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件大事、武举先开!-《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

  太极殿内,群臣肃静。

  所有人的脑海里面都在思索李元吉说出的话语,一时间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说话。

  他们全都被李元吉这个想法给惊呆了。

  哪怕一个县驻扎一千兵马,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全部驻扎下来,也需要一百五十五万一千兵马。

  大唐现在哪里凑得出来这么多的府兵?

  那可是一百五十五万一千兵马,不是一百五十五万一千头猪。

  若是一百五十五万一千头猪,那反而还简单了。

  但是,最近几日他们已经都熟悉了李元吉的脾性,知道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跟李元吉唱反调的。

  杜氏前车之鉴仍在,根本就没有人敢冒头辩驳,可不说又不行,一个个话语憋在心里,憋的满头大汗。

  最终仍旧是裴世矩仗着年龄大,内心叹了一口气,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此安排不妥。”

  李元吉淡淡问道:“哪里不妥?”

  裴世矩道:“敢问陛下,若是每县驻扎兵马,规模几何?上县、下县人数是否相同?”

  李元吉早就已经想清楚了,当即就说道:“每县兵马三到五万不等,视各县位置而定,而不是依照各县规模而定。”

  “什么!!!”

  群臣一脸震惊,闻言大哗,嘴巴张的足以吞下一个鸭蛋,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个县竟然要驻扎三到五万兵马?

  这怎么可能?

  那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驻扎下来岂不是至少要四千六百五十万三万兵马。

  四千六百五十三万兵马?

  大唐如今总共才多少人?

  就算大唐人人皆兵都招募不出来这么多人!!

  陛下到底是在想什么?

  莫不是疯了?

  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够想的出来?

  寂静。

  沉默。

  群臣像是一只只呆头鹅一样看着李元吉,一时间脑海里面一片空白,李元吉这话语说的实在是太大,大的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以至于根本就没有人想到怎么接话。

  就算是站出来的裴世矩此刻脑瓜在也是嗡嗡作响,一时间更是都分不清自己是在上朝,还是在做梦。

  四千多万兵马?

  别说是如今的大唐,就是当初的大隋都整不出来这么多的人。

  哪怕现如今全天下养的猪加起来都凑不出四千多万头。

  “陛、陛、陛下……”裴寂哆哆嗦嗦的开口,这种异想天开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人能够做出来的。

  李元吉望着所有人的样子,噗嗤一下笑了起来:

  “哈哈哈!!”

  “亏你们都是世家出身,瞧瞧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子。”

  “区区四千六百五十三万人就把你们吓的说不出话来了!”

  区区?!

  群臣呕的眼珠子都瞪凸了出来。

  裴寂刚喘匀的一口气又瞬间憋的不上不下。

  裴世矩更是好悬一口老血没有喷出来,这是人说的话吗?

  下一秒。

  裴世矩也顾不上冒犯不冒犯李元吉了,当即强提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口气,直言道:

  “陛下,你这是异想天开!”

  “别说是三万人,哪怕就是每县驻扎一千兵马都做不到,完全不可行。”

  “这些人若是驻扎在县城之中,就完全脱离了生产,等于大唐每户都缺少了一名壮劳力,家家年收粮食都要减少,更是直接降低了国家的租税和庸税。”

  “陛下今日就是斩了老臣,老臣也要绝对不同意。”

  裴世矩越说越是激动,整个人吹胡子瞪眼,完全一副豁出去的样子,照李元吉这样的安排,大唐都要被折腾完蛋了。

  这已经不是在折腾世家的事情了,而是纯粹在折腾天下,比之杨广都不如。

  裴世矩一席话惊的整个朝堂瞬间死寂一片。

  其余朝臣心里面赞同裴世矩的话语,但是看着上面面无表情的李元吉又内心恐惧,一时间僵在了原地。

  正此时。

  “呵!”李元吉冷笑了一声,“朕几时说过要征召大唐府兵了?”

  嗯?

  群臣闻言一愣,不征召大唐府兵?

  什么意思?

  裴寂、王扬、裴世矩等人也都听的一愣,但是立刻就想到了殿外那些长矛兵以及剑士们,心头俱都是一突,难道?

  “朕起兵争位之初就没有用过任何府兵,现在仍旧不会使用任何一个府兵。”

  “你们也不用在心里面猜测,去想朕哪里找来的那么多的兵马?更不用去猜想朕到底有多少兵马。”

  “朕今日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朕的兵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群臣一脸惊疑。

  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这怎么可能!

