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新的危机:物资的损耗-《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凌晨三点四十二分,金属门的液压声还没散尽,我已走到仓储区第一排货架前。苏晨跟在身后半步,手里攥着记录本,指节不再发白。苏瑶落后一些,医疗包斜挎肩上,脚步平稳。

  没人说话,但气氛不一样了。上一次进这里,是三天前例行清点,走个过场。这一次,是我们约定的正式巡检——不只是看数量,而是查状态。

  我停在A区最外侧的一列箱体前,标签写着“高能量压缩饼干|批次0321|保质期24个月”。指尖划过纸箱边缘,触到一处微潮的印痕。封口胶带翘起一角,像是被什么缓慢侵蚀过。

  “拆开。”我说。

  苏晨蹲下,用小刀沿缝线划开外包装。里面码放整齐的铝箔袋露出大半,其中几包表面泛黄,边缘鼓胀得不自然。他抽出一袋,捏了捏,“有气体。”

  苏瑶接过,轻轻按压后撕开一角,凑近闻了一下,眉头立刻皱紧。“霉变反应明显,可能已有真菌滋生。”她把袋子递给我,“整批前十箱都不能再食用。”

  我把那袋变质食品放在操作台上,塑料底与金属台面磕出一声轻响。这批饼干采购自军需供应商,当时特意选了真空加氮气封装,价格高出市价三成。我以为万无一失。

  现在看来,储存环境的湿度控制出了问题。

  “继续。”我转身走向b区。

  武器架靠墙立着,猎枪、防暴棍、信号弹分类挂置。我取下那支常用猎枪,拉栓检查。枪机拉动时发出轻微滞涩声,抽出内管对着灯光一看,膛壁有一层薄锈,虽未影响结构,但若长期忽略,迟早会卡壳。

  “上次用完没彻底擦干?”我问。

  苏晨站在我旁边,声音低了些:“那天雪融得快,枪身沾了水……我以为通风够了。”

  我没责怪。错不在某一次疏忽,而在于我们根本没有维护流程。东西放进仓库,就当它永远可用。

  他主动打开工具柜,取出工兵铲。铰链转动僵硬,润滑脂早已硬化结块。扳手、钳子等常用工具也有类似情况,握柄出现细微裂纹,不知是低温收缩还是老化所致。

  “这些都得重新处理。”他说,翻开记录本开始登记。

  我们移步c区,柴油储备罐阵列静立,连接发电机的供油管路上,过滤器指示灯亮着红光。我调出系统日志,显示杂质积累量已达阈值百分之八十七,若再运行超过十二小时,极可能引发供油中断。

  “滤芯需要更换。”苏瑶看了眼数据,“否则一旦主发电机停机,备用电源撑不了太久。”

  我盯着那一排闪烁的警报灯,脑子里飞快计算。食物损耗约百分之五,主要集中在前期囤积的谷物类;工具中三成存在保养缺失;能源系统虽未故障,但耗材更新周期已被忽略。

  我们不是缺物资,而是让物资在无声中失效。

  回到中央操作台,我抽出一张空白表格,铺在台面上。苏晨站到一侧,笔尖悬在纸上方,等我开口。

  “从今晚起,所有储备重新登记。”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行字,“食物按保质期倒序排列,临近六个月内的优先消耗;每批开封前必须由苏瑶检测卫生状况。”

  苏瑶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检测仪,“我可以每天上午做一轮筛查,发现问题批次立即隔离。”

  “工具方面,”我看向苏晨,“使用后必须清洁、上油、归位。每日早晚各一次巡检,发现问题当场记录,小修不过夜,大修定时限。”

  他认真记下,补充道:“我还得做个设备档案,每件工具编号管理,谁用了谁负责。”

  “好。”我继续写,“能源系统每七十二小时强制维护一次,滤芯、电瓶、管线逐一排查。发电机运行期间,有人值守监控参数。”

  话音落下,三人同时沉默了一瞬。这张纸原本只是记录表,现在却成了我们的生存规则。

  “要不要加上处罚?”苏晨忽然问,“比如谁忘了保养导致设备损坏,就得承担额外巡逻?”

