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骂的又不是我-《女侠请住手》

  第一五三章 骂的又不是我

  盛平八年,八月初九。

  清晨时分,云凌江上,雾气昭昭。

  秦亦和宁莞言站在甲板之上,挥手跟码头上的沐漓和姜南絮告别,正式入境南楚。

  因为只能带一百骑兵入境南楚,剩余的四百骑兵则留在江陵码头,等待使团凯旋,再护送其返回京都,才算复命。

  船舶之上,一百骑兵以及百余名大梁官员组成的使团,在云凌江中航行了两个时辰后,到达了入境南楚后的第一个码头。

  覃州码头。

  使团人员在此码头下船,码头外早有南楚官员和骑兵在此候着,负责护送使团前往昌隆。在一阵短暂的交接和寒暄后,使团坐上南楚官员们准备好的马车,开启南楚之旅。

  从覃州码头到京城昌隆路途不近,约为三百余里,其中途径两州三府之地,如果脚程快的话,三四天的时间便能抵达昌隆。

  从时间上来看,跟之前预测的相差无几,恰好能赶在中秋前赶到。

  大梁和南楚在政体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名称和一些细节不同。

  譬如大梁的文官之首乃宰相古长松,而南楚负责政事的则是内阁首辅祝永利。

  至于行政区域划分上,两朝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州府县三级。

  使团一路逶迤南下,一百骑兵紧随其后,旁边则有南楚两支骑兵护卫,约有千人之多。

  与之相比,大梁使团带来的骑兵显得可怜。

  使团中间的一辆宽大马车中,秦亦和宁国韬相对而坐,宁莞言则非常自然的坐在秦亦身边,随着马车在路上颠簸,三人的身体也随之摇晃,宁莞言和秦亦的身体时而碰到一起,但二人对此仿佛习以为常,并未有任何反应。

  “贤弟啊,你不知道我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

  跟宁莞言相对而坐,宁国韬可没有胆子再叫秦亦姐夫,怕被他姐一脚踢下车去。

  “贤弟太不仗义!说好陪我一同出使南楚,结果半路上你们却跑了!”

  秦亦笑道:“宁大哥,我这不是陪你一起嘛!”

  “……”

  宁国韬撇撇嘴,心说你那是陪我吗?我严重怀疑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此事涉及到自家姐姐,即使宁国韬想数落秦亦几句都没有办法,最后只是好奇问道:“贤弟,你什么时候成了无相阁的弟子?”

  秦亦看了宁莞言一眼,见她对自己摇头,心中便有了主意,笑道:“因为我跟莞言姐早来江陵几天的缘故,再加上无相阁阁主——也就是我师爷一路护送我们,机缘巧合之下,便收我做了徒弟。”

  宁国韬听完,连连叹息:“贤弟啊,若是你当初带我一起走旱路,那我岂不也是无相阁弟子了?这可比做官威风多了!”

  “宁大哥?”

  “怎么了?”

  “你长得丑,但是想的真美啊!”

  不等秦亦开口,宁莞言一脸认真道。

  之前的宁莞言冷若冰霜,不善言辞,虽然她现在也很冷,但在秦亦的耳濡目染下,已经掌握了不少怼人的精髓。

  被自家亲姐怒怼,宁国韬说不上话来,同时他看着二人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再一想昨天他喊秦亦“姐夫”,宁莞言没有丝毫反应,更加笃定了他心中所想。

  “贤弟,这一路上,你跟我姐——”

  不等宁国韬把话说完,宁莞言便在车中起身。

  “姐,你这是?”

  “你没有觉得,这辆马车地方太小了?”

  宁莞言面无表情道。

  “小吗?”

  宁国韬也欠起身子:“姐,不小吧?咱们三个好久没在一起说会话了,你换乘其他车多不好?”

  这时,宁莞言已经来到宁国韬这边,一下便坐在宁国韬之前坐的地方,瞥他一眼:“谁说我要换乘其他马车了?”“你…这…”

  宁国韬突然顿悟,一脸的不可思议:“姐,你不会是想让我下车,换乘其他马车吧?”

