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温书玉从房间里走出来,看见庞氏正在院子里和村里的妇人说话,而温惠惠和唐玲珑的声音从灶房传来。
他走到灶房门口,看见温惠惠坐在那里烧火,唐玲珑把烙好的饼盛了出来。
温惠惠看了一眼烙饼,眼里满是嫌弃的神色。
虽然还没有吃,但是看样子就知道不好吃,不像唐伊人烙的饼,不仅是金黄色的,香味还很浓郁。
“哥,你醒了。”温惠惠看见温书玉,笑着打招呼,“嫂子给咱们烙了饼,等会儿你可得尝尝她的手艺。”
娘说过了,现在唐玲珑才是她的嫂子,不管是为了哄着唐玲珑找她的娘家人给哥哥出银子赶考,还是为了在唐伊人面前找回面子,她们对唐玲珑都得捧着哄着,让所有人知道他们对唐玲珑这个媳妇非常满意。
“夫君,早饭好了,我马上端过去,你去大堂里等着吧!”唐玲珑娇羞地看着温书玉。
温书玉朝唐玲珑点点头,扬起温和的笑容:“谢谢,辛苦你了。”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现在是你的妻子,应该照顾好你。”唐玲珑说道,“我会比唐伊人做得更好。”
温书玉再次听见唐伊人的名字,脸上的笑容淡了许多,他的眼里闪过烦躁的神色,转身走了出去。
刚走到院门口,又听见庞氏和村里的妇人提了唐伊人,两人笑得特别的夸张,显然是唐伊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取悦了庞氏。
村里的妇人走后,庞氏好心情地走了回来。她在看见温书玉的时候,大步迎了过来,一副心情不错的样子。
“娘,吃饭了。”温惠惠喊道。
“来了。”庞氏应了一声,拉着温书玉的手臂往大堂走去。
温惠惠把碗筷摆好,唐玲珑端来烙饼,一屁股坐在了温书玉的身边。
唐玲珑刚做了饭,衣服上沾着灰,脸上沾着灰,身上还有油烟味,对温书玉来说,与这样的人挨着坐就是折磨。
“对了,宋璃川那个常年在外面给别人做老妈子的娘回来了,你们知道吗?”庞氏兴奋地说道,“我听村里的人说那女人是昨天晚上半夜回来的,病得特别严重,一个月都下不了床,花了宋璃川一百两银子治疗。她还带回来三个拖油瓶,说是宋璃川在外面的哥哥留下的孩子,他哥哥被土匪杀死了,剩下三个孩子没人照顾,林氏就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回来投靠宋璃川了。”
“半夜回来的?”温书玉问,“那他们是什么时候请的大夫?”
“当然是昨天半夜。”庞氏幸灾乐祸,“新婚之夜抛下新娘子去石头村请的大夫,把大夫请来之后,花钱看诊抓药,又把大夫送回去,等宋璃川回来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新娘子被留在家里照顾三个拖油瓶,还要守着那个快要病死的林氏,真够可怜的。”
庞氏说完,看向同样幸灾乐祸的唐玲珑,给她洗脑:“你看还是跟着我儿子好吧?宋璃川就是个粗人,除了会打猎之外还会做什么?这样的男人有一身的蛮力,要是生气了还会打媳妇。以前他好歹还有点钱,现在好了,他一个人挣钱养几个拖油瓶,还有一个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的亲娘,就算是再会挣钱,也不可能撑得住。唐伊人嫁得风光,可惜啊也只能风光新婚当天。”
温惠惠听见唐伊人过来不好,也是满脸高兴的样子:“幸好哥哥没有娶唐伊人,她的命格也太硬了,嫁给谁就克谁。如果宋璃川没有娶唐伊人,说不定就不会遇见这些糟心事情。”
唐玲珑的眼里闪过不屑,在心里想道:“可惜这次命格不好的不是唐伊人,而是宋璃川。前世宋璃川也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他那个娘还有那几个孩子病的病疯的疯,没有一个正常人。这世宋璃川娶了唐伊人,两个命格硬的只会让他们家更加倒霉,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见唐伊人被宋家的琐事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样子了。还有,宋璃川只有一年寿命,唐伊人一个寡妇又该怎么生活?”
