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彻底炸开了锅-《产业神豪:开局一座千亿集团》

  江辰微微一笑,示意他们稍安勿躁,然后给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承诺:

  “余总,雷总,请放心,我不是说永远不开放。”

  “我预计,我们的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会在一年内正式上市,一旦我们的产品站稳了脚跟,并且产能也上来了,我们就会考虑向市场开放汽车用固态电池的供应。”

  “而且。”

  江辰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意味深长地说道;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行业前辈和伙伴。如果你们愿意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与我们深度合作,成为我们最紧密的盟友,那么未来,当我们决定开放汽车电池市场时,你们将会获得最优先的合作权和最优惠的条件。”

  他把最优先和最优惠这两个词咬得特别重。

  雷布斯和余大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失望,但随即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没能拿到最想要的电车电池现货,但江辰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未来预期。

  而这份预期,无疑将成为推动双方在手机业务上深度合作的最强催化剂。

  雷布斯深吸一口气,立刻表态,语气带着一丝决绝;

  “好!江董,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手机领域的合作,我们大米全力以赴!”

  “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到最好!我们要成为星河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为了未来的汽车电池,我们拼了!”

  余大嘴也不甘示弱,立刻跟上,语气同样坚定:

  “菊厂也是一样!江董,手机电池的合作,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到最好!”

  “我们可以立即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优化技术,共享市场!资金、人才,我们都可以出!”

  “我们期待着一年以后,能拿到那张进入汽车电池市场的门票!”

  看着二人瞬间又恢复了合作的热情,甚至隐隐有开始新一轮竞争的架势,江辰笑了。

  他不仅主导了合作的节奏,更成功地将菊厂和大米这两个巨头绑在了星河集团的战车上。

  这真是一举多得,而且菊厂有他最为看重的智能驾驶技术。

  “好!”江辰点了点头,“那么,关于手机电池的合作细节,我们在安排团队详谈。”

  “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

  星河集团固态电池发布会结束之后,犹如十八级地震一般席卷了整个网络。

  发布会一结束,关于“星河固态电池”“1.1度电”“2200wh\/kg”的关键词就像坐了火箭一样,瞬间冲上各大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热搜榜首。

  微博上;

  #星河固态电池发布会#

  #1.1度电的电池#

  #充电15分钟续航2000公里#

  #陈砚青#

  等话题迅速引爆,短短一个小时内,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就突破了五亿条,讨论量超过300万条。

  科技大V们率先发声,纷纷转发现场视频和关键数据截图,用“颠覆”,“震撼”,“划时代”,等词语形容这次发布。

  “今天,我见证了历史。谁能想到,以房地产和传统制造起家的星河,一出手就把整个电池行业的天花板给掀了!”

  “特别是研发出的陈砚青教授,简直是扫地僧!我翻遍了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他几乎没在公开渠道发过论文,行业会议上更是从没露过面,没想到一出手就是颠覆性成果,这才是真正沉得下心做研究的大牛!”

  “那些在固态电池领域钻研十几年的国际巨头,今夜恐怕要无眠了!”

  普通网友的评论更是炸开了锅,最强烈的情绪莫过于“颠覆认知”的错愕与兴奋:

  “卧槽?1.1度电?我的手机是不是能当充电宝给电脑续航了?”

  “小了,楼上的格局小了,何止手机给电脑当充电宝,再多两块你可以直接给空调供电了,滑稽.jpg”

  “2000公里续航 15分钟快充?以后跑高速再也不用找充电桩排队了!”

  “等等,星河不是搞房地产的吗?这跨界跨得比马斯克还离谱!”

  “楼上,这次马斯克来了都得跪!他们股价已经跌了!”

  “之前不是还有人冷嘲热讽家要造车,说什么干房地产的就别来沾边,现在呢?黑子出来说话,你星河爷爷直接拿出固态电池了!”

  “哈哈哈哈哈,那些人不敢说话了,我去翻了刘璐的抖音,他直接删视频了。”

  “必须吹爆陈砚青教授!看他做穿刺测试的时候手稳得一批,全程没一句多余的话,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大神吧?关键是之前居然完全没听过他的名字!”

  “刚去学术平台搜了下陈砚青,啥消息也没的人竟然能研发出固态电池技术!不会是作假吧!”

  “楼上,你试试看敢不敢作假!”

  “有没有懂行的说说,传统制造业出身的企业,真能搞定这么硬核的技术?还有这个叫陈砚青的不会是别是买了别人的专利来炒作吧?”

  “大哥,你试试看能不能去买到固态电池的专利!?”

  “管它以前干啥的,能把电池做成这样就是牛!已经开始等搭载这电池的汽车上市了!”

  “楼上!这可是固态电池,国外研究了几十年都还没有突破的技术!”

  “对!你只需要这一次,我们华夏是彻底站在世界顶端就行了。”

  .....

  逼乎上,关于【如何看待房地产 传统制造业背景的星河集团发布固态电池技术?】的问题迅速成为热榜第一。

  下面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从技术可信度到行业影响,再到分析星河跨界研发出固态电池的逻辑,讨论得格外激烈。

  行业从业者的匿名回答,揭示了真实的恐慌:

  匿名用户(某电池企业研发总监):“谢邀,刚下飞机就被老板拉去开紧急会议到半夜。老板就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星河这技术真能量产,我们手里的研发项目还有必要继续吗?”

  “传统制造企业的执行力太可怕了,他们敢砸钱砸人干长线,反而比我们这些‘科技公司’更沉得住气。”

  “而且,能挖到陈砚青这种‘隐身型’顶尖人才才是最狠的,行业里多少公司盯着固态电池这块肥肉,都在挖知名团队,谁能想到真正的突破口在这么一位没名气的人手里。”

  投资圈人士则从资本角度分析了行业冲击。

  @投资人老周:“星河这步棋彻底打乱了行业节奏。他们不缺资金,更关键的是,传统制造业背景意味着他们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这恰恰是新技术落地最关键的短板,现在最怕的是,他们复制地产式规模化打法,把固态电池成本快速拉下来,那传统电池巨头真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技术大牛们则从专业层面进行了解读:

  @电池工程师Alex:技术大牛们则从专业层面进行了解读:

  “现场的穿刺测试做不了假,2200wh\/kg的能量密度在理论上完全站得住脚。”

  “关键在于量产能力,星河有自己的制造基地和品控体系,这反而比纯科技公司更有优势。”

  “陈砚青这种类型的研究者其实不少见,很多人就闷头做实验不混圈子,不像有些学术明星忙着发论文刷存在感,星河这是找准了真正能啃硬骨头的人。”

  更多的是路人的装逼。

  ……

  各大自媒体平台也是不甘落后,标题起的也是一个比一个有冲击力:

  《星河固态电池横空出世,新能源行业格局将重塑》

  《1.1度电的革命!地产 制造巨头的跨界逆袭》

  《从盖楼到造电池:星河的跨界逻辑,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野心》

  《独家揭秘!江辰背后的男人!陈教授!》

  《关于我和江辰不得不说的秘密》

  《……》

  《……》

  整个互联网都因为这场发布会而沸腾,有人兴奋于技术突破,有人质疑跨界的可信度,有人恐慌于行业洗牌。

  但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星河集团放出的这份固态电池,已经彻底搅动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