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太bug 的光环,老朱又惊又怒!-《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幻觉?

  可是!

  可是刚才的那一幕,是如此的真实。

  他清楚的听到了,眼前孙儿的咆哮!

  那是一种悲愤、绝望、浓郁的哀伤以及恨意所凝聚出来的不甘!

  自己……

  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大火熊熊,似乎将这大明的一切,都给烧没了。

  陡然间!

  朱元璋眼睛一眯。

  却是不由得想到……

  那【鸣冤书】上,以及那正在被百官会审之人的又一段话!

  【太孙朱允败若真有人君之象,何须陛下为其趟开大路?】

  【陛下今日为太孙屠戮功臣!】

  【就没想过,来日若大明再犯内乱,这大明中枢,可有定鼎之臣,以安天下?】

  【来日天子易位,再高呼万岁!】

  曾几何时。

  自己听到这段话的真实情绪。

  愤怒!

  只有愤怒,而无其它。

  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对他的劝谏之言。

  那些都是假的,都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

  就比如此人!

  也是为了让自己一家不涉足蓝玉案,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妄图用言语,来说服自己?

  可笑!

  倘若言语有用!

  倘若嘴巴有用!

  那还要刀剑干什么?那还要大军干什么?

  是以……

  这天下之人,皆有私心。

  朕也有私心。

  所言所行,无非就是为了那私心服务。

  正如蓝玉案。

  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管证据是确凿还是不确凿。

  衡量利弊的方式,也并非全是对错。

  只能说,全天下的对与错,在自己的皇位传承面前……

  都不值一提!

  可是现在。

  朱元璋再度看向自己的孙儿。

  刚才那个画面之中。

  孙儿是如此的年轻,比之现在,应该也大不了几岁吧?

  然而!

  那又是什么。

  熊熊大火,那宫殿,分明就是自己的奉天殿!

  孙儿为什么又处在血火之中?

  此时此刻。

  这一切的疑问,再和那《鸣冤书》中之言,似乎有了对照。

  不!

  不可能!

  朱元璋猛地摇头,他根本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幕!

  可是……

  “如果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呢?!!”

  朱元璋不禁扪心自问。

  这段期间……

  他听到了太多太多,此人给他下的“所谓因果”。

  但他之前都不置可否。

  可此时。

  从未有过的惊慌感,和之前听到这些完全不同的“惧怕”,似乎也都轻而易举的,浮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皇爷爷,此子真是大逆不道了极致,不如就以其当下之大不敬之所言,定他的罪!”

  朱允败看到皇爷爷终于反应过来。

  连忙说道。

  他的意识告诉自己,不能再让他说下去了。

  说了半天,除了让己方多增烦恼之外。

  却没有半点用处!

  “要我说皇爷爷,此人根本不可能认罪,再审下去还是徒劳无功。”

  “不如,还是用锦衣卫的手……”

  突然!

  朱元璋将其骤然打断,“让他说!”

  “什么?”

  “咱说让他说!”

  朱元璋蓦然吼道。

  朱允蚊被这怒吼吓了一跳,从去年开始,皇爷爷就没有对自己说过这么严重的话。

  而朱元璋,眼下也仿佛反应过来。

  想到自己刚才看到的,情绪冲动之下,却是过激了。

  他便耐心道:“听他还有什么要说的……”

  “是,皇爷爷。”朱允败连忙说道。

  然而!

  此时此刻的百官。

  却早已经在苏怀“故意针对”之下。

  在【国朝利弊、一言而绝】的影响下。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更何况。

  苏怀大部分所言,其实全是回到藩王身上的。

  这就又回到了那个死角。

  他们……

  是真的热衷于看到,陛下削藩,乃至将藩王兵权、甚至是岁俸都削减废除的。

  此时再结合苏怀刚才的说法。

  忽然一种诡异的念头出现了。

  似乎让陛下听到,也不错……

  而这个念头刚刚出现。

  就被詹徽所强行打断。

  “一派胡言!!”

  “你在诅咒陛下子嗣,欲血亲相屠不成?”

  他一声大吼,将所有人(cbfa)都震醒。

  一时之间。

  众臣纷纷震惊自己,竟然真的听得恍惚。

  刚才这少年,似乎真的化作了,能遮盖众臣光芒,甚至盖住整个大明的伟岸身影。

  在冲着他们说出,大明之后很可能要发生的事情!

  这种感觉,让他们不由自主的信服。

  所以无比骇然惊惧!

  然而惊惧过后。

  黄子澄立刻问道:“你说诸藩会夺位?”

  “之前就说过。”

  苏怀从未有这种感觉,他的信心,他的抱负,在这时只感觉前所未有的广大。

  相比之下。

  原本在自己看来,推翻蓝玉案难如登天!

  但眼下。

  似乎并不是不可为之事。

  “还是之前你的那种说法?”

  黄子澄直接问道:“蓝玉案发生后,国朝勋贵被斩大半。文臣上位,和当今太孙又谋划削藩?”

  “以至于被诸藩趁势而起,手持兵权,天子易位?”

  这番话放在以前。

  黄子澄是不敢自己说出来的。

  然而现在。

  不知为何,他自己却亲口说了出来。

  反应过来后。

  他却怒然喊道:“荒谬!”

  “之前就曾说过,这世界上哪里有如此巧的事情?”

  “先不说蓝玉案还未定下,国朝这么多的勋贵武将,难道连一介可战之臣都找不到吗?”

  “诸王虽然有兵权,但明面行动上,却只有三护卫人马!”

  黄子澄很清楚。

  诸藩一护卫人马,并不是说一个护卫。

  而是五千到一万七千多人。

  寻常藩王,大概五千人马。

  但是镇边藩王,无一不是兵强马壮,在一个护卫的极限。

  足足有最多的一万七千,近两万人!

  比如秦王、燕王、晋王、宁王等等……三护卫大概就是五万多,将近六万人!

  然而……

  就算如此。

  此时的黄子澄,也不认为这些藩王,就能穿越重重封锁,直进京师。

  开什么玩笑?

  京师重地。

  三日之内,足足可拉起数十万人的队伍。

  蓝玉案,就算真的把淮西勋贵杀个干净。

  这朝野上下,依旧有敢战、能战之士!

  然而……

  此时的苏怀,在目光对视间,似乎就能揣测此人的内心想法。

  他很快道:

  “所以,我才会将废除宰相制的弊端,写在这《鸣冤书》之上!”

  苏怀指着正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