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心照不宣的粥暖与未竟的夜话-《心寻镜泊处》

  顾屿的拥抱持续了很长时间。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用力的臂膀和微微颤抖的呼吸,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波涛汹涌。苏晚意安静地依偎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急促心跳和颈间温热的呼吸,先前那点窘迫和不安,渐渐被一种酸涩的暖意取代。

  他懂。他懂她的笨拙努力,懂她那点隐秘的自卑和想要靠近的决心。

  这就够了。

  直到窗外传来外卖电动车停下的声音和短暂的鸣笛,顾屿才缓缓松开她。他的眼眶似乎有些微红,但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不真切。他抬手,用指腹极轻地擦过她的眼角,抹去那一点湿意,动作温柔得不可思议。

  “外卖到了,”他的声音依旧有些沙哑,却恢复了平时的温和,“我去拿。”

  他起身走向门口,脚步似乎比平时更沉稳些。

  苏晚意坐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吸了吸鼻子,心里那片方才被攥紧的区域,慢慢舒展开来,变得无比柔软。

  很快,顾屿提着粥和小菜回来了。他将食物在窗边的小几上摆开,一次性餐盒打开,热气腾腾的粥香和清淡的小菜香气弥漫开来,冲淡了空气中那点残余的沉重情绪。

  “吃饭。”他递给她一把勺子,语气自然,仿佛刚才那段情绪激荡的插曲从未发生过。

  “嗯。”苏晚意接过勺子,低下头,小口地喝着温热的粥。米粥熬得软糯香甜,暖流从胃里蔓延开,熨帖了四肢百骸。

  两人安静地吃着晚餐,偶尔交流一下哪样小菜味道不错,气氛重新变得平和温馨。但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怜惜在无声中流淌。

  吃完粥,顾屿很自然地收拾了餐盒。苏晚意想去洗杯子,却被他按住了手。

  “我来。”他拿起两人用过的茶杯,走向后院的小水池。

  苏晚意没有坚持,她靠在沙发里,看着他在后院昏黄灯光下挽袖洗碗的背影,心里被一种饱胀的幸福感填满。这种日常琐碎里的体贴,远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令人心动。

  收拾妥当,顾屿重新坐回她身边。夜色已深,窗外只剩下潺潺的水声和零星的灯火。书店里,只有那一盏台灯散发着温暖孤寂的光晕。

  “那个分享会,”顾屿忽然开口,打破了宁静,“准备得怎么样了?”

  苏晚意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起这个,愣了一下才回答:“还在整理大纲……有点不知道从哪里讲起比较好。”她实话实说,带着一点小小的苦恼。

  “需要我帮你看看吗?”顾屿很自然地问,“或者,你可以先讲给我听听?就当提前演练。”

  他的提议让苏晚意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有些犹豫:“会不会……很无聊?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

  “怎么会?”顾屿失笑,眼神认真,“你热爱的东西,一定有它动人的地方。我相信你的眼光和感受。”

  他的话总是能精准地给予她信心。苏晚意不再犹豫,起身去拿来了笔记本电脑和那个写满大纲和思路的笔记本。

  她坐回他身边,打开文档,开始有些磕绊地讲述她的思路——如何引入古籍修复的意义,如何展示那些精细的工具和流程,如何分享几本珍贵旧书背后的故事……

  起初她还有些紧张,不时偷瞄顾屿的反应。但他始终专注地听着,眼神鼓励,偶尔在她停顿时提出一两个关键性问题,或者在她表述不够清晰时,用更精炼的语言帮她梳理逻辑。

  他并没有试图将她的话题引向多么高深的学术层面,反而鼓励她多从情感和体验入手,多讲那些书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那些时光留下的痕迹和守护的意义。

  “这些东西,比任何枯燥的理论都更能打动人。”他如是说。

  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苏晚意渐渐放松下来,越讲越流畅,眼睛也越来越亮。她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话想说,有那么多细微的感触值得分享。

  顾屿看着她沉浸在热爱中发光的脸庞,听着她柔软却坚定的声音,心底那片柔软的地方再次被触动。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她对古籍修复的知识,更是她那份沉静坚韧的力量和对过往时光的温柔敬意。

  这远比任何商业蓝图都更让他觉得珍贵和……心安。

  不知不觉,夜更深了。苏晚意讲得有些口干舌燥,才猛然惊觉时间流逝。

  “啊……我是不是讲得太啰嗦了?”她不好意思地合上电脑。

  “没有,”顾屿摇摇头,眼神带着赞赏,“讲得很好,思路很清晰,内容也很有意思。到时候一定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