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鼓励-《脱离剧情后,炮灰女配收租养老了》

  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大部分都是刚走出校园的高中生或者初中生。

  最大的十七八岁,最小的才十五六岁。

  他们没怎么干过农活,连农具都拿不顺手,十个人干的活儿还抵不上一个村里的好劳力,就因为干农活的事儿没少被人嫌弃。

  有限的土地,有限的收获,还平白无故多了十几张嘴分粮,就凭这个,村民们就不可能会欢迎知青们的到来。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咱们擅长的是知识,不应该只下地干活,咱们应该干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苏暖添了一把柴,小声道,“村里马上要开始恢复扫盲班和小学了,到时候需要不少老师,肯定得从知青里选人。”

  钱心心一听,眼睛都亮了,“真的吗?”

  “知青也可以?”

  “可是,允许么?”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村里的人对知青的印象一直都不好,再加上他们自己自尊心作怪,不怎么跟村里的人接触,时间长了村里人也没人搭理他们。

  如果能够做轻松点儿的工作,他们都是乐意的。

  苏暖道,“三里庄大队半年前就重建了小学,其中就有两位知青老师,咱们公社也计划在今年年底新建一所中学。这说明什么,说明知识在受到重视。同志们,我们不能只是空想,而要行动起来呀!我们不光要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我们的汗水,还要把我们的知识留在这片土地。虽然我们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请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这次宣传活动就是我们的起点,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己的所学,做出更大的事业,让大家看见咱们知青的力量。”

  大家的眼睛就更亮了!立马就有人举手回应了。

  “说得好。”

  “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我们的青春不能白白的浪费。”

  “我们可以做到的。”

  “说真的,我现在超激动,恨不得马上去种两亩地。”

  “噗......”

  “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哄堂大笑,笑了很久,之前那些消极的,畏惧的心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乐观的,富有激情的初心。

  李国华认真道:“苏暖,我们都听你的。”

  “对。”

  “没错,你说我们听!”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来之前他们都是想支援农村建设的,只是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枯燥,磨灭了知青们当初下乡时候的热情。

  有多强的信念,就有多大的成功。

  任何的事只要被赋予了强大的信念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看到他们眼中坚定的目光,苏暖答应了,拿着剧本跟他们一一对了几遍词,调整了一下走位,这次修改的内容不多,很快他们就弄熟悉了。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

  李国华嘴里念念叨叨的,却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苏暖道:“你干嘛呢?”

  冷不丁的被人打断,李国华吓了一跳,小声道:“……我还没背完。”他这人平时的时候记忆力挺好的,就是一到关键时刻会紧张,所以每次都是提前多背几遍,省着到时候磕磕绊绊的。

  “没事,你慢慢背吧,不着急。”

  李国华看向苏暖,“只是这内容?能行吗?”这是我能说的演讲稿吗?

  李国华刚一犹豫,苏暖就明白他的焦虑了,道:“李哥,放心吧,这是我从秦医生那里拿来的急救病例数据,是可公开的。”

  数据才是最为直观、最具说服力的。

  “好吧。”

  “嗯嗯,辛苦了。”

  苏暖摸摸下巴,视线一转问道:“对了,你们有谁练了那首歌吗?”

  周海涛举手,“我会了,陈森也会一点。”

  陈森跟着点头。

  苏暖蹭过去,商量道:“很好,待会我们先这样,然后大家再......”

  “......”

  众人没能准备多久,公社的梁主任与医院的徐主任先后进入大堂。

  毕竟今天是第一天排练,领导们都挺重视。

  *

  十分钟后,第二场开始。

  聊天的,织毛衣的,纳鞋底的,嗑瓜子的,哄孩子的,满食堂的看热闹的人闹闹哄哄,手里没得闲,嘴也没得闲,像个菜场。

  苏暖对于混乱的场面不以为意。

  她先站出来,双手一拍“啪啪”两声脆响,又做了个安静的手势。

  众人只见约莫十六七岁的年轻女同志站在了大堂中央一副要讲话的样子,她们逐渐安静下来。

  “各位叔伯婶子们好,今天我们知青队要在这里为‘医疗队下乡’宣传活动排练节目。每个节目都是知青同志自己写的,大家多多给他们鼓励。”

  刚说完,苏暖很明显地感觉到视线刷刷刷多了好几拨。

  还不错,居然留下了一大半的观众。

  大家伙都很给面子,啪啪啪啪的配合鼓掌。

  “放心,小同志,我们会给知青同志们鼓掌的!”虽然她们也不太看得懂。

  “没事!不要紧张呀!”

  “哎呀,你们就当我们不存在。”周围的人开始起哄。

  后头跟着的应和声不少。

  苏暖趁热打铁,笑着道:“谢谢大家!我们今天的表演有三个节目,唱一首歌,看一段短片,讲一个故事,好了,下面是第一个节目,有请周知青和陈知青。”

  下面的观众已经准备好继续听文绉绉的报告会了,有个大嫂抱着孩子刚要退出去,这会儿忽然听闻下一个节目是唱一首歌,又重新坐了回去。

  听他们唱完歌再走也不迟。

  毕竟来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