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京-《我为公主裙下臣》

  两方军队再从不同的方向往京赶。

  此时的宫中热闹非凡。

  宫中无后,周贵妃代掌六宫。

  贤妃齐妃辅佐。

  周家军和李家军回朝,陛下宫中设宴,宴请众将领。

  “莲姐姐这次被委以重任筹办回朝宴,真真是辛苦极了。“

  丽嫔扶着自己的孕肚堪堪的行礼。

  她已经怀胎七个月,只盼着这次再为陛下诞下位皇子。

  周贵妃捏了捏眉骨,昨晚陛下歇在了喜阳宫,话语间明里暗里是让她好好置办这次回朝宴。

  李家军这次也要回京,这宴席间的排列,座位,都要小心斟酌。

  周莲自然知晓陛下是什么意思。

  无外乎是不要厚此薄彼,让众臣看轻了这位常年不在京的平西侯。

  贤妃齐妃对视一眼、

  周莲向来表面功夫做得好,这种群臣参加的大场合,又怎么会丢了他们周家的人。

  “贵妃娘娘,周家军已入京。”

  喜阳宫总管太监名叫王德,早已入宫二十年,是陛下总管大太监的干儿子。

  备受周莲的信任。

  周莲坐在软塌上,听到这样的消息忙起身。

  “哥哥他们到哪了?”

  此刻的周家军已经入了德胜门,为首的是周家现如今的当家人,也是贵妃周莲的哥哥,周毅。

  周毅一身铠甲,威风凌凌的走在最前方,身后是他带回京的三十万周家军。

  这次和陈国的一战以陈国太子为俘告终。

  长长的队伍中,坐在囚车里的正是曾经意气风发的陈国太子。

  “侯爷,世子已归队。”

  队伍后侧的副将赶上前来,低声说道。

  周毅脸上不带有任何表情。

  他这个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

  羽翼已丰的雄鹰,再也折不断翅膀。

  “让他老老实实的同我进宫,不可再惹祸端。”

  周毅是清楚自己这个儿子,从小在他的打压下长大。

  自从十岁丧母后,性子便越发的奇怪。

  就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看不懂他。

  这次和陈国的一战,周蔚言彻底摆脱了周家的桎梏,就连他都惊讶于儿子的权谋和武力。

  周家后继有人。

  周家军从北过德胜门入京。

  李家军从西过凯旋门入京。

  皇城便位于京都正中央。

  庆帝穿着朝服,太子跟在身侧,百官位列两旁。

  周李两军回京是个非常大的阵势,

  为了表达对两军的尊重,庆贺的锣鼓从两军入京便开始敲起。

  周蔚言骑着马赶到周毅的身边,原本的衣服换成了威风凌凌的铠甲。

  “事情都办妥了?”

  周毅下了马,过了皇城的门,众将领便不被允许骑马。

  “姑姑交代的,都已办妥。”

  周蔚言也下了马,这一路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眼底布满了青丝。

  周毅点了点头,

  “将军,那边是李家军。”

  李家军的军旗高高的扬起,为首的正是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李远。

  “众将领随我下马。”

  李远穿着一身黑色铠甲,身旁的李长虎李长豹李舒一个比一个高挑。

  李长虎给弟弟使了个眼色,

  “周家那小子,这些年倒是长高了不少。”

  李长豹发出不屑的声音,用只有父子几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吐槽道,

  “弱鸡一个。”

  “瞧那胳膊,我一手便给他折断。”

  “你们两个臭小子,给我安静点。”

  李远带着众将领和周家军汇合在皇城门。

  “两位将军,陛下已等候多时,请。”

  庆帝总管大太监王全掐着尖尖的嗓子道,

  “李家军,周家军入京。”

  两军入京,连早已不露面的太后都难得出面。

  慈宁宫中,众妃嫔带着孩子坐在下侧。

  这次陛下对两军入京格外的重视,所有皇子凡是年满十岁都在前朝随着陛下迎接。

  周贵妃坐在太后身侧,旁边便是三公主。

  贤齐淑良四妃坐在下首。

  贤妃身边是二公主,今年刚满十三岁。

  只比周贵妃的三公主大上一个月。

  “齐妃姐姐,四皇子跟在太子身边,不会出事的。”

  贤妃看出齐妃的焦躁。

  四皇子身子弱,前些日子感染了风寒,这才刚刚调养了回来。

  天气刚刚转暖,齐妃自然是担心这孩子着了凉,再大病一场。

  淑妃的六皇子刚刚五岁,坐不住般的动来动去。

  “贵妃,今晚的回朝宴,可否准备妥当。”

  太后年过六十,鬓间生满了白发。

  当了四十年皇后的她不怒自威。

  即便是周莲有周家在后撑腰统领后宫代行皇后之职,面对这位太后,还是恭恭敬敬。

  “启禀母后,一切皆已准备妥当。”

  太后放下手中的热茶。

  周莲身为贵妃,这些年代管后宫也算是做的规规矩矩。

  就是不知道这次周家军回京,陛下是否会顺应朝臣的意见封周莲为继后。

  “你那侄儿,今年也该满十八了吧?”

  周莲心中大惊,太后深居佛堂,向来不管这些小辈的事情,为何偏偏问到蔚言?

  “前些日子,晴雯来给哀家请安,倒是句句不离你那侄儿。”

  周莲心中暗骂晴雯郡主蠢货,

  竟然找到了太后那里。

  “太后娘娘恕罪,都是孩子间的戏语,万万不可当真。”

  太后身为先帝嫡妻,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

  庆帝和肃王的生母只是个不起眼的妃嫔,两兄弟从小在太后的膝下长大。

  太后虽没表现出对两兄弟的喜爱,但在夺嫡中也暗中支持了两兄弟。

  晴雯郡主也被太后当成亲孙女般的疼爱。

  “哦?”

  太后笑了笑。

  “你那侄儿从小在宫中长大。我倒是见过几次,少年好样貌且才识过人。配晴雯郡主也是绰绰有余了。”

  “若不是陛下惜材,此等好儿郎尚公主也不是不可。”

  周莲听出太后的言外之意,不外乎是觉得周家心太大,把主意都打到了肃王身上。

  “尚公主也是蔚言的福气。”

  哪怕是成了驸马,从此不可带兵,无旨不可离京。

  “这次你长兄回京,便早早的把几个孩子的婚事定下吧。舒窈也大了,你要留她到什么时候?”

  周舒窈昨日便离开了皇宫回到了周家。

  作为周家的家属,她要和父兄一起入宫

  周莲应了下来,侄女的婚事她已经相看好了几家。

  只等哥哥回京便定了下来。

  相看的人家皆是这些年朝中兴起的权贵

  目的是为儿子登上那九五之尊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