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雍和宫的错误灵验之后1-《玄之又玄》

  雍和宫,去过吗?

  灵验吗?

  这个玄学故事,发生就在雍和宫!

  那一日,隆冬清晨。

  天光未启,寒气如刀。

  五点刚过,东城区雍和宫大街已人影攒动。

  灰白的雾气从地砖缝隙里升腾而起,裹着香火的气息,弥漫在整条街巷。

  红墙金瓦的雍和宫尚未开门,但门前早已排起长龙。

  人们裹着厚棉衣,呵出的白气在冷风中凝成霜,手心里攥着祈福牌,低声念着愿望。

  他们中有为孩子求学的父母,有为升迁焦虑的中年职员,有为姻缘辗转的年轻男女。

  而排在队伍最前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

  她叫李玄淼,北京四中高三学生。

  她穿着深蓝色校服,肩上背着一个天蓝色帆布书包,包角磨得发白,却依旧整洁。

  书包拉链上挂着一枚水晶水滴挂件,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她双手合十,紧贴胸口,闭目低语,嘴唇微动,似在默念经文。

  她的名字,是父亲李守平请一位老道取的。

  那道人掐指一算,摇头道:“此女命格缺水,五行失衡,一生波折,易遭小人,仕途难成,婚姻不顺。”

  李守平惊问:“可有化解之法?”

  道人沉吟片刻:“补水即可。水主智、主财、主情,补之则运开。”

  于是,“玄淼”二字便落笔成命——“玄”为幽深,“淼”为水盛,合为“水气氤氲”,意在以名补运。

  自那日起,李玄淼的生活,便与“水”结下不解之缘。

  命格缺水,一生坎坷

  李玄淼的“命格缺水”,并非空穴来风。

  她自幼体弱,每逢换季必咳嗽,医生说是“阴虚肺燥”。

  小学时,她曾因一场高烧住院七日,醒来后记忆模糊,功课落下半月,再未追上。

  初中时,她暗恋的男生与闺蜜相恋,她心碎如割,整夜失眠,瘦了十斤。

  高中分班,她本可进实验班,却因面试时紧张失言,被调剂至普通班,从此再难翻身。

  每一次挫折,都被她归结为“水气不足”。

  她坚信,只要补足水行,命运自会逆转。

  她开始研究玄学。

  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藏着一本《子平真诠》,是她从潘家园旧书摊淘来的。

  她看不懂天干地支,却能背下“水主智,火主礼,木主仁,金主义,土主信”的口诀。

  她甚至偷偷去国子监旁听命理讲座,记下“癸水日主,喜金生,忌土克”的批语,贴在日记本扉页。

  她还请了一位“民间高人”看八字。

  那人五十多岁,穿灰布长衫,手持铜钱,闭目掐算良久,睁开眼道:

  “你命带孤辰,早年不利父母,中年多灾,晚年方安。

  所幸你名字补了水,若能常拜文殊,或可化解。”

  她信了。

  蓝色信仰,虔诚少女

  从此,她每月初一、十五必来雍和宫,

  风雨无阻。

  她烧三炷香:一求学业,一求姻缘,一求平安。

  她捐香油钱,从五元到五十元,逐年递增,

  只为“积德”,换取菩萨垂怜。

  母亲劝她:“别总跑庙里,多刷题才是正道。”

  她摇头:“刷题是人道,拜佛是天道。

  天道若助我,一道选择题也能拉我上一本线。”

  她甚至在课本夹层里贴了从雍和宫请的“文殊开智符”,

  每晚睡前默念《心经》三遍,

  考试时偷偷掐“文昌诀”——食指与中指并拢,暗扣无名指根,藏于袖中,不敢示人。

  每逢大考,无论月考、期中、期末,她必来烧香。

  她跪在大殿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心中默念:

  “菩萨保佑,让我这次考进前三十,

  心诚则灵,心诚则灵……”

  有时灵验——月考突进班级第十二,她欣喜若狂,认为是菩萨显灵;

