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主打就是嚣张-《黑道风云:我的京城姐姐》

  打黑风暴模式已经开启,在国家机器面前,那些牛哄哄的涉黑团伙啥也不是。

  楚河陷入深思,多亏自己从来没有欺压过良善,只是黑吃黑,自己也算不上真正的黑社会,只能说‘徘徊在起风的午夜’。

  另外,楚河人在黑道心却向善。

  他回到义顺区,把秦岭和黄军叫来,强调,一个月内全部转型,涉黑业务一律关停,有案底的人全部遣散回老家,如果谁敢再犯事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同时,让秦岭去南城市、常山市,督促夏利盈、杨霞、胡非惟进行洗白与整改。

  秦岭在这方面还是有超前意识的,从多年以前,他用高岭集团走商业化之路就能看出其心智非凡。

  上边已经下决心打黑,那就必定成功。

  楚河对这一点没有丝毫怀疑。

  要是有怀疑,那就是二傻子他哥——大傻子。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真正的黑,是打不掉的。

  黑到一定程度,就成白的。

  白到一定程度,又成为黑。

  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逻辑。

  但,普罗大众看到的必须是朗朗乾坤,晴空万里。

  先说李佳雨西部之行。

  金城是陇西重镇,省会城市,横跨黄河两岸,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是镶嵌在黄河上游的一颗明珠。

  它也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金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回族和汉族为主,其它民族和谐共存。

  提起金城,享誉世界的牛肉拉面人尽皆知。

  喜欢文物的朋友对‘铜奔马’都不陌生,‘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

  是金城的重要文化符号。

  虽然公安部已经给相关省公安厅下达配合反恐刷局执行任务的通知。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李佳雨并没有联系陇西公安厅。

  并不是不相信地方警方。

  不过,的确是不相信。

  但凡涉黑团伙能盘踞当地多年,皆有保护伞的存在。

  李佳雨将特遣四处三十名队员分成十组,分头调查黎氏兄弟六人,另外四组走访宁安区、固西区、七里渠区,对黎氏兄弟的罪行进行搜集证词及证据。

  特遣四处队员,有近半人员参加过西域反恐,感觉打黑任务就不值一提。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非也。

  西域反恐得益于楚河从伊千卡那拿到了详细的涉恐人员名单及实施计划。

  祸起于萧墙之内。

  属于靶向反恐,换作别人,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而本次打黑,的确危险性小,但是,黎氏六兄弟狡兔三窟,与省内各机关部门盘根错节,形成极紧密的利益链条,拔起萝卜带起泥,所以,搜集证据难如登天。

  黎智已经任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长(一级高级法官),相当于正厅级干部。

  国家信访办接到关于黎氏六兄弟的上访材料有很多。

  可是,在走访中,问起黎智、黎仁、黎义、黎礼、黎信、黎忠,所有人都摇头,表示没听说过,然后匆匆走开。

  一连两天时间,十个小组一无所获。

  陌生地方。

  特遣队员只能坐出租车出行。

  这天,李佳雨和三位队员一起去盐场铺村,那是黎氏兄弟的老家。

  金城‘的士’开的飞快,只要不系好安全带,脑袋随时都可能撞到车蓬上。

  “师傅,你这车技不错,再快点都能起飞。”

  李佳雨半开玩笑地说。

  “我这开的快个啥呢?”

  “金城开的最快的是公交车,上车后千万别把窗户开太大,能把你给颠出窗外去。”

  出租车司机说话很逗。

  李佳雨听了都想笑。

  京城的出租车司机出口必谈国际局势、政治经济。

  金城的出租车司机却是蔫逗类型的主。

  不过,路上的车速的确都很快,公交车开的比李佳雨那突击车都有气势,如入无人之境。

  路上无论是人是车,一律老早就躲开。

  这里没人敢和公交车抢。

  “你们的公交车怎么这牛啊。”

  李佳雨有点好奇。

  “呵呵,你们是外地人吧,最好少打听。”

  “只要懂得,远离公交,珍惜生命。”

  “如果宝马超宝马,真没什么,如果公交车超宝马,也不算很牛逼,要是公交车能超公交车,那才叫牛逼,懂了吧。”

  出租车司机叹了一口气,赶紧错道,给后面狂奔而来的公交车让道。

  李佳雨扔给司机一支钓鱼台香烟。

  “公交车公司老板很牛逼吧。”

  李佳雨毕竟是官三代,凭直觉就能知道答案。

  “年轻人,你是懂社会的人。”

  出租车司机一路飞驰,穿过中山铁桥,向盐场铺村驶去。

  李佳雨以前打死都不会相信‘黄河不黄’。

  在金城,黄河真的不黄,除非下雨天。

  “以前河水可以洗衣做饭,现在可不敢哩。”

  司机感叹道。

  “为什么啊?”

  李佳雨有些疑惑。

  “为个啥子哩,上游固西区,成为化工区哩,河水还能干净的了?”

  出租司机摇了摇头苦笑。

  原来固西区以金城石化、金城炼油厂等大型石化企业为主,大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企业职工

  “不是说,金城乱不乱,黎家说了算吗?”

  李佳雨信口说了一句。

  “可不敢胡说哩,兄弟,想安全回家,一定多吃牛肉面,少说不中用的话。”

  出租车司机把李佳雨等人送到盐场铺村口,坚决不进去。

  李佳雨四人很惊奇,但还是下车,难为人家出租车没有意义。

  盐场铺村已经变成城中村,村里各家都盖着五六层的楼房。

  临街的出租店铺,巷子里人家出租小单间公寓。

  每家都有三四十间房出租,每月至少有六七千收入。

  在西部来讲,算得上小富之家。

  这里租住的大部分是金城大学、西北民大的学生,有人为了恋爱,有人为了考研。

  另外租房的人大多是东岗批发市场的商贩。

  本来只有不到两千人的村子,流动人口至少有三四万。

  李佳雨四人就在临街的店铺打听黎忠家住哪里。

  店铺老板们纷纷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这里白天并不显得热闹,只有晚上,就会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