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药典》终于完成。这部书不仅融合了《百草秘经》的精髓与药王谷的千年医理,更吸收了苏晚晴从万蛊门控心术中提炼出的情志调养之法,甚至加入了阿石在山野间积累的草药辨识经验。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秘籍,而是一本真正贴近百姓生活的实用医书。
沈砚没有将它藏于密室,也没有只传授给少数弟子。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江湖的决定:将《青枫药典》全文抄录,在青枫药堂门前免费发放,并开设“医道学堂”,广收学徒,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怀仁心,皆可入门。
消息传开,临江镇一时间人声鼎沸。百姓们排起长队,不仅为了取书,更想亲眼见见这位“神医”。药堂门前,沈砚每日亲自坐诊,一边看病,一边讲解药典中的知识。
“张阿婆,您这咳嗽,是风寒入肺,不是肺痨。”沈砚一边为老人施针,一边对围观的弟子们说,“药典第三卷里写了,‘风寒咳嗽,宜用麻黄配杏仁,发汗解表,止咳平喘’。你们要记住,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挤上前,怯生生地问:“沈大夫,我……我能学医吗?我爹娘都病死了,我想学会治病,不让别人也像我一样。”
沈砚扶起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明日一早,你来药堂后院报到。”
少年激动得泪流满面,跪地磕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一些传统医派的掌门纷纷上门,指责沈砚“亵渎医道”。
“医道乃神圣之学,岂能如此轻贱?”一位白发老医士怒道,“《青枫药典》通俗易懂,却失之精深。若人人皆可学医,岂不乱了江湖规矩?”
沈砚平静地回答:“医道的神圣,不在于它有多难懂,而在于它能救多少人。若一部医书只能被少数人掌握,它再高深,又有何用?”
他的话如惊雷般响彻医坛。越来越多的年轻医者被其理念打动,纷纷加入青枫药堂。药堂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在临江镇开设了分堂,还在苏州、杭州、扬州等地设立了义诊点。
一年后,青枫药堂已在江南十州设立分堂,弟子逾千人。每一分堂都设有三大功能区:
-义诊台:每日免费为贫苦百姓看病施药;
-养生课:由苏晚晴主讲,教导百姓如何通过饮食、情志调养预防疾病;
-药材铺:平价出售常用药材,并附药典中的简易配方。
甚至有朝廷官员慕名而来,请求沈砚为军中将士配制防疫汤药。沈砚欣然应允,并将防疫之法写入药典续篇,公之于众。
这一日,药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尼姑。她自称来自峨眉,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医书。
“贫尼法号净尘,”她对沈砚道,“当年青枫药谷血洗之夜,我侥幸逃脱,流落峨眉。这是我手抄的药谷残方,今日特来归还,助你完善药典。”
沈砚接过医书,双手颤抖。书中不仅有失传的解毒方,还有苏谷主亲笔批注的“医者仁心”四字。
“多谢师太。”沈砚深深一礼。
净尘摇头:“该谢的是你。你让青枫药谷的精神,真正活了过来。”
夕阳西下,药堂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沈砚站在院中,看着弟子们忙碌的身影,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真正的医道,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薪火相传;不是掌控生死,而是守护苍生。
青枫药堂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沈砚没有将它藏于密室,也没有只传授给少数弟子。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江湖的决定:将《青枫药典》全文抄录,在青枫药堂门前免费发放,并开设“医道学堂”,广收学徒,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怀仁心,皆可入门。
消息传开,临江镇一时间人声鼎沸。百姓们排起长队,不仅为了取书,更想亲眼见见这位“神医”。药堂门前,沈砚每日亲自坐诊,一边看病,一边讲解药典中的知识。
“张阿婆,您这咳嗽,是风寒入肺,不是肺痨。”沈砚一边为老人施针,一边对围观的弟子们说,“药典第三卷里写了,‘风寒咳嗽,宜用麻黄配杏仁,发汗解表,止咳平喘’。你们要记住,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挤上前,怯生生地问:“沈大夫,我……我能学医吗?我爹娘都病死了,我想学会治病,不让别人也像我一样。”
沈砚扶起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明日一早,你来药堂后院报到。”
少年激动得泪流满面,跪地磕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一些传统医派的掌门纷纷上门,指责沈砚“亵渎医道”。
“医道乃神圣之学,岂能如此轻贱?”一位白发老医士怒道,“《青枫药典》通俗易懂,却失之精深。若人人皆可学医,岂不乱了江湖规矩?”
沈砚平静地回答:“医道的神圣,不在于它有多难懂,而在于它能救多少人。若一部医书只能被少数人掌握,它再高深,又有何用?”
他的话如惊雷般响彻医坛。越来越多的年轻医者被其理念打动,纷纷加入青枫药堂。药堂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在临江镇开设了分堂,还在苏州、杭州、扬州等地设立了义诊点。
一年后,青枫药堂已在江南十州设立分堂,弟子逾千人。每一分堂都设有三大功能区:
-义诊台:每日免费为贫苦百姓看病施药;
-养生课:由苏晚晴主讲,教导百姓如何通过饮食、情志调养预防疾病;
-药材铺:平价出售常用药材,并附药典中的简易配方。
甚至有朝廷官员慕名而来,请求沈砚为军中将士配制防疫汤药。沈砚欣然应允,并将防疫之法写入药典续篇,公之于众。
这一日,药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尼姑。她自称来自峨眉,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医书。
“贫尼法号净尘,”她对沈砚道,“当年青枫药谷血洗之夜,我侥幸逃脱,流落峨眉。这是我手抄的药谷残方,今日特来归还,助你完善药典。”
沈砚接过医书,双手颤抖。书中不仅有失传的解毒方,还有苏谷主亲笔批注的“医者仁心”四字。
“多谢师太。”沈砚深深一礼。
净尘摇头:“该谢的是你。你让青枫药谷的精神,真正活了过来。”
夕阳西下,药堂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沈砚站在院中,看着弟子们忙碌的身影,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真正的医道,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薪火相传;不是掌控生死,而是守护苍生。
青枫药堂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传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