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工地食堂-《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此次狩猎,共计射杀119头野猪。

  其中4头开膛破肚,肠子挂树上,敬山神。

  心、肝、肺、肚等内脏掏出来,喂猎狗。

  眼瞅着天色不早了,李少华把野猪一古脑儿全收进系统宝库。

  然后,3人9狗,美滋滋凯旋。

  回到村里,天已黑尽。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次日一早,按照头晚的约定,石头和狗剩来到李家。

  李少华已经用盐、黑胡椒、迷迭香、大蒜粉等调料,提前腌制好熊排。

  他弄了个不锈钢托盘,放在炭火上。

  预热至恰到好处的温度,倒入适量的橄榄油,把熊排放入锅中。

  顿时,响起滋啦滋啦的声音,带着野性的肉香弥漫开来。

  煎熊排的过程中,他用另一个托盘,煎了几个荷包蛋。

  熊排被不时翻面,逐渐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边缘微微焦脆,锁住了肉汁的鲜美。

  起锅前,他给熊排淋上黑椒汁。

  煎好的熊排,盛放在精美的瓷盘中,挤上几滴新鲜柠檬汁。

  表面被煎出的油脂还在微微冒泡,散发着诱人的热气。

  瓷盘边上,搭配着新鲜的蔬菜,色彩鲜艳的水果切片,作为点缀。

  一番华丽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旁边的四个人都看傻了。

  李少华开启一瓶葡萄酒,然后给爹娘、两个跟班说明刀叉的使用方法。

  丰盛的熊排早餐,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咀嚼,狗剩的腮帮有节奏地鼓动着,一脸享受的神情。

  石头将口中的熊排咽下,喉结滚动,发出清晰的咕噜声。

  李志远和李秦氏笨拙地使着刀叉,差点把瓷盘打翻,弄得满脸通红。

  吃过早饭,收拾停当,各忙各的。

  李志远两口子赶着马车去龙溪河边,用儿子教他们的驯兽术,使唤水獭捕鱼。

  李少华领着两个跟班出门。

  来到石头家,他从系统宝库取出两头野猪。

  来到狗剩家,也从系统宝库取出两头野猪。

  都是昨天已经开膛破肚的。

  两个跟班的爹娘乐得见牙不见眼。

  然后,三人来到王大胡子家。

  空旷的后院里,李少华从系统宝库取出115头野猪。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副事情超出认知的痴呆表情!

  终于恍过神来,王大胡子喝令伙计们给野猪称重。

  115头野猪,总重多斤,卖得207两银子。

  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大致相当于12万4000多。

  伙计们处理野猪很有一套。

  从系统宝库取出两头野猪。他们用结实的绳索,把野猪倒吊起来。

  割喉放血,用刀在野猪身上纵向划拉数刀,形成长长的口子。

  双手揪住野猪皮边缘,使劲往下拉扯。

  呲!呲!坚韧的野猪皮与肉体分离的声音格外清晰。

  手法非常快速丝滑,就跟剥香蕉皮一样。

  每一次拉扯,都伴随着血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不一会儿,整头野猪的皮毛剥离下来,露出里面鲜红的肌肉组织。

  然后,开膛破肚。

  场面既血腥,又酸爽。

  告别王大胡子,三人来到四合院建设工地。

  王里正也在,站在凉棚下,正跟工头张五闲聊。

  凉棚由原木搭建,棚顶铺着层层茅草。

  粗壮的支柱深深插入土中,支柱上还留着斧凿的痕迹。

  棚内,有用石头垒砌的灶台,上面放着三口巨大的铁锅。

  几排粗大的木桩,支撑着简陋的餐桌和长凳。

  角落里的几只大木桶,盛满了清水。

  各类炊具、餐具洗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

  凉棚四周,摆放着一些尚未加工的木材和石料。

  李少华快步上前,跟王里正热情寒暄。

  “少华,听说在你家工地上干活,能吃上贡米?”

  “嘿嘿,其实也不是啥贡米,是我施展法术从仙界弄来的米。”

  “啊?仙米?”王里正一脸“你小子真行”的表情,仙米比贡米更牛逼克拉斯啊!