唐伊人倒霉,温家这三个不同姓的女人乐见其成。在新婚第二天的第一次吃团圆饭,因为唐伊人这个共同讨厌的人,她们相处得前所未有的和谐。温书玉在旁边沉默地吃着烙饼,只咬了两口就受不了了,亲自去倒了一碗井水,把烙饼撕碎泡在里面吃。
唐伊人要进城采买东西,留宋璃川在家里照顾林氏和三个孩子,她回娘家找两位哥哥,让他们帮忙赶牛车送她进城。
她本来打算先用牛车送汤家人回去,结果回娘家的时候发现外祖母已经带着子孙们离开了,说是不想给外孙女婿添麻烦,他们腿着回去就行。
“你外祖母不肯承咱们的情,说什么也不愿意穿走咱们的衣服,执意把借用的那些衣服还回来。我说是你的意思,就当是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孝敬给她的,她还是执意不要。她说你舅舅是个老实人,但是舅母是个心眼小的,要是这次占了便宜,下次她还会来,干脆从一开始就别惯着她。我好说歹说她都不听,这老太太真是犟得不行。”汤氏无可奈何。
“娘,没事的,下次咱们去看姥姥的时候,当着其他人的面孝敬她一些东西,我不相信她还能拒绝咱们的孝敬。”
“不是要进城吗?我先把家里收拾一下,跟你们一起去。那几个孩子需要采买的东西多,我去帮你打个下手,提点东西。”
唐伊人与汤氏约好小半个时辰之后出发,让两位哥哥去她家里赶牛车。她现在要回去把午饭安排好,免得宋璃川忙不过来。
在唐伊人接近宋家的时候,突然从旁边伸出来一只手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拽到了树后。
唐伊人本能地踩住那人的脚,再一个手肘顶过去,再转身一个挥臂,砰的一声,一拳头砸了过去,那人惨叫出声。
“别打,是我。”温书玉蜷缩在地上,痛苦地喊道。
唐伊人看清面前的人,皱了皱眉头,厌烦地看着他:“温秀才,你唱的是哪一出?”
他走到灶房门口,看见温惠惠坐在那里烧火,唐玲珑把烙好的饼盛了出来。
温惠惠看了一眼烙饼,眼里满是嫌弃的神色。
虽然还没有吃,但是看样子就知道不好吃,不像唐伊人烙的饼,不仅是金黄色的,香味还很浓郁。
“哥,你醒了。”温惠惠看见温书玉,笑着打招呼,“嫂子给咱们烙了饼,等会儿你可得尝尝她的手艺。”
娘说过了,现在唐玲珑才是她的嫂子,不管是为了哄着唐玲珑找她的娘家人给哥哥出银子赶考,还是为了在唐伊人面前找回面子,她们对唐玲珑都得捧着哄着,让所有人知道他们对唐玲珑这个媳妇非常满意。
“夫君,早饭好了,我马上端过去,你去大堂里等着吧!”唐玲珑娇羞地看着温书玉。
温书玉朝唐玲珑点点头,扬起温和的笑容:“谢谢,辛苦你了。”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现在是你的妻子,应该照顾好你。”唐玲珑说道,“我会比唐伊人做得更好。”
温书玉再次听见唐伊人的名字,脸上的笑容淡了许多,他的眼里闪过烦躁的神色,转身走了出去。
刚走到院门口,又听见庞氏和村里的妇人提了唐伊人,两人笑得特别的夸张,显然是唐伊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取悦了庞氏。
村里的妇人走后,庞氏好心情地走了回来。她在看见温书玉的时候,大步迎了过来,一副心情不错的样子。
“娘,吃饭了。”温惠惠喊道。
“来了。”庞氏应了一声,拉着温书玉的手臂往大堂走去。
温惠惠把碗筷摆好,唐玲珑端来烙饼,一屁股坐在了温书玉的身边。
唐玲珑刚做了饭,衣服上沾着灰,脸上沾着灰,身上还有油烟味,对温书玉来说,与这样的人挨着坐就是折磨。
“对了,宋璃川那个常年在外面给别人做老妈子的娘回来了,你们知道吗?”庞氏兴奋地说道,“我听村里的人说那女人是昨天晚上半夜回来的,病得特别严重,一个月都下不了床,花了宋璃川一百两银子治疗。她还带回来三个拖油瓶,说是宋璃川在外面的哥哥留下的孩子,他哥哥被土匪杀死了,剩下三个孩子没人照顾,林氏就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回来投靠宋璃川了。”
“半夜回来的?”温书玉问,“那他们是什么时候请的大夫?”
