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你唱还是不唱?-《亮剑光芒冷,马踏樱花红》

  被子里传出模糊的声音,“王睿是你的同学,也是你的老师,你怎么能动手?”

  “你是班长,也不能对江团长动手,你快走吧!”

  “如果耽误了上课,那还不被同学笑话死?”

  赵团长轻轻拍了拍被褥,“秀儿!”

  被子里又传出急切的声音,“赶紧走啊,马上就走。”

  赵团长看着,急的在被子里乱蹬的媳妇,“那你自己做吃的,我马上就去。”

  到了学校,有的学生看着赵团长偷偷的笑。

  正大光明的笑,不敢。

  学校就一个高级班,很多学员的资历和战功,都超过了低年级的教员。

  赵团长身为高级班班长,更是其中翘楚。

  但越是这样,赵团长看到反而越生气。

  为什么传这么快?

  江团长一回到学校,立刻对众人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感觉自己和王睿是打了胜仗一样,那是口若悬河,意犹未尽。

  那传播速度快的让人难以想象,武装越野和刺杀训练结束,吃早餐的功夫,全校都知道了。

  如果报纸中,是谁谁打了胜仗,真不稀奇。

  凡是能进学校的,除了知识分子,都是凭真本事立功,通过层层选拔进来的。

  但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是真没经历过。

  也没听说过。

  下午5点,武器维护刚刚结束,江团长直接跑没影了,赵团长也不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你晚上总得睡觉吧!

  刚回到学校,文艺班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一群学生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赵团长走过去看看,一群学生看到赵团长全跑了,那速度比武装越野速度都快。

  一进屋,好嘛!

  一群文艺班女学生把江团长逼在墙角,一个学生手里拿着鼓,另一个手里拿个锣。

  “江团长,你唱还是不唱?”

  “你要是不唱,今天你别走出班级大门。”

  堂堂一个团长,想推人走出去?

  不敢。

  和一群女学生讲道理?

  讲不过。

  急得头上汗都出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赵团长来了!”

  刷刷刷……

  赵团长面前是眼花缭乱,室内安静了,墙角只剩下呆若木鸡的江团长。

  呵呵……

  呵呵……

  “老赵,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我可是经住了考验,再说那是王睿老师的主意啊!”

  “我知道嫂子需要保养身体,我现在就去钓鱼,在小组讨论前,我一定给嫂子钓条大鱼。”

  赵团长站了一会儿,强忍着怒气,“算了,准备吃饭,然后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每天的时间,安排满满的,这就样,学生还一直学到深夜。

  很多学生如果端刺刀杀鬼子,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但从小没有启蒙,学习文字真的非常吃力。

  为了解决问题,王睿整理现代拼音。

  1918年,字典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发音,28年用国语罗马字,31年提出使用拉丁化新文字,58年现代拼音推广,一共经过40年的时间。

  现在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认字和写字,都是死记硬背,学习极其困难。

  王睿按后世编写一份找到秦主任,两人探讨了一个小时,秦主任进行了标记,并进行了测试,想把这份带到陕北去。

  但王睿心眼多多,“秦主任,好与坏,先试行一下看看。”

  砰……,“你是想先培训学历高的学生是不是?”

  “你那点小心思,现在整个教员团队都知道了。”

  “不,不会吧,这这,这么明显吗?”

  “哼……,都写在脑门上了,还不明显吗?”

  “我给你调5个高中生,5个中学生,你们高级班现在有15个识字学员,普及全校1000多名学生够用了,别给我搞什么自由报名之类的,听到没有?”

  “明晚在大课堂讲课,他们会去的,这份资料我拿走,你重新整理一份。”

  王睿前脚刚走,秦主任直接去见副校长,然后去师部见师长与参谋长,第二天赶往陕北。

  10天后。

  陕北,某学校,校长室。

  秦主任气喘吁吁的走了进来,拿起茶杯一口气喝了下去。

  校长满脸不高兴,“老秦,你怎么如此狼狈?”

  “为人师表,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连形象都不要了?”

  哈哈哈哈……,“脏吧!”

  “但我高兴,您先看看这个,咱再聊。”

  从怀里拿出一个油纸包,左三层右三层打开,将一张纸摆在校长面前。

  校长看了一眼,“说说吧!”

  哈哈哈哈……,“31年,您和xx提出使用拉丁化新文字,现在让一个小家伙整理并系统完成啰。”

  “来来来,我跟你说一下,”找到一张纸写了起来。

  “四声调:阴平ma,阳平maa,上声mae,去声mai。”

  “改成阴平mā,阳平má,上声mǎ,去声mà。”

  “买与卖都用mai,在这里标mǎi 和mài。”

  “而且使用这种读音,您说出任意一个字,我都能给您标出来。”

  校长做为提出者,并不断测试者,很快就明白这套拼音的完美程度。

  校长激动的站了起来,“如果学会这套拼音,在编成字典,人人皆可自学文字。”

  “孩子学习文字速度最少提高一倍,其功之高,足以史上留名,我现在就去给你请功。”

  哈哈哈哈……,“可不是我整节出来的,是我在晋省的一个学生。”

  砰……,老校长激动的一拍桌子,“把他调来学校,我要亲自培养。”

  呵呵呵……,“我可调不来,王睿您知道吧?”

  “哪个王睿?”

  “就是先锋团团长,王睿啊!”

  砰……,“不可能。”

  “这个臭小子,给他安排军事外交工作,他一天也没去。后又安排军事进修,他敢藏了起来。”

  “一个在国外学习6年的人,文化底蕴肯定不深,这样的人能编出拼音来?”

  秦主任微微一笑,“嘿嘿……,王睿从进学校开始,就研究学生识字问题,这是他亲自给我的,事实摆在这儿。”

  “而且王睿在学校学习,只在学校和一个村子住过一晚,全程没脱离咱们的视线,绝对没有接触过外人。”

  “如果这种可以写在史书上的功劳,您会给他吗?”

  校长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第二天,校长把拼音上交,并从上面要人。

  校长,可是身担两座大学的校长,其影响力可想而知,但硬是没要来王睿。

  再谈晋西北学校。

  江团长又被逼在墙角,气得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