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军调动,必杀武松-《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兴庆府。

  这里是西夏的都城,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任多洗忠的战报送进皇宫。

  西夏皇帝李乾顺坐在枢密院,脸色阴沉,枢密使香都站在一旁不敢说话。

  门外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对着李乾顺行礼:

  “拜见兀卒!”

  “坐。”

  此人是西夏中书令李光信,就是西夏的宰相。

  李光信是皇族,还是李乾顺的弟弟。

  西夏所在区域,以前是大唐的国土,这里的人还残留着大唐的制度。

  中书令就是从大唐时期传承下来的制度。

  中书令是百官之首,枢密院则是最高军事机构。

  李乾顺指了指桌上的战报,语气冰冷中带着愤怒,说道:

  “察哥死了。”

  简单的一句,李光信悚然一惊,慌忙抓起桌上的战报。

  看过后,李光信惊讶道:

  “武松?此人不是宋国的科举状元么?”

  枢密使香都说道:

  “就是他。”

  李光信觉得不可思议,问道:

  “这武松我知晓的,宋国清河县人,参加科举,去年中了殿试状元。”

  “他还写了几本书,我都看过,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会...”

  作为西夏的宰相,李光信对大宋的情况很了解。

  特别是宋朝的大臣,他一直很关注。

  武松是大宋朝堂上的风云人物,李光信自然格外关注。

  《传习录》《四书章句注解》《三国演义》《三字经》...

  武松写的几本书,李光信都看过。

  对于武松的评价,李光信就是两个字:

  书生!

  这样的人,在宋朝很风光,很有前途。

  但是,在西夏人看来,这样的武松就是废物!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西夏以武立国,鄙视科举读书!

  听说徽宗派遣赵楷、武松为将,出征西夏,李光信嗤之以鼻,预言察哥必能斩了武松。

  万万没想到,察哥死在了武松手里。

  李乾顺脸色很差,说道:

  “我不管为甚么,我只要武松的首级!”

  “你们说,派谁去?”

  李光信看向枢密使香都,说道:

  “献王阿惠在卓罗和南军司,去年击破童贯,献王也曾参战。”

  “我举荐献王接管静塞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任多洗忠由献王统领。”

  说起任多洗忠,李乾顺明显不高兴,骂道:

  “任多洗忠屡次兵败,我要将他捉回来斩了。”

  “还有布雅,身为静塞军司监军使,居然被烧了营寨,废物!”

  “将布雅的族人捉了,全都绞死!”

  枢密使香都劝道:

  “如今用人之际,可让他戴罪立功。”

  李光信附和道:

  “微臣也这么认为,让他戴罪立功吧。”

  李乾顺深吸一口气,算是暂且饶过仁多洗忠和布雅。

  “派翔庆军去!我要武松的首级,送到这里来!送到我手里来!”

  中书令李光信、枢密使香都同时拜道:

  “微臣领旨!”

  翔庆军是西夏的军司之一,位于西平府。

  而西平府曾经是西夏的首都,后来迁移到兴庆城。

  西平府是拱卫都城的陪都,位置非常重要。

  屯驻西平府的翔庆军是西夏最精锐的军队。

  李乾顺派出翔庆军,说明他真的很生气了。

  “让监军使重贵去,告诉他,我只要武松的人头,其他的我不管!”

  “微臣领旨。”

  李乾顺正准备离开,门外来报,说承天寺慧光大师求见。

  很快,一个满脸横肉、腰粗十围的僧人走进来,身上披着黑色袈裟。

  “小僧见过兀卒。”

  “大师怎来了?”

  “只为师弟鸠摩罗死在宋国。”

  鸠摩罗被鲁智深阵斩,尸体挂在了怀德军营寨。

  消息传回承天寺,慧光怒从心头起,到了皇宫。

  “我也听说了,鸠摩罗大师为国捐躯,证得佛果。”

  慧光焦躁道:

  “死在宋人手里,有个甚么佛果,不过是冤死罢了。”

  “小僧此来只为了请战,要为师弟复仇,杀了那贼和尚,才算是证得佛果。”

  李乾顺正愁没有大将,这个慧光和尚武艺不俗,是个武僧,正好派他做将军。

  “好,我便赐你为先锋大将,去杀那贼人武松!”

  “小僧领旨!”

  慧光和尚双手合掌,退出枢密院。

  李乾顺又吩咐道:

  “再把嘉宁军司的兵力调过去,此战不能有失!”

  枢密使香都说道:

  “兀卒,区区一个武松,调动五个军司,是否太兴师动众?”

  李乾顺大怒,起身骂道:

  “静塞军司已经少了,西寿保泰军司只有两万多人,那武松一下打掉了两个军司!”

  “我再不多派些兵马,难道等他杀到兴庆府么!”

  枢密使香都不敢回话,低头不语。

  等李乾顺气消了,中书令李光信说道:

  “微臣这就出调令,定要杀了武松!”

  李乾顺起身,离开枢密院。

  房间里剩下中书令李光信和枢密使香都,两人同时叹了一口气。

  “中书令曾说武松不足虑,为何这等?”

  李光信叹息道:

  “你能料到那武松这等勇猛?一个状元,不在宋国做文章,却来我西夏打仗!”

  两人又同时叹了口气。

  枢密使香都说道:

  “我这边起草调令,中书令拿去给兀卒过目。”

  香都亲自写了三封调令,盖了枢密院的章子。

  李光信拿了调令,马上进宫禀报。

  李乾顺只是看了看,马上盖了玉玺。

  调令火速送往三大军司,西夏精锐兵马开始调动,往西寿保泰军司集结。

  ...

  渭州城。

  校场空地,一辆最新的抛投车固定好,几个士兵用绞盘把托盘拉下来,固定好。

  凌振把霹雳炮放在托盘上,引线点燃,然后松开卡扣。

  呜...

  霹雳炮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落在200多米外的空地。

  轰!

  霹雳炮炸开,无数碎片四散,腾起一阵黑色烟雾。

  扈三娘站在武松旁边,惊讶道:

  “这霹雳炮好厉害,若是掉在士兵中间,周围的士兵定是难逃的。”

  凌振骑着一匹马,跑到霹雳炮落下的位置,仔细分析威力和碎片情况。

  回来后,凌振喜道:

  “二郎不愧是状元,改良后的火药着实厉害,定能击穿铠甲。”

  “那碎片也多,便是铠甲击穿不得,那手脚、脸面也是要击中的。”

  武松设计的霹雳炮,相当于炸弹。

  但是这个炸弹体积更大,相当于10斤的西瓜。

  武松没有追求做得更大,因为抛投车力量有限。

  如果炸弹太重,射程就不够。

  鲁智深摸了摸脑门,感觉头发有点扎手。

  “干呆么,这秃头该剃一下。”

  摸完脑袋,鲁智深说道:

  “二郎学问好,写得文章,造得火器。”

  武松笑道:

  “读过一些书罢了。”

  武松吩咐凌振就按照这个样式,多造些抛投车和霹雳炮,还有炮手也要训练。

  凌振都答应了,武松和扈三娘离了校场,一起逛街去了。

  李二宝望着武松离去,怏怏不乐。

  自从扈三娘出现,他这个随从多半时跟不了武松,都是扈三娘陪着。

  鲁智深拍了拍李二宝,说道:

  “与洒家剃头去。”

  “师伯,我又不是和尚,剃头做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