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 ## 第26章 桃记正开,暖香引客满 深秋的朱雀街还浸在薄霜里,天刚蒙蒙亮,青石板上就落了层浅淡的白,像撒了把碎糖。苏软桃裹着春杏新缝的厚布衫,踩着布鞋往小馆跑,怀里揣着那块“正式开业”的桃木牌——木牌是萧璟渊让人按江南样式做的,边缘刻着缠枝桃花纹,还留着淡淡的木香,是她前一晚反复摩挲到发烫的宝贝。 “吱呀”一声,朱红木门被推开,暖黄的晨光涌进铺面,照亮了里面整齐的桌椅:靠窗的位置摆着张方桌,铺着张阿婆送的浅蓝绸缎桌布,桌角压着个青瓷瓶,里面插着两枝绢制桃花(萧璟渊说“虽非花期,也得有江南的样子”);中间四张木桌擦得锃亮,筷子笼里码着新削的竹筷,每个醋碟都洗得能映出人影。 苏软桃踮起脚,把桃木牌挂在门楣上,指尖拂过“桃记小馆”四个字,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既盼着客人来,又怕自己做得不够好,砸了母亲的招牌。她正对着木牌深呼吸,身后就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带着淡淡的墨香。 “在跟木牌说话?”萧璟渊的声音带着笑意,他穿着件月白常服,领口绣着细巧的银线暗纹,手里提着个素色布包,布角还沾着点江南的桂花香,“我来晚了?” 苏软桃回头,看到他的瞬间,心里的紧张先散了一半:“阿渊?你怎么来了?今天不用上朝吗?”她知道萧璟渊是摄政王,每日早朝从不敢耽搁,昨天提了句“明天开业”,也没指望他能来。 “陪你开业,比早朝重要。”萧璟渊把布包递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捧新采的桂花,花瓣还带着晨露的湿气,香气瞬间漫开,像把江南的秋天搬进了小馆,“张阿婆托江南同乡捎来的,说‘软桃开馆,得用最好的桂花’,让你煮茶待客。” 苏软桃捏起一瓣桂花,指尖沾着凉意,眼眶却有点热——张阿婆在江南时就常帮她,到了京城,还记着她的开业日子。她把桂花小心地放进陶罐,抬头对萧璟渊说:“谢谢你特意跑一趟,还帮我带桂花。” “跟我还客气?”萧璟渊笑着走进后厨,熟门熟路地拿起抹布擦灶台,“你专心做药膳,引客、收账这些事,我来帮你。对了,我让秦风在街口放了两挂小鞭炮,一会儿响了,能招些客人。” 他话音刚落,街口就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清脆的响声裹着白烟,很快就吸引了路过的行人。第一个停下脚步的是位挎着菜篮的老妇人,头发花白,穿着灰布衫,正是试营业时来过的王阿婆。 “软桃姑娘,开业大吉啊!”王阿婆走进来,从菜篮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笋干,“我家老头子前几天去京郊挖的,晒得干干的,你炖汤时放一把,鲜得很。” “阿婆,您太客气了,快坐,我给您泡杯桂花茶。”苏软桃赶紧接过笋干,塞进后厨的竹筐里,转身就去煮茶。春杏也赶来了,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蒸好的红糖馒头:“姑娘,我娘说‘开业得吃甜,讨个好彩头’,给您和客人当点心。” 客人越来越多,像被小馆的香气勾来的:绸缎铺的张老板穿着藏青长衫,带着伙计来捧场,说“软桃姑娘,我订三碗当归羊肉汤,伙计们也尝尝鲜”;茶叶铺的刘老板提着罐新炒的龙井,笑着说“用你的桂花,配我的龙井,煮壶桂花龙井,客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