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金石为媒-《心寻镜泊处》

  “云城金石记忆”小型展览开幕的日子,选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周末。晨光熹微中,“墨香”书店临河的木门前便已缀上了素雅的宣传海报,上面是顾屿请设计师朋友精心勾勒的、融合了石刻纹样与江南水韵的图样,古朴中透着新意。

  书店内部,靠窗的区域已被巧妙地改造成展陈空间。柔和的射灯灯光打在仿宋书斋场景的案几、椅凳和博古架上,那方真实的“金石”砚盖作为镇展之宝,静置于案头,与旁边的仿制文房相映成趣。墙上悬挂着精选放大的金石拓片条屏,每一幅旁边都配有简洁生动的白话解说牌,讲述着石刻背后的历史风云与市井人情。角落里,一个多媒体终端循环播放着团队成员亲自配音讲解的短片,画面中是实地拍摄的石刻遗迹与动画复原的历史场景。

  苏晚意穿着一身素雅的改良旗袍,站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受邀前来的嘉宾——主要是云城文化界的几位老先生、一直支持工作室的友人,以及一些闻讯而来的文史爱好者。她面上带着温婉而得体的微笑,手心却微微沁着汗。顾屿站在她身侧,一身深色中式立领装束,沉稳如山,偶尔与她交换一个鼓励的眼神,无声地传递着力量。

  当第一位参观者——那位曾指点过苏晚意的白发老馆长——在永安桥的拓片前驻足良久,并频频点头时,苏晚意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老馆长指着解说牌上关于南宋乡绅故事的文字,对苏晚意道:“小苏啊,这样写就对了。金石之学,既要考据精严,也要有这般人情温度,才能引人入胜,传承下去。”

  随着参观者渐多,展厅里低语声、赞叹声不绝于耳。人们被那个缩小版的书斋场景吸引,细细观摩案几上的陈设;在那些图文并茂的解说牌前流连,不时与同伴低声交流;多媒体终端前也聚集了几位年轻人,认真地观看着短片。

  “这个设计真巧妙,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这些老石头的距离。”

  “原来这座桥还有这么感人的故事,明天我就去实地看看。”

  “这些拓片本身就像是艺术品……”

  听着这些零零碎碎的反馈,苏晚意的心如同被温泉水浸润,一点点变得滚烫而柔软。她看向顾屿,他正耐心地为一位对经幢捐资名单感兴趣的参观者,进一步解释唐代民间信仰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他语气平和,引据得当,那专注的侧影在灯光下,与这满室书香、金石气息浑然一体。

  展览开幕后的几天,“墨香”书店的人流量明显增加了。不仅有本地人,还有一些外地游客,循着宣传册或网络上的零星推荐慕名而来。苏晚意和团队成员们轮流担任讲解,常常忙得顾不上喝水。顾屿便自动承担起后勤协调的工作,订餐、泡茶、引导人流,处理各种琐碎事务,确保前台的展示和讲解能顺畅进行。

  这日午后,趁着人稍少的间隙,顾屿将一杯刚沏好的热茶递给嗓音已有些沙哑的苏晚意。

  “累了吧?”他看着她的眼神带着心疼。

  苏晚意接过茶杯,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她摇摇头,眼里虽有疲惫,但光芒更盛:“是累,但很开心。顾屿,你看到了吗?他们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