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蒙古撤军途中,未时。秋风卷着尘土,吹得旌旗猎猎作响。托雷勒马走在队伍前方,银甲上还沾着战场的硝烟,眉头却始终紧锁——帐中黄蓉那句“他嫌我脏了”,像根细刺扎在心头,挥之不去。更让他心绪难平的,是方才所见黄蓉那副模样:颈间若隐若现的红痕、迈步时微颤的双腿,还有眼底那抹被精心滋养过的靡丽光泽,分明是被人悉心照料的模样,与“孤身守樊城”的孤苦,透着截然相反的意味。)
身旁的亲卫见他神色凝重,低声问道:“王爷,咱们已撤出二十里,是否要加快速度,赶回主营?”
托雷摆了摆手,目光仍望着樊城的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恍惚与不解:“郭靖安达……怎么会嫌蓉儿脏?”他想起西征时,郭靖与黄蓉并肩杀敌的模样,两人眼神里的默契与信任,绝非能轻易被“嫌弃”二字拆散的。更让他生疑的是,黄蓉帐中那抹藏不住的“滋润”,若真是被郭靖嫌弃,怎会有这般状态?
一路行来,他脑海里反复闪过画面:黄蓉在帐中谈及郭靖时落寞的神情,转眼又能冷静算计战事的锐利;吕文德站在她身后,那副笨拙却满眼依赖的模样,看向黄蓉时,眼神里藏不住的亲昵,分明是与她极为亲近之人。“吕文德……不过是个庸碌之辈,怎配得上蓉儿?”托雷下意识皱紧眉,却又不得不承认,黄蓉那副被呵护的模样,定与吕文德脱不了干系——可他更不信,以黄蓉的骄傲,会甘愿屈就于吕文德这样的人,这背后,定然藏着比“被郭靖嫌弃”更复杂的隐情。
更让他疑惑的是,此次围攻襄樊,自始至终都没见到郭靖的身影。以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性子,襄樊危急,他断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难道郭靖安达出了什么事?还是说,他与蓉儿之间,有什么难言之隐?”托雷攥紧缰绳,心里的疑云越来越重——黄蓉孤身守樊城,手握实权却隐姓埋名;郭靖不见踪影,还传出“嫌弃”的说法;再加一个形影不离的吕文德……这一切,像一团乱麻,让他忍不住想要拨开。
当年西征时未能说出口的期许,如今因黄蓉一句“单身”重新翻涌,连带着对郭靖的牵挂,竟让他生出了折返的念头。他勒住马,目光灼灼地望向樊城的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执拗:“不行,我得回去问问清楚。若郭靖安达真的负了蓉儿,我不能让她这般糊涂下去;若他是出了意外,蓉儿孤身一人,更该有人帮她。”
“传令下去,大军继续回撤,本王去去就回。”托雷突然翻身跳下马背,对亲卫吩咐道,“备一匹快马,我去樊城城外的汉江渡口等黄姑娘。她既掌管樊城防务,定会时常出城巡查,我只需见她一面,问清郭靖安达的下落,还有她与吕文德之间的事,便归队。”
亲卫一愣,连忙劝阻:“王爷,樊城刚停战,城门守卫定然森严,您此刻回去太过危险!那吕文德本就对咱们心存戒备,万一他借故发难,或是黄姑娘不愿见您……”
“无妨。”托雷打断亲卫的话,语气笃定,目光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执着,“我与黄姑娘有互市之约,她为了樊城百姓,不会轻易撕破脸;至于吕文德,他若真护着黄姑娘,便该明白我只是想弄清故友近况,绝非寻衅。我只需问三件事——郭靖安达在哪,他是否真的负了黄姑娘,她又为何会屈身与吕文德为伍。”
不多时,快马备好。托雷翻身上马,不顾亲卫的担忧,调转马头朝着樊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过尘土,卷起一路烟尘,像要将他心头的疑惑、对故友的牵挂,还有那份压抑多年的复杂情愫,都一并带向那座刚解围的城池。
夕阳西下时,托雷终于抵达汉江渡口——这里是樊城进出的要道,往来军民、商旅络绎不绝。他勒马立于岸边的老槐树下,尽量让自己的身影不那么扎眼,银甲被晚霞染成淡金色,目光却紧紧锁着樊城城门的方向。
晚风拂过,带着汉江的水汽,吹得他鬓边发丝微动。他望着城门处进出的人群,心里既有对郭靖的牵挂,怕他遭遇不测;也有对黄蓉的复杂心绪,既心疼她那句“被嫌弃”,又不解她为何会选择吕文德,更隐隐存着一丝期待——若郭靖真的负了她,或许,他还有机会弥补当年的遗憾。
江水滔滔,暮色渐浓,托雷的身影在渡口凝成一道执着的剪影。他攥紧缰绳,指节微微泛白,耐心等候着那个能解开他所有疑惑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问清楚,蓉儿那句“他嫌我脏了”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隐情。
身旁的亲卫见他神色凝重,低声问道:“王爷,咱们已撤出二十里,是否要加快速度,赶回主营?”