  宁莞言点头,依旧面无表情:“不错,看来经过这段时间,你已经变聪明了。”

  “……”

  随后,宁国韬便从二人的马车上走了下来,看着马车逐渐离他远去,人都麻了。

  ……

  南楚是擒龙闕的地盘,或许他们觉得已经拿到了锁龙骨,又或者他们不敢在南楚境内动手,因此这几日下来,相安无事。

  四天之后,使团停下前进的脚步,一百骑兵在得到宁莞言的命令后,在南楚官兵的护送或者说监视之下,前往东面十余里的一处营地暂歇。

  他们不能再跟着使团前行,因为前方就是南楚京城昌隆,携带兵器的大梁骑兵不得入内。城北十里外,旌旗招展,人头攒动。

  许多南楚官员都等候于此。

  欢迎仪式盛大又无趣。

  南楚朝廷对于大梁使团的到来还算重视,毕竟谁都清楚这关系到两国未来几年的关系。

  礼部侍郎孙正平和鸿胪寺卿吴巡作为迎接使团的正副使,负责仪程。

  祭拜天地、交换国书、相互致仪,一系列极其繁琐的过程足足进行大半个时辰。

  远处的遮阳棚下,观礼人群按照亲疏远近各自聚在一起,书生模样的读书人居多,但其中最惹人注意的却是一群权贵子弟。

  “祝大哥,那就是宁国韬吧?”

  “呵,要我说,也就皮囊好一些罢了!”

  “听说他也仅仅是因为一诗一词才得以入仕!”“此话不假,看他连仪式都不敢上前,只敢躲在后面看着,实在可笑!”

  “呵呵,本以为是什么年轻才俊,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而已!”

  此话一出,众人哄堂大笑。

  只是被人群簇拥在中间的一位身材高大的俊朗男子微微皱眉,此人便是当今南楚内阁首辅祝永利的独子,祝想华。

  “若是按你们所说,宁国韬当真是废物,那败在其手上的三皇子又是什么?”

  此话一出,刚才还嬉笑怒骂的众位纨绔,瞬间便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一句。

  祝想华见状,摇头道:“看不上他可以,但千万不要轻视于他,否则怎么输的都不知道!”

  “祝大哥教训的极是!”

  一群人立马附和道。“祝大哥,不过你也不必太过高看于他,一个武将之子能赢下三皇子,怎么可能?”

  “这只是表面上宣传的而已,但实际上我们谁不知道,真正打败三皇子的,是个叫秦亦的人?”

  “听说此人身材如地缸、尖嘴猴腮?只是看样子他并不在使团之列,否则定要讨教一番!”

  “他不来正好!这宁国韬用别人的诗扬名,为的不就是重挫我楚国威严?既然他来了昌隆,那我等必须好好教训他一番!”

  “是极,今日孙大人在场,我等不好出面,坏了楚国礼仪!明日可有人愿望陪我去鸿胪寺,当面教训宁国韬这厮?”

  “去,怎能不去?”

  “同去同去,必须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待使团行礼结束,这群纨绔最后也随着队伍回到了昌隆城内。……

  昌隆城依山傍水,跟京都比起来,别具一格。

  不同于大梁京都坐北朝南、拥有东西南北各十六坊的规正方圆,昌隆城则是依托山川、水流和平地的具体地形修建而成,城墙随地形变化而呈现不规则形状。

  整座昌隆城就像是一个长条形的腰鼓,最繁盛的核心部分集中在南北方向这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相对来说要逊色不少。

  城内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卖力吆喝的商贩伙计,天南地北的货物应有尽有,入目尽皆富贵气息,达官贵人出入动辄上百亲随,车马更是极尽铺张奢靡之能事,无不显示着昌隆的繁华。

  使团从昌隆北城门进入,对于跋涉千里来到这座繁华都城的大梁使团来说,他们暂时还不能领略那些繁华喧嚣的景色。使团被安排进皇城外围的鸿胪寺中,寺中倒也算得上宽敞,将近两百人的使团住进来之后并不觉得拥挤。

  只是,从进入昌隆城开始,不断叫嚣谩骂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过激者拿着鸡蛋和其他物品朝着使团的马车砸来。

  虽然一路之上都有南楚官兵戒严护卫,但他们也只是护卫有人冲撞马车、意欲行刺而已,对于这些谩骂和扔砸东西,他们似是默许,因此等到了鸿胪寺后,马车上无一干净之处。

  而这还不算完。

  人虽然进了鸿胪寺,门外也有官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可能越过屏障闯进来,但是那些极为难听的谩骂却能冲破屏障飘进来,可谓防不胜防。

  而宁国韬被骂的有些破防,幸亏秦亦拉着,不然他就冲出去要跟那些叫嚣的书生比试了。

  “贤弟,他们都这么骂了,你能忍?”宁国韬被秦亦拉着,一脸的义愤填膺。

  “我能。”

  秦亦非常认真的看着他,点头道:“外面骂的又不是我,我有什么不能忍的?”

  “我——”

  看到站在秦亦身后的宁莞言,宁国韬嘴里的脏话硬生生又给吞了回去,只觉浑身难受,索性直接跑回房间,把自己锁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