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们想跟你讨口水喝-《农村厨子被质疑?我反手端国宴!》

  送走了叶嫂子,张远掂了掂手里那沓厚实的钞票,心里头沉甸甸的。

  一万块。

  对于如今的他来说,不算一笔惊天动地的巨款,但这份分量,却远超金钱本身。

  “呼……”

  张远长出了一口气,将钱妥善地放好。

  他走到院子里,看着刚刚送来的崭新大冰箱,心里头琢磨开了。

  叶嫂子家的婚宴,不光是要好吃,更要的是个“面儿”。

  亲家那边是城里人,眼光肯定刁钻,寻常的农村大席菜式,怕是入不了人家的眼。

  叶嫂子也正是愁这个,才会被那个所谓的“城里老师傅”拿捏住。

  所以,自己这顿席,必须得拿出点真东西。

  他寻思着这事儿得跟水友们说一声。

  他把手机支架架好,擦了擦镜头,熟练地打开了直播间。

  “嘿,兄弟们,我,你们的远哥,回来了啊!”

  熟悉的开场白,直播间的人气瞬间就开始往上涨。

  【前排出售瓜子花生矿泉水,坐等远哥整活儿!】

  【远哥,你身后是新买的冰箱吗?】

  张远看着滚动的弹幕,笑了笑。

  “兄弟们眼尖啊,没错,新买的冰箱到了,以后可以给大家展示更多需要冷藏保鲜的菜了。”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说道:“今天开播呢,主要是想跟大家宣布个事儿。”

  “我,接了个大活儿!”

  他把叶嫂子家请他去做婚宴大席的事儿简单一说。

  【婚宴大席?卧槽,远哥牛逼啊!】

  【可以可以,就喜欢看远哥做大席!】

  张远接着说道:

  “这活儿呢,有点特殊。”

  “主家要求不低,我也跟人说好了。”

  “标准是两千块钱一桌,八个凉菜,八个热菜,主打一个正宗川菜系!”

  【啥玩意儿?我没听错吧?两千一桌?!】

  【我靠!这标准……是我们村里能有的吗?我们这儿八百一桌都算顶天了!】

  【八凉八热,还是全套川菜?远哥你这是在平安村,不是在蓉城啊!】

  【主播别吹牛逼了,你知道川菜有多少种味型吗?别到时候把人家婚宴给搞砸了!】

  倒不是水友们不相信张远的厨艺,实在是这个要求听起来太离谱了。

  看着弹幕里的各种质疑,张远一点也不慌,反倒是乐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兄弟们,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放心,正宗不正宗,地道不地道,到时候你们看直播就完事儿了!”

  话是这么说,但张远心里清楚,这次的挑战确实不小。

  关掉直播,他没有急着去写菜单,意识沉入脑海。

  “系统。”

  一个淡蓝色的光幕瞬间在他眼前展开。

  他意念一动,翻开了菜谱。

  果然,菜谱按照全国各大地域菜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鲁席、川席、粤席、淮扬席……琳琅满目。

  他直接点进了“川渝大席”的分类。

  “叮——”

  一声轻响,一个崭新的页面展开。

  【川渝喜宴十六道标准席(八冷八热)】

  每一道菜后面,都跟着一连串密密麻麻的小字。

  从主料的炮制方法,再到火候的精确控制,甚至连装盘的样式都写得一清二楚,堪称保姆级教程。

  张远看得是心潮澎湃。

  “呵,有这玩意儿在手,还怕个锤子!”

  他当即就按照系统菜谱里的搭配,再结合叶嫂子亲家的口味偏好,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

  张远把菜单初稿交给了叶嫂子等回复。

  他从新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好的桂花酿,又抓了一把炒花生米,舒舒服服地躺在院子里的凉椅上,再次打开了直播。

  “兄弟们,远哥又回来了。”

  “菜单弄得差不多了,歇会儿,喝一口。”

  镜头里,张远优哉游哉地抿了一口冰凉的桂花酿,又“嘎嘣”嚼碎一粒花生米。

  那惬意的模样,让直播间的水友们羡慕得不行。

  【我靠,远哥这小日子过得,神仙一样啊!】

  【新冰箱,桂花酒,躺椅小风,还有狗,人生巅峰了属于是。】

  【馋死我了,远哥的桂花酿卖不卖啊?上链接!】

  张远嘿嘿一笑,正准备跟水友们吹吹牛,他脚边趴着的小土狗旺财,突然“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旺财的耳朵竖得笔直,喉咙里发出一阵低沉的“呜呜”声。

  “旺财,咋了?”张远坐直了身子。

  他家的旺财平时很温顺,从不乱叫,只有碰到陌生人的时候,才会是这副模样。

  “汪!汪汪!”