托雷摆了摆手,目光仍望着樊城的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恍惚与不解:“郭靖安达……怎么会嫌蓉儿脏?”他想起西征时,郭靖与黄蓉并肩杀敌的模样,两人眼神里的默契与信任,绝非能轻易被“嫌弃”二字拆散的。更让他生疑的是,黄蓉帐中那抹藏不住的“滋润”,若真是被郭靖嫌弃,怎会有这般状态?
一路行来,他脑海里反复闪过画面:黄蓉在帐中谈及郭靖时落寞的神情,转眼又能冷静算计战事的锐利;吕文德站在她身后,那副笨拙却满眼依赖的模样,看向黄蓉时,眼神里藏不住的亲昵,分明是与她极为亲近之人。“吕文德……不过是个庸碌之辈,怎配得上蓉儿?”托雷下意识皱紧眉,却又不得不承认,黄蓉那副被呵护的模样,定与吕文德脱不了干系——可他更不信,以黄蓉的骄傲,会甘愿屈就于吕文德这样的人,这背后,定然藏着比“被郭靖嫌弃”更复杂的隐情。
更让他疑惑的是,此次围攻襄樊,自始至终都没见到郭靖的身影。以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性子,襄樊危急,他断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难道郭靖安达出了什么事?还是说,他与蓉儿之间,有什么难言之隐?”托雷攥紧缰绳,心里的疑云越来越重——黄蓉孤身守樊城,手握实权却隐姓埋名;郭靖不见踪影,还传出“嫌弃”的说法;再加一个形影不离的吕文德……这一切,像一团乱麻,让他忍不住想要拨开。
当年西征时未能说出口的期许,如今因黄蓉一句“单身”重新翻涌,连带着对郭靖的牵挂,竟让他生出了折返的念头。他勒住马,目光灼灼地望向樊城的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执拗:“不行,我得回去问问清楚。若郭靖安达真的负了蓉儿,我不能让她这般糊涂下去;若他是出了意外,蓉儿孤身一人,更该有人帮她。”
“传令下去,大军继续回撤,本王去去就回。”托雷突然翻身跳下马背,对亲卫吩咐道,“备一匹快马,我去樊城城外的汉江渡口等黄姑娘。她既掌管樊城防务,定会时常出城巡查,我只需见她一面,问清郭靖安达的下落,还有她与吕文德之间的事,便归队。”
亲卫一愣,连忙劝阻:“王爷,樊城刚停战,城门守卫定然森严,您此刻回去太过危险!那吕文德本就对咱们心存戒备,万一他借故发难,或是黄姑娘不愿见您……”
“无妨。”托雷打断亲卫的话,语气笃定,目光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执着,“我与黄姑娘有互市之约,她为了樊城百姓,不会轻易撕破脸;至于吕文德,他若真护着黄姑娘,便该明白我只是想弄清故友近况,绝非寻衅。我只需问三件事——郭靖安达在哪,他是否真的负了黄姑娘,她又为何会屈身与吕文德为伍。”
不多时,快马备好。托雷翻身上马,不顾亲卫的担忧,调转马头朝着樊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过尘土,卷起一路烟尘,像要将他心头的疑惑、对故友的牵挂,还有那份压抑多年的复杂情愫,都一并带向那座刚解围的城池。
夕阳西下时,托雷终于抵达汉江渡口——这里是樊城进出的要道,往来军民、商旅络绎不绝。他勒马立于岸边的老槐树下,尽量让自己的身影不那么扎眼,银甲被晚霞染成淡金色,目光却紧紧锁着樊城城门的方向。
晚风拂过,带着汉江的水汽,吹得他鬓边发丝微动。他望着城门处进出的人群,心里既有对郭靖的牵挂,怕他遭遇不测;也有对黄蓉的复杂心绪,既心疼她那句“被嫌弃”,又不解她为何会选择吕文德,更隐隐存着一丝期待——若郭靖真的负了她,或许,他还有机会弥补当年的遗憾。
江水滔滔,暮色渐浓,托雷的身影在渡口凝成一道执着的剪影。他攥紧缰绳,指节微微泛白,耐心等候着那个能解开他所有疑惑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问清楚,蓉儿那句“他嫌我脏了”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