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杀鸡儆猴-《灾年不逃荒,我带着族人深山求生》

  到此为止,常秀才一家被害,已经水落石出,王村长与王氏族老不承认也不行。

  张县令让几人当堂陈述,是如何残害常秀才一家老小的,又是如何把常秀才害成那样口不能言,不良于行的。

  几人慑于威压,只能一一陈述害人的过程。

  事实与常秀才打听到的,也相差不远。

  常秀才再一次听到家人被害的过程,忍不住跪在地上仰天嘶吼。

  那悲愤欲绝的情绪,感染了大堂上的众人,连赵县令都不忍拍惊堂木,让他不得咆哮公堂。

  当王家村几人陈述完事情经过,赵县令让几人画押,然后当堂判决。

  “王家村村长王发强,族老王大力等人,为了一个小小的方子,残害数条人命,罪大恶极,本官尔等斩立决,明日午时,城西菜市口处斩,尔等可服?”

  “大人,……大人饶命啊!”

  “大人饶命啊,……草民一时鬼迷心窍,实在不该杀了常秀才一家,请大人饶命啊,小的以后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几人一听要斩立决,早已吓破了胆,痛哭流涕的使劲磕头求饶。

  “啪~”

  县令大喝一声:“住口,咆哮公堂,罪加一等,尔犯下此等恶行,本就该死,当初你们杀害常秀才一家老小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

  “……”

  几人趴在地上,一时语塞。

  是啊,当时常家老头苦苦哀求,放过他的小孙子和儿子,他们是怎么做的?

  常家老头不说出制作果脯的方法,他们就杀他的家人。

  仔细想来,要是自家有了生财的法子,定然也如常老头一样,捂的死死的。

  倘若有人杀了自己的孙子儿子,自己就是拼死,也要杀了对方。

  当时他们就是看到常老头眼中的滔天恨意,才决定斩草除根的。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落得如今这样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可是,能活着,谁愿意死。

  还是以这种死法!

  王氏后人,背负这样的骂名,只怕自此以后,都要没落了。

  几人都是悔不当初,可惜,大错已经酿下,后悔已是无用。

  接下来,赵县令又继续判,凡是参与杀害常秀才一家人的村民,全部被判杖责二十,流放充军,

  此判决一出,全城哗然。

  那些仓惶跟着来到县衙的王家村的老弱妇孺,听闻此噩耗,都开始哭天抢地。

  常秀才看着瘫倒在大堂上的王家村村长和族老,虽然觉得解气,心中却更加悲凉。

  即便如此,他的家人也无法复活,他也不可能恢复如初。

  看着几人被重新押入大牢,衙门外面王家村的老弱妇孺如丧考妣,他心中更觉解气。

  有百姓感慨不已。

  “这是不是有些重了,一个村子的壮年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剩下一些老弱妇孺,要如何度日?”

  “官府这两天可是杀了不少人了,这煞气是不是太重了……”

  也有百姓不以为然,拍手叫好。

  “活该,这样的祸害留着干嘛?一个村子都是恶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祸害周边村子里的人?”

  “谁说不是哩,为了一个方子,就要随随便便害人性命,那可是七八条人命,说杀就杀,如此胆大妄为,草菅人命,与那强盗土匪何异?”

  “还是青天大老爷英明,就该把这些恶人都砍头,否则民心难安呐……”

  为常秀才抱不平的百姓有不少,但是同情王家村老弱妇孺的也有不少。

  民间的反应,自然不是赵县令关心的,他躬身对邓大魁说道:“侯爷,下官如此判决,你看?”

  “赵县令,你按我大越律法判决即可!”

  邓大魁摆摆手,不再多说。

  恶贼就应该被严惩,一个村子的风气不好,若不严加惩治,必将为祸乡里。

  这样的判决,并不为过。

  “赵县令,王家村是你治下,发生此等凶案,你该当何罪?”

  陆元元虽然对他这样判决王家村众人,没有意见。

  可是却没有忘了,此事发生已经过去两年,竟然无人发现王家村有人失踪。

  “此事确实是下官之过,治下不严,让此等刁民为祸乡里,还望公主责罚!”

  赵县令连忙跪下,满心惶恐。

  这件事确实是他的过失,每年上缴赋税,每个村子都要按人口收税。

  村子里少了人,竟然无人上报,确实是他疏忽了。

  陆元元与自家外公对视一眼,邓大魁点点头,看向赵县令说道:“赵县令,你且起来,此事我自会禀明皇上,让皇上定夺!”

  “是,下官为郑县鞠躬尽瘁,弹精竭虑,还请侯爷明察!”

  赵县令心下怅然,忙爬起来,躬身抱拳说道。

  “赵县令不必多想,老夫还有一件事情想知道,还请赵县令解惑!”

  “是是是,请老侯爷示下!”

  邓大魁的目的,并不是只处罚了王家村的人就作罢。

  他看着赵县令说道:“此案已结,那么受害人该如何补偿?

  况且,常秀才好歹也有功名在身,结果遭此横祸,却无人问津,也无人查找他的行踪,以至于他这几年困顿度日,求告无门,你作为一县父母官,有何安排?”

  “这,下官明白,会为常秀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下半生能安然度日!”

  “好,此事就交给你了,莫要让老夫失望!”

  邓大魁见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再多说,起身说道:“此事你看着安排吧,老夫还有事,不日要赶往海州府,过一阵回程再来看情况!”

  “是,下官定不让侯爷失望!”

  赵县令连忙躬身相送。

  他知道,这一关算是勉强过了,如果他能把后续问题处理好,至少不会被革职流放。

  想他寒窗苦读十数年,能当上这郑县县令,已是不易。

  本该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百姓,岂料治下竟然有此等恶民,也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好险,他就要被这些恶民给连累了。

  想到这里,他觉得判决这一个村子的壮年流放充军之罪,一点都不重。

  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村子的风气如此之坏,这王家村人的后代,说不定早已经长歪了。

  若不杀鸡儆猴,日后其他百姓争先效仿,那这天下,还不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