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有眼不识泰山-《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如今我已是不怎么回家了!”

  “怎么了,是那两个小兔崽子不长眼的惹到您了?”

  一边是救命恩人,一边是没什么感情的后妈生的弟弟。

  姜格会偏向哪边,不言而喻。

  “倒也不是这样,我近来想烧些青砖去卖,去集市上打听了一圈,发现......”

  杜若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这我完全不知情啊!若是知晓,定不会让他们这么干的!”

  姜格瞠目结舌的看着杜若。

  他最近因为划分土地、安顿流民,还有发愁将士们过冬等问题,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关注他们。

  以前他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他们不闻不问的。

  如今当了一个芝麻大点的官,便全都贴上来了。

  可惜大景朝以孝治国,特别是当官,最注重名声。

  他还真不能不管老头子,便同意让他们搬迁过来了。

  这才来多久啊!

  就给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若不是杜姐告知,他还被蒙在鼓里呢。

  想到这里,姜格危险的看向身边的蔡良才:

  “我不知晓,难道你也不知道吗?”

  “下官...下官......”

  蔡良才欲哭无泪,他要怎么说呢。

  直接跟上官说:大人,你家里有人利用你的权势垄断市场,排挤其他商户吗?

  如果这事是上官默认的,或者示意的,他这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若是上官本不知晓这事,他去揭发了,上官的家里人记恨上他又当如何?

  毕竟他们才是一家人,总有和好的一天,那时他便里外不是人了。

  “是什么?你连这都不知知晓?还是故意知情不报?”

  姜格眯了眯眼睛。

  他需要总揽辉山的一切大小事务,使然是忙得脚不沾地。

  那这些属官便是他的耳朵和眼睛。

  如若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太多了,已经影响了使用功能,他是不介意换掉的。

  “下官这不是以为...以为大人您是知晓的......”

  “行了!这事我等会再跟你说。”

  姜格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已经不想听了。

  他连差事都不给那两个废物安排,怎么可能允许秦氏打着他的旗号欺压百姓?

  “杜姐,这事您就放心去干吧,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这些逃荒来的流民口袋里没什么钱,若是能用力气换砖头,也是一件造福百姓的事情。”

  反观家里那几个蠢货,竟然故意炒高青砖的价格,与民争利。

  他们知不知道,这是冬天能救命的东西!

  简直其心可诛!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杜若松了口气,她还想在辉山长住呢,可不想把一把手得罪了。

  ......

  “原来杜姐您这么厉害啊!以前还是当兵的,都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回去的路上,徐瓦都在低头哈腰的跟杜若道歉。

  翻来覆去都是那两句话,什么有眼不识泰山,什么罪该万死,但是就是不说到点子上。

  杜若牵着女儿的手,沉着脸走在前边,都没搭理他。

  一直快到分别的路口,见杜若依旧不为所动,脸上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

  徐瓦这才咬了咬牙道:

  “为了赔罪,小人愿意给杜姐办一件事,以后杜姐直接吩咐就行!”

  徐瓦是手里有点小权的基层将士,这自然不是一句空话。

  杜若这回总算停住了脚步,似笑非笑道:

  “这还有点意思!”

  既然知道了姜格的态度,杜若自然不惧许家。

  今日刚好是开集的日子,娘俩下午便去集市上兜售自己的青砖了。

  “卖青砖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卖青砖!开荒一亩地换八百个青砖!”

  “不用花银子、不用花粮食,只要来干活,就能换青砖!”

  “卖青砖......”

  娘俩在街头扯着嗓门叫喊,很快身边就围了一圈的人。

  此时已经九月下旬,马上进入十月份了,天气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早上起来,能看到草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若是稍不注意便会染上风寒。

  这个年代,染上风寒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有钱有粮就抓药,啥也没有就靠命扛。

  扛过去了皆大欢喜,扛不过去,那就过不去了。

  而这些流民当中,没有几个是有钱有粮食,能够去抓药的。

  不少原先只顾着开荒,还住在棚子里的人早就后悔了。

  流民的保暖衣物又稀缺,有些人别说破被子,就连破袄子都没有。

  不少人里面穿着破烂的单衣,外面披上一件干草拼接成的衣服,便也算冬天的装备了。

  夜里和衣躺下,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干草,便也睡了。

  只是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不少人晚上冻得睡不着,只能起来生着火堆熬到天亮。

  挖一个能保暖的窑洞,已经成了许多人迫在眉睫的事情。

  可惜周围的山石,已经被上一批挖窑洞的人抢先背走了。

  现在去找,只能找到一些圆圆滚滚的小石头,根本不适合砌门窗。

  毕竟窑洞的门窗可是要承重的,需要堆叠整齐结实。

  圆滚滚的石头,注定就不适合堆砌。

  于是,买一些青砖自然就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可惜许家的青砖太过昂贵,让人望尘莫及。

  就连一些有家底的人,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毕竟这世道肉眼可见的越来越乱,挣钱越来越难,物资越来越珍贵…

  大家都节衣缩食的过日子呢。

  都想留着家底,好熬过这灾年。

  如今听到杜若这的青砖不要钱、也不要物资,自然一窝蜂的围过来了。

  不就是卖力气吗?

  谁还没有一把子力气了!

  “这是真的吗?只要开荒便能换青砖?”

  “真的不要钱?”

  “开一亩地,真能换八百个青砖吗?”

  “你这有多少青砖啊?是现成的砖吗?”

  “就是,咱们如今可是急需青砖呢,要现成的!”

  “明年的砖可不要!”

  “就是就是!”

  ......

  大伙熙熙攘攘的推搡着围过来,你一句我一句的。

  杜若听得耳朵疼,忍不住吼了一嗓子道:

  “肃静!”