“当然是昨天半夜。”庞氏幸灾乐祸,“新婚之夜抛下新娘子去石头村请的大夫,把大夫请来之后,花钱看诊抓药,又把大夫送回去,等宋璃川回来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新娘子被留在家里照顾三个拖油瓶,还要守着那个快要病死的林氏,真够可怜的。”
庞氏说完,看向同样幸灾乐祸的唐玲珑,给她洗脑:“你看还是跟着我儿子好吧?宋璃川就是个粗人,除了会打猎之外还会做什么?这样的男人有一身的蛮力,要是生气了还会打媳妇。以前他好歹还有点钱,现在好了,他一个人挣钱养几个拖油瓶,还有一个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的亲娘,就算是再会挣钱,也不可能撑得住。唐伊人嫁得风光,可惜啊也只能风光新婚当天。”
温惠惠听见唐伊人过来不好,也是满脸高兴的样子:“幸好哥哥没有娶唐伊人,她的命格也太硬了,嫁给谁就克谁。如果宋璃川没有娶唐伊人,说不定就不会遇见这些糟心事情。”
唐玲珑的眼里闪过不屑,在心里想道:“可惜这次命格不好的不是唐伊人,而是宋璃川。前世宋璃川也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他那个娘还有那几个孩子病的病疯的疯,没有一个正常人。这世宋璃川娶了唐伊人,两个命格硬的只会让他们家更加倒霉,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见唐伊人被宋家的琐事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样子了。还有,宋璃川只有一年寿命,唐伊人一个寡妇又该怎么生活?”
唐伊人倒霉,温家这三个不同姓的女人乐见其成。在新婚第二天的第一次吃团圆饭,因为唐伊人这个共同讨厌的人,她们相处得前所未有的和谐。温书玉在旁边沉默地吃着烙饼,只咬了两口就受不了了,亲自去倒了一碗井水,把烙饼撕碎泡在里面吃。
唐伊人要进城采买东西,留宋璃川在家里照顾林氏和三个孩子,她回娘家找两位哥哥,让他们帮忙赶牛车送她进城。
她本来打算先用牛车送汤家人回去,结果回娘家的时候发现外祖母已经带着子孙们离开了,说是不想给外孙女婿添麻烦,他们腿着回去就行。
“你外祖母不肯承咱们的情,说什么也不愿意穿走咱们的衣服,执意把借用的那些衣服还回来。我说是你的意思,就当是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孝敬给她的,她还是执意不要。她说你舅舅是个老实人,但是舅母是个心眼小的,要是这次占了便宜,下次她还会来,干脆从一开始就别惯着她。我好说歹说她都不听,这老太太真是犟得不行。”汤氏无可奈何。
“娘,没事的,下次咱们去看姥姥的时候,当着其他人的面孝敬她一些东西,我不相信她还能拒绝咱们的孝敬。”
“不是要进城吗?我先把家里收拾一下,跟你们一起去。那几个孩子需要采买的东西多,我去帮你打个下手,提点东西。”
唐伊人与汤氏约好小半个时辰之后出发,让两位哥哥去她家里赶牛车。她现在要回去把午饭安排好,免得宋璃川忙不过来。
在唐伊人接近宋家的时候,突然从旁边伸出来一只手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拽到了树后。
唐伊人本能地踩住那人的脚,再一个手肘顶过去,再转身一个挥臂,砰的一声,一拳头砸了过去,那人惨叫出声。
“别打,是我。”温书玉蜷缩在地上,痛苦地喊道。
唐伊人看清面前的人,皱了皱眉头,厌烦地看着他:“温秀才,你唱的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