  有时不灵——期中考试跌出前五十,她也不恼,只觉“是我诚心不够,香火未足”。

  她像所有焦虑的高中生一样,

  把命运,交给了一个她看不见的力量。

  雍和宫的秘密

  雍和宫,原为雍正帝潜邸,后改为藏传佛教寺庙,香火鼎盛,信众如云。

  寺中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佛等,

  尤以文殊菩萨最受学子追捧。

  传说,文殊菩萨掌智慧,能开愚蒙,助人金榜题名。

  每逢大考季,殿前香炉堆满祈福牌,

  密密麻麻,如蜂巢般悬挂于梁柱之间。

  每一块牌上,都写着姓名、学校、愿望:

  “求清华”“愿上复旦”“保研成功”“考公上岸”……

  寺中僧人从不劝阻,只默默焚香添油。

  但他们私下流传一句话:

  “菩萨有三不保:

  不保懒人,不保贪人,不保心不诚者。

  若诚心,自有感应;

  若执念太深,反遭业报。”

  可这话,从不对外人言。

  李玄淼不知,她每次跪拜,

  殿角一位老僧都在默默注视她。

  那僧人法号觉明,六十有余,双目深邃,常年闭关,极少露面。

  他见李玄淼日日来,次次跪,

  却面带焦躁,眼神浮乱,

  便知她“求之太切,心已失衡”。

  他曾在禅定中见一幻象:

  一少女跪于佛前,手中捧水,水清如镜。

  她欲饮之,却见水中倒影非己,而是一具枯骨。

  她惊恐,水洒,镜碎,骨化为灰。

  他知此为“业障现前”,

  却未点破。

  只在她离去后,低声诵经,

  为她消业。

  高考放榜,命运错位

  2023年6月25日,高考放榜日。

  李玄淼坐在电脑前,手心出汗,指尖冰凉。

  母亲在厨房煮面,父亲在客厅踱步,全家屏息。

  她输入准考证号,按下回车。

  屏幕显示:

  总分:412分

  一本线:502分

  二本线:438分

  她没过二本线。

  她呆坐良久,突然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我天天拜佛……我那么诚心……为什么还是这样?”

  她想起自己高考前,在雍和宫跪了整整两个小时,

  对菩萨像许愿:

  “求您让我考上985大学,

  我愿意吃素一年,

  愿意捐一百本《金刚经》,

  愿意当三个月义工!”

  她信誓旦旦,以为必成。

  可现实,给了她一记耳光。

  她冲出家门,直奔雍和宫。

  香炉前,她泪流满面,对着菩萨像质问:

  “你说心诚则灵,

  我那么诚心,

  为什么还是考不上985?

  你是不是根本不在乎我?”

  她哭得撕心裂肺,引得香客侧目。

  就在这时——

  手机响了。

  是父亲李守平。

  “淼淼,车牌下来了!咱家那辆SU7,车牌是京AA985!”

  李玄淼一愣:“什么?”

  “京AA985!多吉利!我特意托人办的!”

  她握着手机,怔在原地。

  985?

  她抬头看向菩萨,喃喃:

  “你……你是答应我了?

  可我要的是大学……

  不是车牌啊……”

  她忽然笑出声,又哭出声。

  原来——菩萨真的“应验”了。

  只是,应验的方式,

  是她从未想过的“错位满足”。

  她想起民间传说:

  “求财得棺材,求子得纸人,求爱得闺蜜恋爱。”

  这叫“阴性应验”——

  愿望实现,但结果扭曲,

  因所求违背天道,或动机不纯。

  她求“985”,却不愿努力,只想靠菩萨;

  她拜佛,是为逃避现实,而非修心。

  菩萨给了她“985”,

  却不是她想要的“985”。

  她懂了。

  可她不服。

  “我不上大学了,我要创业!

  我要证明,没有985,我也能成功!”

  她向父亲要了五万元创业基金,

  买了一张南下深圳的高铁票。

  临行前,她再次来到雍和宫。

  她跪在佛前,闭目许愿:

  “菩萨,

  让我创业成功,

  赚到五百万。

  哪怕过程辛苦,

  哪怕只成功一次,

  我也认了。”

  香火缭绕,菩萨低眉,

  仿佛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