  旺财冲着门口的方向,猛地叫了两声。

  只见院子的栅栏门外,不知何时,站了两个人。

  一个看上去年纪稍长,穿着一身半旧的白色短袖衬衫和深色长裤,脚上一双布鞋。

  他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国字脸,寸头,身体站得笔直。

  这两人,怎么看都不像是村里人。

  张远安抚地拍了拍旺财的背,示意它安静下来,然后站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两位,找人吗?”

  那个年长的老者脸上露出歉意的微笑。

  “小伙子,你好。”

  “我们想跟你讨口水喝,你看方便吗?”

  “嗨,多大点事儿。”张远一听是这事,立马就把院门打开了。

  “方便,太方便了。”

  “快进来歇歇脚。”

  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谁家没个需要搭把手的时候。

  “谢谢你了,小同志。”老者点点头,和那个国字脸青年一起走了进来。

  国字脸青年一进院子,目光就飞快地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张远和他身边的旺财身上。

  张远也不在意,他直接走到院子里的老井旁边,拿起水桶和绳子,“哗啦啦”地就打上来一桶清冽的井水。

  “两位,别喝自来水,那水有味儿。”

  张远一边说,一边给他们一人倒了一大碗。

  “尝尝我们这井水,刚打上来的,凉快!”

  老者接过碗,也没客气,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碗,长舒了一口气。

  “好水啊!清甜,解渴!”

  “你们坐,我给你们搬椅子。”张远又从屋檐下搬了两张椅子过来。

  “不用忙活了,小伙子。”

  老者摆摆手,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远这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农家小院。

  “你这院子不错啊,看着就敞亮。”

  “瞎拾掇的。”张远笑了笑。

  老者坐在长凳上,笑着问道:“看你这日子过得挺悠闲,是常住村里吗?”

  “对,土生土长的平安村人。”张远也坐了下来,顺手又给旺财挠了挠下巴。

  “哦?”老者似乎来了兴趣。

  “那……你觉得,咱们这平安村,现在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也有点突然。

  那个国字脸青年闻言,也下意识地看向张远,眼神专注。

  张远愣了一下,他看了看眼前这个气质不凡的老者,又想了想这个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好或者不好。

  他沉吟了片刻,很实在地说道:“怎么说呢?不算好,也不算坏吧。”

  “哦?怎么个不算好,又怎么个不算坏?”老者追问道,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感兴趣。

  张远抓了抓后脑勺,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说它不算坏呢,是因为咱们这儿靠山吃山,空气好,水土也还行。”

  “自家种点菜,养几只鸡鸭,饿是肯定饿不死的,日子过得也清静。”

  “那……不算好的地方呢?”老者问道。

  张远叹了口气,这一下,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要说不好的地方,那可就多了去了。”

  他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落起来。

  “头一个,就是电。”

  “咱们村这电网,老旧得不行,三天两头停电,尤其是一到夏天,家家户户开空调,用电一多,‘啪’一下,就跳闸了。”

  “你看我这新冰箱,买回来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停电久了,里头的东西全得坏了。”

  “第二个,就是水。”张远指了指院子角落的水龙头。

  “自来水是通了,可那水管出来的水,那股子铁锈味儿混着漂白粉的味儿……一言难尽。”

  “烧开了,水垢厚得能刮下来一层白面面。”

  “所以啊,我们村里现在,喝水做饭,基本上还是靠各家的井水。”

  老者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已经不见了。

  他身边的国字脸青年,更是眉头紧锁。

  张远没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变化,他想到了村里人最头疼的事,继续说道:

  “还有啊,就是路!”

  “大爷,您二位进来的时候也看见了吧?”

  “就村口通到镇上那条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坑坑洼洼的,都多少年了。”

  “骑个电动车都得把腰给颠散架了。”

  “年年都说要修,年年都没动静。”

  “村里人想往外卖点山货,或者外面的人想开车进来,都费劲!”

  一口气说完,张远端起自己的碗,也喝了口井水润润嗓子。

  他说的这些,都是平安村村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糟心事,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大家生活的问题。

  院子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者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小伙子,你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张远一摊手,理所当然地说道:“那可不?这有啥好撒谎的。”

  “不信您去村里随便找个人问问,说的都跟我这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