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实则是过眼云烟-《灾年不逃荒,我带着族人深山求生》

  “尔等这是何意?”

  次日朝会。

  建安帝高坐在龙椅上,脸色黑沉的看着跪在大殿中间的几人。

  一股骇人的威压笼罩在大殿中,让所有大臣噤若寒蝉。

  低垂着脑袋,大气都不敢喘。

  “说说吧,为何忽然请辞?”

  “……回皇上,微臣自觉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处理公务也有些力不从心,若还占着这个位子,恐有负圣恩,还请皇上准微臣请辞!”

  最先说话的人,正是凌照。

  “凌爱卿,你可知这大司空一职,关系我大越水务建设及治理,事关重大,你怎可轻易请辞?”

  建安帝冷肃的俯视着跪伏在地上的凌照。

  “皇上,微臣是实在有些力不从心,还请皇上准微臣请辞!”

  凌照更加压低身体,语气诚恳。

  “你……”

  建安帝冷眼扫向其他几人。

  “永宁侯,大司农,柳相,尔等也是自觉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

  “皇上明鉴!”

  几人也压低身体,语气诚恳:“微臣确实感觉精力不济,处理公务越发力不从心,与其如此,不如退位让贤,让有能力者后来居上!”

  “好,好得很!”

  建安帝脸色更加黑沉,手指点着几人。

  “你们真是好样的!竟然同时请辞,是不是商量好的?”

  “微臣不敢……”

  几人在这骇人的威压之下,根本不敢抬头,声音也小了不少。

  “那你们可知,同时请辞,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几人大气都不敢喘,静默无声。

  他们自然明白,把持朝堂多年,一旦卸职,将会打破维系朝堂的那一丝微妙的平衡,引得朝野动荡。

  可是,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不是吗?

  况且,自己确实也该退位让贤了。

  只不过……

  几人眼角余光,瞥向和自己一样趴伏在地的同僚,哪里能料到他们也会在今日请辞。

  昨日在陆府宴客时,邓大魁提及去北境之事,引得几人感慨万分。

  顿觉多年筹谋,庸庸碌碌,实则是过眼云烟。

  如今该是放下的时候了。

  “哼!”

  建安帝冷哼一声,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尔等想卸职,还是想威胁朕?”

  “臣等不敢!”

  几人连忙高声告罪。

  “朕看尔等敢的很呐!”

  建安帝冷眼扫视大殿一圈,目光如刀的定在请辞的几人身上。

  “朕自问没有亏待过尔等,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尔等身居要职,岂能随意请辞,至朕与何地?至朝廷与何地?”

  “……皇上明鉴,臣等绝无此意,力不从心也是真,与其尸位素餐,不如退位让贤还请皇上恩准!”

  柳丞相挺直身体,对建安帝深深一拜,言辞恳切的说道。

  “……”

  建安帝瞪着几人,半天不语。

  大殿中气氛压抑,其他大臣都眼观鼻,鼻观心,凝神屏气,做木头状。

  据多年经验,此时装死,才是明智之举。

  建安帝心中恼怒,脸色更加冷沉,目光如炬的扫视大殿中群臣的反应。

  很好!

  关键时候不是虚以委蛇,就是装聋作哑。

  好得很!

  “诸位爱卿觉得,朕是该准,还是不准?”

  “臣等惶恐,怎敢妄自揣测圣意,皇上定夺即可!”

  “嗯?”

  建安帝不满的冷哼一声。

  “皇上息怒!”

  群臣纷纷跪地,其中一人高声说道:“几位大人多年来兢兢业业,为皇上分忧,劳苦功高,是吾等楷模,怎可轻易退隐,还请皇上三思啊!

  “皇上,张大人所言甚是,几位大人乃我朝柱石,岂可轻言请辞?”

  “不错,若几位大人退隐,将是朝廷莫大的损失,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几位爱卿,尔等也听到了?”

  “皇上明鉴,老臣等绝无它意,实在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有负圣恩,还请皇上恩准!”

  凌照和邝青眼神交汇,知道今日若不能请辞成功,恐怕辞官之路将会遥遥无期。

  既然起了这个头,决不能半途而废。

  两人再度深深拜伏在地。

  “还请皇上恩准!”

  “你们,好样的,这是诚心要为难朕是不是?”

  建安帝心头火起,真是该死!

  几位重臣辞官,势必会引起朝廷动荡,况如今百废待兴,这几人身居要职,竟然同时撂挑子不干了,真是岂有此理!

  柳丞相隐晦的观察建安帝,发现他是真的动怒了,不由心头一跳。

  “皇上息怒!臣等不敢!”

  “不敢?朕看尔等敢的很呐!”

  建安帝猛然一拍龙案,大声呵斥。

  “想请辞,不可能!”

  几人顿时变了脸色。

  辞官不成,引得皇上震怒,若还要执意辞官,绝非好事。

  “皇上息怒,微臣有一提议,还请皇上明鉴!”

  柳丞相心头一动,直起身子,向建安帝说道。

  “说!”

  “皇上不准臣等辞官,是怕无人能胜任臣等目前的职责,若臣等举荐同僚顶替臣等职位,皇上看可行?”

  “哦?”

  建安帝冷肃的俯视着他。

  “丞相的意思是说,要举荐能臣?”

  “不错,朝堂人才济济,有多少人兢兢业业,臣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嗯!”

  建安帝扫视殿中群臣。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臣等谨遵圣谕!”

  “好!”

  建安帝猛然一拍龙椅扶手,朗声说道。

  “就依丞相之言,举贤任能!”

  “谢皇上!”

  柳丞相深深一拜。

  “起身吧!”

  建安帝一抬手,让几人起身。

  “尔等想辞官,就举荐能胜任的能臣!”

  “皇上,万万不可!”

  宁王出列,扬声反对。

  “举荐官员臣等大事,怎可如此儿戏,还请皇上三思啊!”

  “皇叔,古往今来,科举出仕,能者居之,举贤任能又怎是儿戏?”

  建安帝冷肃的俯视着宁王。

  身居高位者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若是有这几位推荐, 必定是推荐自己的门生。

  在这朝野之上,诸位大臣能力如何,他还是知道的。

  这几位大人确实年事已高,这两年迟早要退下来。

  若由他们举荐官员,既能让他们如愿,也不会打破朝堂平衡。

  不过……

  “皇上,丞相大人与几位大人多年来克己奉公,劳苦功高,若是就这样告老还乡,于朝廷来说,绝对是莫大的损失,还请皇上三思啊!”

  此时,户部尚书邹正明出列高呼。

  有人起头,立刻有不少大臣纷纷跪地为几人请命。

  “还请皇上三思啊!”

  凌照和邝青眼神交汇,他们是真的想请辞,安度晚年啊!

  “诸位大人,你们这又是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