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万寿节-《我为公主裙下臣》

  太和殿内灯火通明,上千盏鎏金蟠龙烛台、琉璃宫灯齐放光华,映得殿内亮如白昼。

  金砖墁地反射着流动的光晕,殿顶藻井盘龙口衔的夜明珠在灯海里幽幽生辉。

  殿外丹陛两侧,无数朱红纱灯排成长龙,将汉白玉阶染成一片熔金之色。

  巨大的蟠龙柱裹着金箔,盘曲的蛟龙怒目圆睁;巨大的帷幕是产自江南最上等的织金妆花缎,绣着“万寿无疆”的团龙纹。连铺在地面上的氍毹,也以金线绣满了连绵不断的寿字不到头图案。

  “蔚言兄,许久未见,近来可安好?”

  周贵妃置办的晚宴,周家人的席面紧挨着皇室宗族。

  义安王携王妃入京贺寿,世子许鹤仪也随之前往。

  许鹤仪如今十六岁,是庆国唯二的异姓王义安王的独子。

  他年幼时曾在御书房随皇子们一道读书,十岁那年才回到义安王府。

  “鹤仪兄,确是许久未见,你现如今还在国子监读书?”

  周贵妃曾想将周舒窈许配给这个义安王世子,看上的便是义安王主管的灌南水兵。

  老义安王随着高祖打天下,靠的便是这一手的水兵操练。

  “承陛下圣恩。”许鹤仪作揖。

  和义安王操练水兵不同的是,这个义安王世子只爱读书,不爱练兵。

  义安王也不愿自己的独子再承他的王位,世世代代守着这灌南的封地过日子。

  在世子还小的时候便请旨把他送到御书房随着皇子一道念书。

  后面又入读国子监。

  世子愿意参加科考,凭本事获取一官半职,庆帝和义安王都很满意。

  “鹤仪在京中听闻世子在边境杀敌风采,策马冲锋,震荡沙场,如同战神降世,激荡起的杀伐之气能点燃身后万千士卒的血勇,鹤仪对世子万分敬佩!”

  许鹤仪敬佩之心不于言表。

  “许世子言过其实了,能为庆国浴血杀敌,保卫边境安全,护卫百姓安康,是我们身为武将的职责。”

  周蔚言和许鹤仪两位世子寒暄,完全没注意到不远处一道愤恨的眼光。

  晴雯郡主这次赴宴前被肃王妃狠狠的敲打过,自从上次画舫一事,便很久未出王府了。

  这次跟着母妃和两位嫂嫂一同赴宴,母妃专门吩咐了两个儿媳把小女儿看严实了。

  决不允许再做出格的事情丢王府的人。

  是以世子妃李氏与郡王妃蒋氏将这个小姑子牢牢的看在眼皮子底下。

  就连今日的衣裙首饰钗环都选了最为素净的。

  肃王妃对周贵妃深恶痛绝,也绝不允许女儿再往喜阳宫去。

  画舫之事后,晴雯郡主想要找周贵妃告周蔚言的状,甚至想动用王府的力量将那歌女暗地里处死。

  谁知消息还未传出去,便被肃王妃察觉到。

  一打听女儿在玲珑阁干了什么事,肃王妃气的大病一场,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就连肃王都对这个从小宠爱到大的小女儿很是失望,没有阻止肃王妃行家法。

  晴雯郡主想要找周贵妃做主都无法传信出去。

  “管好你的眼珠子,少往那边看。你父王已经为你挑选好了婆家,择日便请旨赐婚,远远的嫁出去,别在京城丢我们肃王府的人!”

  肃王妃当着李氏和蒋氏的面,丝毫不给女儿面子。

  晴雯郡主何时受过此等的屈辱?

  在王府的时候,父母哥哥宠爱,两个嫂子虽不喜她,却又不得不捧着她。

  现如今母妃不愿意成全她一片爱意,还这般在嫂子面前给她没脸。

  晴雯郡主低下头,乖乖的坐在两个嫂子中间,衣裙早被捏的皱成一团。

  李氏和蒋氏默默的对视一眼。

  她们可不觉得自己这个小姑子会乖乖的听王妃的话,老老实实的待到宫宴结束。

  指不定要作什么妖呢。

  李氏和蒋氏可懒得再管她。

  这段日子为小姑子挑夫家,在婆母的示意下挑的全是京外的世家大族,离京城越远越好。

  她们不喜欢这个小姑子,也不想她继续留在京都。

  皇室宗族,五品以上官员及家属落座。

  丹陛之下,亲王、郡王、公爵依次排列在前几席,着蟒袍补服,配东珠朝珠,姿态恭谨。

  后面依品级,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肃立。文官绯袍鹭鸶鹤鹳,武官绣豹熊彪,如斑斓彩池。人人屏息凝神,只待司礼官唱诺方敢动作。低品级官员则一直排到殿门口,身影几乎融入殿外的灯火阑珊处。

  庆帝高踞于纯金龙椅御座之上,身着明黄云锦九龙十二章衮服,头戴缀满东珠的薰貂吉服冠,接受着宗室的敬酒。

  以太子和长公主为首的皇子公主们依次序位列两侧。

  周贵妃在侧后稍低位的座位,正红蹙金绣九翟云霞纹袆衣,赤金累丝点翠凤冠压鬓,十二树花钗垂珠珞,唯有她髻边一枚鸽血红宝石攒成的牡丹敢僭越皇后凤钗规制。

  数百名身穿统一杏黄袍服的大监、宫女如工笔画出的人偶,低眉垂首,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各席之间,脚步轻盈如猫,添酒、上菜、更换碗碟,动作精准到毫厘不差。

  稍远处,教坊司的乐工着彩衣,指尖流淌出《海青拿天鹅》、《殿前欢》等宫廷雅乐,丝竹管弦声声入耳。

  二公主坐在仰灵思身侧。

  她今年十三岁,不能再随着母妃一起坐在妃嫔处。

  往常的宫宴都是和三公主二人坐在一起,这次左手边是长公主,右手边是三公主。

  三公主冷着眼入席,一个好脸色都没给她们。

  二公主可没她这般大胆,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给长姐请安。”

  二公主长相随了贤妃,虽不出众,但胜在温婉清秀。

  “这便是灵晴吧,我听太子哥哥说过你。”

  仰灵晴坐在仰灵思身侧,听她这般说,也大胆的凑近了过去。

  “太子哥哥,怎么会轮到我?”

  仰灵晴自认为和太子没什么交集。

  贤妃没有皇子,只得了她这么一个公主,这么多年把她拘在宝华殿里,养了一个柔软不爱说话的性子。

  “太子哥哥给我说,灵晴性子温婉可人,讨人喜爱,随了贤妃娘娘。”

  仰灵思入宫前,太子详细的为她介绍了庆帝这些妃嫔和子女的家世,品行,和前朝的联系。

  贤妃和惠妃都是潜邸里出来的老人,是庆帝还未娶王妃时便在王府里伺候着。

  二人和元后交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