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未知的恐惧:黑暗中的威胁-《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滴答。

  那声音又来了。

  我盯着通风管道出口下方的金属托盘,水痕已经漫过边缘,顺着墙面往下渗。刚才那一声轻响,像是某种信号——不是自然滴漏的节奏,更像是被什么力量刻意引出的一次试探。

  我没有动,只是伸手按下了主控台的录音键,把这段声音录进系统日志。然后调出十分钟前的监控画面。

  屏幕上的影像突然跳了一下,出现几帧模糊的雪花噪点,持续了不到三秒,随即恢复正常。可就在那短暂的中断里,红外线扫描区域闪过一道极细微的波动,位置正好在南侧通风口外沿。

  有人靠近过。

  我立刻接通对讲机:“苏晨,来中央区,带密封板和电焊工具。”

  他几乎是跑着进来的,脸上还带着刚从休息状态恢复的滞涩感。我没多说,直接把监控回放推到他面前。

  “这不是漏水。”我说,“是外面的人想通过温差让管道结露,制造声音干扰,或者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

  他的手指僵了一下,但很快稳住,开始拆卸通风管接口。动作比前两天利落了许多,不再反复确认螺丝是否拧紧,而是按照标准流程一步步推进。

  “加装挡板后切换备用循环模块。”我一边说着,一边手动关闭主通道阀门,“今晚起所有非必要通风线路全部封闭,空气过滤走b路线。”

  苏晨点头,蹲下身接线。焊枪亮起时,光影在他眼底一闪而过。

  我们谁都没提昨晚的事。咖啡喝完了,静语时段也执行了,可那种平静像一层薄冰,稍微有点震动就会裂开。现在,冰面破了。

  半小时后,通风系统重新稳定运行。我正准备归档处理记录,耳机里传来一声短促的蜂鸣——屋顶拾音器阵列自动捕捉到异常频段。

  “有动静。”我立刻放大音频波形图。

  一段低沉的敲击声浮现出来,间隔非常规律,十七秒一次,持续两分钟,然后戛然而止。不像风刮金属,也不像动物碰撞围栏,更像是……手指或工具轻轻叩击钢板的节奏。

  我调出南墙外摄像头的慢放画面。积雪表面有一处塌陷,形状不规则,但边缘能看出轻微拖拽痕迹。有人曾在那里停留,贴着墙根蹲伏,可能还在观察监控探头的角度。

  “不是误入。”我对苏晨说,“对方知道避开热感应区,懂得利用环境遮蔽行踪。至少有一次实地踩点。”

  他站在操作台旁,握着数据板的手微微收紧,但没说话。

  我转头看向医疗区方向。苏瑶正站在药品柜前,听到声响后猛地回神,手一抖,差点打翻一瓶药剂。她迅速把它扶正,却没有放回原位,而是拿在手里看了几秒,才重新归类。

  我知道她在怕什么。

  这种安静太危险了。没有明确攻击,没有正面冲突,只有零星的声音、湿痕、信号干扰。它们不成体系,却又彼此呼应,像一张正在慢慢收拢的网。

  “从今晚开始,启动双人交叉巡检。”我打开值班表编辑界面,“每两小时一轮换,一人负责监控室值守,一人巡查生活区与设备舱。所有上报必须附带视频或音频证据,禁止凭感觉判断异常。”

  苏晨皱眉:“万一真是错觉呢?浪费时间不说,还可能触发误警。”

  “那就让它暴露出来。”我说,“我们不怕发现问题,怕的是把问题当成幻觉压下去。”

  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低头看着自己刚提交的维修日志,沉默了几秒,最终点了确认。

  “我申请值第一班。”他说。

  “不行。”我直接否决,“你今天已经连续工作十一个小时,再熬夜会影响判断力。疲劳状态下最容易出错,也最容易被误导。”

  他张了嘴还想争辩,我抬手打断:“这不是信任问题。是规则。你昨天还亲手写了‘维护行为必须可追溯’,现在更要遵守。”

  他喉结动了动,终于松开手里的笔。

  苏瑶走过来,把一份检测报告放在我手边。“空气样本分析结果出来了,二氧化碳浓度正常,但颗粒物中有微量有机残留,成分接近人体皮屑或织物纤维。来源不确定,可能是外部渗入。”

  我盯着那行数据看了两秒,关掉页面。

  “说明他们不止来了一次。”我说,“而且很可能接触过外墙或通风口附近。”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窗外的风刮得更急了,拍打着加固层发出闷响。主控屏上,各区域绿灯依旧亮着,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可我们都清楚,真正的威胁从来不会写在警报条上。

  “你觉得……”苏瑶忽然开口,声音很轻,“他们是冲着物资来的吗?”

