷入沉思。

  就在这个时候,“吱呀”一声,房门被打了开来。

  元载转身,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韦谅,他立刻拱手道:“韦郎君!”

  在房中坐的张镐,王韫秀,还有春婉秋翠全部都站了起来,行礼。

  韦谅笑着点点头,目光看向元载和张镐,问道:“元兄,张兄,今日之事,从头到尾看下来,可有什么收获?”

  韦谅一句话说完,王韫秀惊讶的看向元载。

  韦谅让他们今日留在这里,竟然还有这层意思。

  其实从右相遇刺,到现在华灯满街,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王韫秀几次想要离开,全部都被元载给否了。

  她只是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味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元载感叹一声,说道:“一生之中,谁能亲眼目睹宰相遇刺,若不如此,又如何能亲见宰相处置,学习其中处置的道理。”

  “知行相资以为用,大体便是这样的道理。”韦谅微微点头,知行合一,不外如是。

  元载和张镐微微一愣,随即赞同的点头。

  “郎君!”张镐抬头,认真的看向韦谅道:“郎君,今日之事,会不会对科举有所影响?”

  元载猛然看向张镐,随即紧紧的看向了韦谅。

  想了想,韦谅开口道:“应该有所影响的,毕竟右相遭遇刺杀,有了今日之事,各家对子弟的约束会加强,诸王公主也不会再频繁举办宴会,诸行卷之事效用大减。”

  “有名的依旧有名,但仅仅只有那么几个,至于其他人,这时节想要再冒头就不容易了,这对我们这样的寒门子弟有利。”元载的眼神轻轻眯了起来。

  张镐眼角余光扫了元载一眼,仿佛在说。

  你,还寒门?

  “话虽然如此说,但备考依旧要认真,而且科考之时,用词要谨慎。”韦谅轻轻笑笑,说道:“小弟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有了眼下之事,考官阅卷之事,会偏向谨慎。”

  “是!”元载率先反应了过来,对着韦谅拱手道:“多谢韦郎指点。”

  “多谢郎君指点。”张镐同样将韦谅的话记在了心中。

  “好了,时间不早了,上元灯会才刚刚开始。”韦谅稍微让开位置,笑着说道:“今夜家中的护卫会护送诸位一直到返家,不过也还是请小心些。”

  “韦郎还要在这儿吗?”元载好奇的看向外面。

  韦谅点点头:“今夜得守一阵了,宫里让这边盯着,有消息随时回报,走不了的,再说谁知道会不会还有后面的事情。”

  “后面?”元载面色严肃起来,他转身看向王韫秀道:“娘子,我们还是回去吧,好好的复习功课。”

  “好!”王韫秀虽然有些失望,但心里有些明白,元载这一次真的有机会中举,一切以中举为主。

  韦谅轻轻笑笑,然后看向张镐。

  张镐严肃的点头。

  “那好,祝两位科场顺利,一日登科。”韦谅笑着拱手,这两人不管谁中举,对他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