  我想了想,摇头:“不设罚则。我们现在不是惩罚谁,是在建立习惯。等这套流程跑顺了,再考虑责任划分。”

  他没再说什么,低头继续整理清单。

  苏瑶翻看刚收集的数据,忽然抬头:“还有一件事。药品库里的抗生素,有一部分包装受潮,虽然没过期,但药效可能下降。我建议尽快做一次全面药检。”

  我点头,“明天就开始。你列个检测顺序,优先保障急救用药。”

  她应了一声,转身去拿采样盒。

  我看着操作台上的表格,已经填了大半。标题我写的是:《安全屋物资使用与维护守则(试行)》。下面分三大类,每一项都有负责人和执行时间。

  “以前总觉得,只要仓库堆满,就能活下去。”苏晨低声说,目光落在那袋变质饼干上,“现在才知道,光堆着没用。这些东西也得‘活’着才行。”

  “它们不会自己维持状态。”我说,“是我们得让它们一直能用。”

  他抬起头,“那接下来呢?是不是还得培训?比如怎么正确清洁枪械,怎么判断食品是否还能吃?”

  “当然。”我合上笔帽,“我会整理一套标准操作流程,图文并茂,贴在对应区域。你们也要参与编写,毕竟你们最了解自己的领域。”

  他点点头,眼神比之前沉稳得多。不再是那个只会听命令做事的少年,而是真正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部分。

  “先从食品区开始。”我说,“把所有主食类物资按批次搬出来,筛选可用的,标记临期限的,报废的统一装箱,准备焚烧处理。”

  苏晨立刻起身去拿搬运车。苏瑶也拿着检测仪走向另一排货架。

  我站在原地,环视整个仓储区。高耸的货架像沉默的巨人,承载着我们的命脉。曾经我以为只要把它们填满就够了,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每一天的清醒看护。

  “林越。”苏晨在远处叫我,“这批罐头标签模糊,生产日期看不清,怎么办?”

  我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铁皮罐。表面涂层有些剥落,编码区域被一道划痕覆盖。

  “不能确定时间的,一律视为高风险。”我说,“单独存放,暂不启用。等我们建好恒温干燥仓,再决定是否开罐检测。”

  他点头记下,把罐头放进待处理箱。

  我们继续推进分类工作。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查验一个记录,节奏逐渐稳定。我穿插其间,协调分工,调整优先级。

  两小时后,食品区初步清理完成。临期限物资集中堆放,正常批次按新规则重新上架,报废品码放整齐等待后续处理。

  我正核对最后一栏数据,苏晨突然停下动作。

  “发电机那边……”他盯着角落的备用电源舱,“密封条好像有点变形?刚才路过时看到接缝处有细缝。”

  我立刻走过去蹲下查看。黑色橡胶条确实在接口位置微微翘起,可能是温度波动导致老化加速。

  如果密封失效,湿气渗入,电路板腐蚀只是时间问题。

  “今晚必须更换。”我说,“库存还有几根?”

  “还有两套。”他翻了下手边清单,“上次采购多备了一组。”

  “换上新的,旧的留样分析原因。”我站起身,“明天我要检查所有舱室的密封状态,不只是电源舱。”

  他应声去拿工具包。

  苏瑶提着检测仪走来,“抗生素初步筛查完成,三分之一下调为观察级,建议两周内替换。”

  我点头,“列入采购预警名单,等外部环境允许,第一时间补货。”

  她记下后,看了我一眼,“你觉得……我们还能撑多久?”

  我没有直接回答。

  “不是撑多久的问题。”我说,“是能不能一直保持清醒。今天发现的是食物、工具、电力。明天呢?空气循环系统?净水装置?我们不能等坏了才修,得学会提前看见裂缝。”

  她静静听着,然后轻轻说:“那我们就一条一条补。”

  我看了看表,清晨五点零七分。天还没亮,风声依旧拍打着外墙。

  但我们已经在动了。

  “继续。”我说,“b区工具柜还没清完,c区滤芯更换要监督过程,确保操作规范。”

  苏晨正拿着新密封条蹲在电源舱旁,听见后抬头,“明白。我会全程录像存档,以后当教学样本。”

  我走到操作台前,拿起那份守则草案,在末尾添上一行:

  **所有维护行为必须可追溯,责任落实到人,执行留痕。**

  笔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安全屋不接受‘我以为’。**

  放下笔时,苏晨正把旧密封条剪下一截,夹进透明文件袋。

  他抬头看向我,“下次巡检,我能带苏瑶一起走一遍流程吗?万一我出任务,她也能顶上来。”

  我说:“不止是她。每个人都得会基本维护。这是生存技能,不是附加任务。”

  他笑了下,没说话,低头继续手上的活。

  我站在操作台前,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灯光稳定地照着水泥地面,映出三个人影,交错在货架之间。

  这一刻,我不是在盘点物资。

  我是在重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