  “不一定。”我盯着屋顶拾音器的波形图,“如果是抢夺,早就强攻了。这里没有重型武器,门禁也不是完全不可破。但他们选择隐蔽接近,制造微小扰动,更像是在侦察,或者……测试我们的防御节奏。”

  她抿了抿唇,没再问。

  我又看了一遍巡检安排,把我的名字填进最后一班。凌晨三点到五点,最易犯困的时间段。

  “你们按新表执行。”我说,“发现任何异常,先录像再汇报。我不希望再有人因为紧张而误触应急开关。”

  苏瑶低头应了一声,转身去准备夜间用药包。

  苏晨站了一会儿,忽然说:“那个敲击声……会不会是求救信号?比如有人被困在外面,想引起我们注意?”

  我摇头:“求救不会有这么精确的间隔。而且,真有人被困,早该大声呼喊了。这是试探,不是求助。”

  他没再说话,默默收拾工具包。

  我让他先去休息,自己留在主控台前重播那段录音。一遍,两遍,三遍。每一次都记下波形峰值的位置和衰减曲线。

  直到第四遍,我发现了一个细节——第二次敲击之后,背景噪音里有一丝几乎不可闻的摩擦声,像是布料蹭过冻硬的地面。

  我暂停播放,标记时间戳,准备明天用定向麦克风重点监听该区域。

  这时,耳机里传来苏瑶的声音:“第一轮巡检完成,生活区无异常。”

  “收到。”我回应,“下一组准备接替。”

  屏幕上,摄像头扫过空荡的走廊,灯光均匀铺展,看不出任何异样。可我知道,在那些光线照不到的角落,在墙体与地面交接的阴影处,有些东西正在悄然逼近。

  我不是没想过彻底清查外围。但贸然外出等于放弃主场优势,一旦遭遇埋伏,连退路都没有。

  所以只能等。

  等他们再次出现,等他们露出更多痕迹,等我能确定这是一次孤立事件,还是更大行动的前奏。

  我摘下耳机,换上一副降噪耳塞,重新连接拾音系统。这一次,我把灵敏度调到最高。

  屋内很静。

  但我能感觉到,黑暗中有人也在听着。

  听着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我们的每一次按键声。

  他们在学我们。

  就像猎手熟悉猎物的作息。

  我打开记录文档,输入一行新指令:

  【明日九点,尝试接入旧频段接收器,搜索周边无线电信号。】

  刚保存完毕,耳机里突然传出一声短促的撞击音。

  不是敲击,也不是风声。

  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一次轻微碰撞,来自东侧排水沟方向。

  我立即调取对应摄像头,画面清晰显示沟盖板边缘有细微移位,原本压住它的冰块碎裂成两半,散落在旁边。

  有人动过那里。

  而且就在刚才。

  我抓起战术手电,却没有起身。现在出去只会落入对方设好的节奏。

  我按下通讯键,声音平稳:“苏晨,检查东侧地网传感器读数。如果发现异常位移,启动c级警戒预案。”

  “明白。”他很快回复,“数据正在同步……等等,传感器显示十五秒前有过震动波,持续四点三秒,振幅低于预警阈值,系统未触发报警。”

  “手动标记该时段为可疑区间。”我说,“从现在起,每小时做一次历史数据比对,看是否有重复模式。”

  挂断后,我靠在椅背上,盯着主屏幕。

  绿灯依旧亮着。

  可我知道,安全屋的边界,已经开始被人一点点触碰。

  而我还不能反击。

  因为我不确定外面到底有几个,带着什么装备,目的究竟是掠夺、窥探,还是别的什么。

  我只能守。

  守在这里,守住电源,守住门锁,守住每一寸已经被我们掌控的空间。

  耳机里,那段十七秒的敲击声又开始循环播放。

  我闭上眼,听着。

  像在听一场无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