  “都给我安静一点!”

  “都听我说......”

  “肃静!谁再吵嚷,我就不卖砖给他了!”

  杜若这话一出口,大家霎时安静了下来。

  “青砖是现成的,目前我手上有四万块左右。”

  第一批的青砖开出来有两万一,第二批还要几天才能开窑,不过她估摸着数量应该差不多。

  可惜她当时挖来的风化土用完了,暂时没法烧制第三批。

  话音刚落,大家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杜若。

  “开荒一亩地,换八百块青砖,这八百块青砖是按天给的。

  每天给一点,直到把这八百块用完!

  当然,若是一亩地没开完,那是得不到八百块青砖的。”

  “另外说一下,我的地都是平整肥沃的草地!”

  一个成年男人,强度拉满,开荒一亩地大约需要10—15天。

  具体需要多少天,主要受地况影响。

  若是平整的草地,那开荒就比较快。

  只需要除去杂草,就地焚烧,然后把地挖开就行。

  若是山林,则需要先砍伐树木。

  接着把树木和杂草堆放在一起焚烧,然后挖掉地里所有的树根,最后再把地挖开。

  且挖地的时候,还受到土质的影响。

  若是土质肥沃,比较蓬松,挖起来就不太费力。

  若是硬土,且沙石多,那挖起来就费劲多了。

  杜若的那块地都是平整的草地,土质也好,差不多十天就能开出一亩地来。

  至于为什么不是按天数来计算,自然是为了提防那些偷懒、出工不出力的人。

  她是按施工进度付青砖的,管你偷懒不偷懒,只要活干完了就行。

  听见这话,众人顿时沸腾了。

  一个小型窑洞(宽约3米,高约3米),堆砌一个拱形的门,大约只需要一千五百块的砖头。

  一亩地八百块青砖,只需要开两亩地就够了。

  大家多是拖家带口来的,夫妻或者兄弟齐上阵,加上老人和小孩帮忙除杂草,十天开两亩地,完全没问题。

  “那妇人呢?妇人能去开荒吗?”

  “对啊!要妇人开荒不?”

  “家里的老人和小子们能去帮忙吗?”

  “可以一家人一起去的吧?”

  ......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一脸殷切的看向杜若,希望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都可以,我不管你们是几个人来开荒,又是谁和谁搭伙一起开荒,我只看地有没有开出来。

  一亩地算八百块青砖,至于怎么分配,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她才没闲工夫管他们这些事情。

  有那功夫,她还不如多去挖一点风化土回来烧砖呢。

  一亩地八百块青砖,她有四万块,大约能开出五十亩地来。

  而她烧这么多青砖,也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可比自己开荒划算多了。

  她就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开一亩地也需要五天的时间。

  两个月一共六十天,她顶天了,也只能开十二亩地出来。

  而且烧砖还能偷懒,后面看火的时间是比较轻松的,平均下来,并没有那么累。

  开荒的话,那真是一刻都不得停歇的。

  所以这笔买卖对她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怪不得技术工吃香呢,!

  若是她不会烧制青砖,那就得自己开荒了,

  “好了!有意愿去开荒的人都开始排队,我一个个给你们登记!”

  很快,集市上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排队的流民们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家里谁去出工 ,这段时间要怎么分配。

  毕竟月底可能就下雪了,他们开荒换青砖的同时,还得挖窑洞。

  只有青砖、没有窑洞,也住不了人啊!

  就在杜若估算着人数已经差不多,准备停下的时候,人群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怒喝声。

  “大胆!谁许你在这里卖青砖的!”

  只见迎面走来两个青年和一个中年妇人,正怒视着她。

  好似她犯下了什么天大的罪过一样。

  “怎么,大景哪条律发规定了,民户不能卖青砖不成?”

  杜若嗤笑一声,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继续道:

  “好了!暂时就统计这么些人。”

  杜若看了这些人一眼,才又道:

  “我人就住在附近的小溪村,明早卯时正刻在小溪村的路口等你,带你们去地里,过时不候!”

  “至于你们最关心的青砖,自然是等明天下工的时候,再把明天的青砖发给你们!”

  这会大家的信任度不够,真要等一亩地都挖完了再付工钱,大家可能会有怨言。

  倒不如按日结算,还能激励人心。

  “我说的话,你权当耳旁风吗?谁许你在这里卖青砖的?”

  见这小妇人都没搭理自己,秦氏终于急了。

  自从继子当上知事后,她便在这辉山横行霸道惯了,买东西不付账,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突然来了一个硬茬子,秦氏一时之间还真不知该如何反应。

  “你说的话?你谁啊?说话这么值钱!”

  杜若估摸着,这应该就是姜格的继母了。

  古代以孝治国,对名声和孝道很看重。

  特别是当官的,名声跟自己的官运,有时候是息息相关的,除非你背景够硬。

  姜格摊上这么一个后妈,也是倒了八辈子霉。

  听见这话,秦氏左边的一个少年坐不住了,站出来吼道:

  “大胆!我娘可是姜知事的母亲。”

  “你们做的这些事,姜知事本人知道吗?若是他知道了,会放过你们?”

  “你...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今天就教你做人!”

  那少年说着,挥着手中的木棍就冲了过来。

  杜若眼睛都没眨一下,随手便接住了他手中的棍子,毫不费力的把木棍夺了过来。

  接着举起木棍,一下下的抽在了他的身上,每一棍子,都用了全力。

  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很快,便满大街都是许承祖的嚎叫声了。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帮你哥哥啊!”

  见长子被打得嗷嗷直叫,次子却举着棍子犹豫不前,秦氏终于急了。

  “阿娘,我...我害怕!”

  许承业看着被打的满地打滚的大哥,不禁后背发凉,他没吃过这样的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