  兵马又不是路边的野草,说长就长,还要多少有多少?!

  “你们信也好,不信也罢。朕也就只说这一次。”

  “朕不是一个喜欢解释的人,府兵我是不会动用一兵一卒,但是大唐一千五百五十一县必定进驻兵马。”

  “你们若是不信,那就睁大你们的眼睛好好看着就行,朕对你们的要求不多,吩咐你们传达的政令,只要求你们及时传达就行,仅此一点。”

  “这一点要求,不算难吧?中书令?”

  李元吉一口气将话语说了出来,末了直接看向了裴寂。

  裴寂心头一突,暂时压下了脑海里面翻涌的思绪,急忙回道:“不难。一点都不难。臣等必定竭尽全力,保证天下各道州县政令通常,传达及时,必不会误了陛下的大事。”

  虽然不清楚李元吉到底有什么样的底气说这样的话语,但是裴寂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边上的裴世矩怔怔的望着李元吉,他感觉李元吉根本就不像是在说话,话语里面充斥满了信心。

  那不是一种踌躇满志的信心,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自信。

  换而言之。

  李元吉有着极为充足的底气,那种底气让李元吉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做到每一县都驻扎三万大军。

  只是,这事情实在是太过于荒谬,裴世矩一时间在内心和理智之间不停的摇摆,想要相信,又不能完全相信,顿了顿开口问道:

  “陛下,兵马的事情臣可以不问,但是这么多大军驻扎各县,粮草、兵器、铠甲、旗帜等等,都该如何拨付?”

  “大唐现如今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粮草、铠甲、旗帜拨付。”

  “哪怕是兵部武库司扩大规模,也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大规模的大军。”

  裴世矩直接就放弃了思索,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后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后勤才是大军一切行动的基础。

  但是,裴世矩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根本想都没想,直接就说道:

  “根本不需要。”

  “你说的那些问题,朕自有安排,你们任何人都不用插手,也不需要插手。”

  “安心做好朕交代的事情就行。”

  李元吉是是第二次对这些人说了,从头到尾他就只有一个意思,做好各自的本分,不要插手、影响他的事情。

  大殿里面这些人都是聪明人,肯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话音一落。

  所有朝臣的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不管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反正所有人都齐齐躬身应诺。

  “臣等遵命。”

  李元吉见此,心情不由的好了几分,当即接着说道:“调动兵马进驻各县这件事,其实只能算是办件事,剩下的半件则是等到朕的兵马进驻各县,大唐目前所有的府兵都将要陆续解甲归田,各自回归地方。”

  此言一出,刚刚还沉默的众人再次哗然。

  “啊?”

  “解散府兵?”

  “这?”

  他们有心想要反对,但是想到李元吉说的这件事的前提是兵马进驻各县。

  如果真的有三万兵马进驻各个县,那么解散府兵也不是问题。

  只是?

  陛下真的能够做到这件事吗?

  “最多一个半月的时间,朕的兵马就能够进驻大唐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所以留给你们的时间最多也就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李元吉说到最后,神色也已经严肃了起来。

  有了系统兵马,府兵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还每年耗费海量的钱粮。

  但是,解散府兵不是小事。

  虽然李元吉看不上府兵的战斗力,但是这帮人毕竟都是接受了长期且正规的军事训练的人。

  若是没有一个妥善的流程,必定会引起府兵骚乱,到时候又是一件件麻烦事。

  大唐的府兵相当于后世民兵加预备役的双重组合,平日里没有任何的酬劳,只有等到结束服役之后,由国家一次性给予一部分的粮食和布匹当做酬谢。

  府兵长期驻守在外,时常牵挂故乡亲人,因此士气普遍不高,唯一使得这些府兵坚持下来的就是对外征战之时,可以允许私人缴获。

  府兵征战之时获得的战利品,除了上缴一部分充公之外,剩余大部分都可以私人截留。

  这也是大唐的一大特色。

  那些游侠恶少年们甚至听到了出征的消息,往往都是自备兵器、马匹,争的头破血流的也要上阵杀敌,为的就是战时缴获。

  这是一种最快的积攒财富,实现阶级跨越的有效途径。

  更不要说,解散府兵等于是在变相的削诸卫大将军们的军权,而这些人俱都出身世家。

  这是一套组合拳!

  先声造势,再削军权,然后倡文断世家根基,最后将世家打落凡尘。

  这一刻,李元吉眼中闪过一抹冷色,望着下面沉默不语的众臣,根本不给这帮人反应的时间,直接说起了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朕意欲开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