  李少华招招手,吩咐食堂伙夫舀来一碗仙米。

  “我草,这是仙米,这真的是仙米啊!”王里正眼睛都直了。

  活了大半辈子,他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米。

  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宛若珍珠,蕴含着土地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

  李少华含笑不语,从系统宝库取出茶具,以及矿泉水、小炭炉子等物,手法娴熟地秀茶道。

  看着对方飘然出尘的清秀容颜,王里正暗叹,只有神仙般的人物,才能生出这般模样啊!

  张五喝了两杯茶,离开凉棚,继续履行工头的重要职责。

  “狗剩,你给王里正家送一袋仙米去。”李少华呷了口茶水说。

  “好咧!”

  王里正一脸笑意地道谢。

  “你老人家为了咱乌柳村,成天操心费力,吃点仙米也是应该的嘛。”

  “嘿嘿!少华,这是什么茶?”

  “铁观音。”

  “嗯……这茶不错,就是名儿有点怪。”

  喝着茶,聊着天,闲看伙夫们净刷锅灶,安排饭菜。

  不知不觉间,工地食堂飘出诱人的香气。

  “马上到饭点了,就在这里吃呗。”李少华笑道。

  “这……怎么好意思?”王里正假意推辞。

  “不好意思是吧,那行,你走吧,慢走不送。”

  “哈哈哈,你这么说,我还就赖着不走了。”

  正插科打诨,李志远两口子赶着马车来了。

  工地食堂开伙之后,他俩也懒得做饭了,每天卖完鱼获,直接过来。

  伙食水平提高,导致他俩都胖了一圈。

  脸膛红润,有光彩,原先的菜色荡然无存。

  工地上干活的人也陆续来到食堂,坐了七八桌,凉棚里顿时人头攒动,喧嚣热闹。

  晌午三道硬菜,小鸡炖蘑菇、烟熏野猪肉炖粉条、红烧鱼。另外,还有两个时鲜小菜,筒子骨豆芽汤。

  主食是米饭、大白馒头。

  李少华、王里正、李志远两口子、狗剩、石头,6个人围了一桌。

  王里正看着桌上的饭菜,眼睛瞪得跟牛卵子一样。

  我草,这是工地食堂的伙食?比特么镇上的酒楼都牛逼!

  要不是碍着自个的里正身份,他都想去李少华的工地上打工了。

  饱餐之后,照例是一个时辰的午休。

  劳逸结合,才能让大伙始终保持工作干劲。

  回到自个的木屋,躺在床上,李少华想起跟王里正闲聊时,对方说起的一件小事。

  村民养的鸡鸭生了蛋,舍不得吃。

  一天天的攒起来,拿到20多里外的高庙镇卖,挺麻烦的。

  要不,我大肆收购村里的鸡蛋鸭蛋,让食堂消化掉?

  不行,这不是长久之计,得另外想辙。

  对了,全部做成皮蛋,嘿嘿!

  当晚,李少华放出话来,大肆收购鸡蛋鸭蛋,1文1个。

  消息传开,整个村子炸了锅。

  此后的日子,蛋来如潮。

  起先,都是本村的。

  往后,周边几个村子的都来。

  卖蛋的人都快把李家的门槛踏破了。

  不到10天,李少华收购了上万个蛋。

  为批量制作皮蛋,他雇了6个村民,加上狗剩和石头,总共8个人。

  他让这些人把蛋仔细洗净,晾干。

  与此同时,他调配独家秘制腌灰。

  独家秘制腌灰,由石灰、草木灰、盐、茶叶水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呈现出一种深灰色的细腻质感,散发着淡淡的碱味。

  腌灰的配方,属于核心商业机密,拒绝透露。

  李少华指挥8个雇工,把晾干的蛋,放进腌灰中滚动,均匀地裹上腌灰。

  裹好腌灰的蛋,放进谷糠中滚动,让谷糠包裹住腌灰。

  接着,把这些蛋放入大缸,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

  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