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江南药膳学堂,后院的梧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叶缝洒在 “旧食谱展示区” 的玻璃柜上,里面摆着苏软桃母亲的旧食谱,泛黄的纸页上,娟秀的字迹还清晰可见。苏软桃刚上完 “江南药膳历史” 课,学员林晓月就追了上来,犹豫着开口:“姑娘,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道该不该问。”
“你说,” 软桃停下脚步,笑着看着她,“有什么困惑就说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我昨天帮着煮‘莲子百合羹’,有位学员说‘该按老方子来,不能随便改’,可我觉得,要是客人不爱吃,改改口味也没什么,” 林晓月皱着眉,“我就想知道,做药膳到底该守着旧方子,还是该创新啊?我怕改了方子,就丢了初心。”
软桃拉着她走到展示区前,指着母亲的旧食谱:“你看,这是我娘当年的方子,上面写着‘莲子百合羹,冰糖少许’,可我到了京城,发现京城客人不爱太甜,就减了冰糖的量,加了点银耳,客人反而更
        “你说,” 软桃停下脚步,笑着看着她,“有什么困惑就说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我昨天帮着煮‘莲子百合羹’,有位学员说‘该按老方子来,不能随便改’,可我觉得,要是客人不爱吃,改改口味也没什么,” 林晓月皱着眉,“我就想知道,做药膳到底该守着旧方子,还是该创新啊?我怕改了方子,就丢了初心。”
软桃拉着她走到展示区前,指着母亲的旧食谱:“你看,这是我娘当年的方子,上面写着‘莲子百合羹,冰糖少许’,可我到了京城,发现京城客人不爱太甜,就减了冰糖的量,加了点银耳,客人反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