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供暖系统,温暖的源泉-《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焊帽掀开的瞬间,弧光在通风管下方划出一道刺眼的亮线。苏晨低头看焊点,金属熔池正缓缓凝固,边缘整齐。他摘下护目镜,额头一层细汗,顺着太阳穴滑下来。

  我蹲在旁边,手指蹭过焊缝,没留下划痕。接地桩焊完了,铜缆穿管走到底,连上南墙那根埋进混凝土的角钢。这根线现在稳了,不会再虚搭。

  “电系统稳了,接下来,轮到暖了。”我说。

  苏晨抬头看我,眼白里有血丝。他没说话,但手已经往工具包方向挪。

  我从口袋里抽出一张折了三折的图纸,铺在发电机外壳上压平。王磊也凑过来,鞋底蹭着地上的焊渣。

  “锅炉今晚必须落位。”我指着图上标红的位置,“主循环管明早连,油路双路并接,防断流。”

  王磊盯着锅炉尺寸看:“八百公斤,吊车进不来。”

  “不用吊车。”我说,“千斤顶抬,工字钢垫底,分散承重。通道清出来,玻璃挪到东侧临时区。”

  他点头,转身去搬工具箱。

  苏晨蹲下看图纸,手指沿着管道走向滑:“热交换器角度没标?”

  “原图没给。”我说。

  他皱眉:“出口管对不上,硬接会裂。”

  “你有办法?”

  “切两个四十五度弯头,拼成缓冲段。”他抬头,“得用切割机,还要一段同口径钢管。”

  “去废料堆找。”我说,“能用的都翻出来。”

  他起身快步往设备间走,背影有点晃,但脚步没停。

  半小时后,锅炉外包装拆了。铸铁外壳漆黑,铭牌上写着“额定功率80kw”,底下一行小字“适用柴油燃料”。四只橡胶轮已经压变形,长期存放导致底座轻微锈蚀。

  “先抬起来。”我对王磊说。

  千斤顶支在锅炉支架下,液压杆缓缓上升。我们三人合力,把第一根工字钢从侧面推进去。地面水泥层没做承重处理,但下面有原厂留下的地梁,只要不集中受力就行。

  第二根钢梁到位后,我让王磊用水平仪测。前后差三毫米,左右差两毫米,在可接受范围。

  “打孔。”我说。

  电钻启动,钻头切入水泥,灰粉簌簌落下。四个螺栓孔位定好,注胶枪把锚固胶挤进孔里,再插进螺杆。等胶体固化需要四十分钟。

  这期间,苏晨找到了合适的钢管,切割机锯出两段四十五度斜口。他蹲在地上比对角度,用记号笔在管口标出焊接线。

  “得焊两层。”他说,“第一层打底,第二层盖面。”

  我点头:“你主焊,我帮你固定。”

  螺栓固化后,锅炉缓缓落回钢梁上。底座孔位对准螺杆,拧上螺母,用扭力扳手逐个紧固。最后检查一遍,机身无晃动。

  “下一步。”苏晨说。

  “连主循环管。”我把图纸重新铺开,“先接锅炉出口,再走顶棚,分三路进生活区、缓冲区、储藏区。”

  他拎起刚焊好的弯头组件,我们搭梯子上到锅炉上方。管道要穿过预留孔进入通风夹层,空间只有八十厘米高,弯着腰才能操作。

  苏晨先把弯头一端套上锅炉出水管法兰,拧入两颗定位螺栓。另一端接主循环管,但角度还是差一点。

  “再调。”他说。

  我松开法兰螺丝,他用橡胶锤轻轻敲击管口,调整方向。第三下敲完,螺栓顺利穿入。

  “紧。”他说。

  我们轮流用扳手对角拧紧八颗螺母,确保压力均匀。苏晨拿出随身带的密封垫圈检查,边缘无褶皱,安装正确。

  “试压。”我说。

  临时气泵接上测试口,阀门打开,压力表指针缓慢爬升。0.4、0.6、0.8mpa,稳住。

  十分钟过去,指针没动。

  “合格。”我说,关掉气源。

  王磊拆下气管,收进工具箱。

  “还差一个。”苏晨说。

  我愣了一下。

  “排水。”他指着锅炉底部,“冷凝水没出口,积久了会腐蚀内壁。”

  我想起来了。这种燃油锅炉运行时会产生酸性冷凝水,长期滞留会蚀穿炉胆。

  “加手动排污阀。”他说,“再预留自动排水接口,以后可以接温控装置。”

  我从工具间翻出一个黄铜球阀和一段短管。苏晨用记号笔在锅炉最低点画圈,直径三厘米。

  “要开孔。”他说。

  我递上角磨机。

  他戴上护目镜,启动机器。火花从锅炉底部溅出来,金属圆片掉落,边缘发蓝。他清理毛刺,涂上防锈漆,再把短管对准孔位焊死。

  阀门旋上去,手拧到底,再用扳手加固半圈。

  “试密闭?”他问。

  我摇头:“等整体调试时一起做。”

  他擦掉焊渣,往阀门手柄上贴了张标签:**锅炉排污,定期开启**。

  王磊过来问:“接下来干什么?”

  “油路。”我说,“两路柴油管从储油罐引出,接过滤器,再到锅炉供油口。备用管路上加止回阀,防倒流。”

  他记下,去拿棺材。

  我看表,晚上十一点十七分。苏晨靠着梯子坐地上,眼睛半闭,但手还抓着扳手。

  “你去休息。”我说。

  “还有一段管没焊。”

  “明天焊。”

  “可是——”

  “没有可是。”我打断,“你倒下了,后面没人能修机器。”

  他张了张嘴,没再争。扶着墙站起来,往生活区走。背影摇了一下,但没摔。

  王磊也收工了。临走前问我:“锅炉明天就能烧?”

  “先联动测试。”我说,“发电机带载运行,看能不能稳定供电给点火系统。油压、风压、水压都得监测。”

  他点头,走了。

  我一个人留在锅炉区。

  手电光扫过新焊的管道,焊缝呈鱼鳞状排列,没有气孔。主循环管沿着墙角延伸,像一条静止的铁蛇,通往各个区域的散热片。

  我摸了摸锅炉外壳,冰凉。

  但我知道,它很快就会热起来。

  走到控制区,白板还立在原地。我拿起记号笔,写下明日调试清单:

  - 检查油路密封性

  - 启动发电机联动测试

  - 缓慢升温,监测管道膨胀情况

  写完,退后两步看。

  锅炉没响,暖气片没热,房间里还是冷的。可刚焊完的管子表面有一层极淡的温意,是金属在施工时吸收的体温,正一点点散出来。

  外面风刮得紧,拍着未安装的防爆玻璃发出闷响。

  我站在原地,盯着锅炉方向。

  苏晨临走前说,排污阀要每周排一次,尤其是低温运行时。

  他还说,第一次点火不能急,得先吹扫管道,排空残气。

  这些话我记住了。

  手电光落在锅炉压力表上,指针停在零。

  下一秒,我听见金属轻微的“咔”声。

  像是某根管子,因温差开始微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