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的“曙光”城中心,一栋与参天晶化乔木共生的居所内,柔和的环境光模拟着自然昼夜节律,缓缓变暗,预示着夜晚的深入。
这里是古月与何汉女的家,也是月牙和斯南回来时团聚的港湾。这个家庭,几乎是伊甸初期开拓者与新时代领导者的缩影。
客厅宽敞而舒适,活体材料构成的墙壁微微散发着暖光,上面投影着何汉女喜爱的地球原生花卉动态图景,以及月牙设计的能量流抽象画。
古月刚从科学委员会的主节点沟通室回来。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沉浸在宏大协调中的专注余韵。他正调出一份关于全球能量场谐振频率微调的报告,全息影像在他面前缓缓旋转。
何汉女端着一杯由伊甸植物萃取的热饮,走到他身边,目光却没有落在那些复杂的数据上,而是看着他。
“今天边缘7区观察站报上来一个数据,关于原生菌群的代谢偏差,极其微小,但有点意思。”她语气平静,像是分享一个日常发现。
古月“嗯”了一声,视线没有离开数据流,“偏差值多少?在‘核’的容错范围内吗?”他的思维习惯性地首先将其纳入整个大系统的框架下去衡量。
“0.03%,远低于阈值。但原因不明,似乎是一种自主适应。”何汉女补充道,轻轻啜了一口饮料。
“自主性?”古月终于稍稍分神,看向妻子,笑了笑,“汉女,也许只是‘伊甸之核’在进行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优化迭代。它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偶尔出现非预设模式,未必是异常,可能是进化。不必过度关注个别节点的微小波动,要看整体网络的稳定与和谐。”他伸出手,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对系统绝对信任的笃定。
何汉女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她理解丈夫的观点,这是维持伊甸高效运转的基石思维。但作为生态学家,她本能地更关注个体与细微之处,因为巨大的变化往往源于最不起眼的苗头。这种专业视角的差异,在他们之间投下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影。
这时,门廊的能量帘无声滑开。月牙和斯南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爸,妈。”月牙打了个招呼,声音里带着一丝工作后的倦意,但眼神明亮。她径直走到控制台前,给自己调了一杯能量饮料。
斯南跟在她身后,先是对父母点了点头,然后目光就被古月面前那庞大的全球能量场模型吸引了。他走过去,沉默地看着。
“今天港口第三区的能量引导有点涩,”月牙喝了一口饮料,突然开口,像是随口提起,“不是故障,是响应时序上有一种极其微妙的不流畅感。艾拉那孩子觉得是能量场本身的‘记忆’或‘惯性’造成的。”
古月抬起头,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艾拉的感知很敏锐,但结论可能过于感性。‘伊甸之核’的能量场是最高效的工具,它的运行基于纯然的逻辑和算法,不应该拟人化。月牙,你是工程委员会的负责人,要引导大家从技术和数据层面找原因,而不是诉诸于模糊的感知。”他的语气带着父亲的关切,但也透着科学权威的指导意味。
月牙抿了抿嘴,没有立刻回答。她尊重父亲,但也坚信自己的工程师直觉和那位年轻居民的独特感知力。
斯南忽然插话,声音低沉:“工具吗?爸,您不觉得,我们越来越像生活在一个无比精密、无比美好的‘工具’内部?一切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连‘不流畅’和‘偏差’都被控制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内。”他顿了顿,看向父亲,“您还记得‘回响’壁画里那些可能代表冲突的图案吗?绝对的和谐,是否也意味着某种停滞?”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
古月转过身,正色看着儿子:“斯南,我知道你作为舰长,习惯性地寻找潜在风险。但这里是伊甸,不是危机四伏的宇宙深空。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正是要消除内耗和冲突吗?‘伊甸之核’和守护者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是真正的解放。我们应该拥抱它,信任它,而不是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怀疑它。”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那是基于无数成功数据和眼前繁荣景象的信心。
“我并非怀疑它的善意,爸。”斯南坚持道,“我只是在想,完全的依赖,是否会让我们失去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哪怕那变化只是0.03%的偏差。”
“应对变化的能力,正是通过更深地理解并与‘核’协同来增强的,而不是疏离它。”古月反驳,语气依旧平和,但立场毫不动摇。
何汉女轻轻放下杯子,走到两父子之间,她的目光扫过丈夫和儿子:“也许,问题不在于‘核’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它。它或许既是最强大的工具,也是一个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生命伙伴。我关注细微的异常,月牙遇到技术上的不协调,斯南思考哲学上的独立性,而古月,”她看向丈夫,“你着眼于整体的宏伟和谐。这或许并不矛盾,只是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角去整合它们。”
她的话像一股温和的水流,暂时缓和了空气中些许的张力。月牙走过来,靠在母亲身边,表示无声的支持。
古月看着家人,脸上的严肃化开,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也许你是对的,汉女。今天有点累了。我们先不谈工作了。”他关闭了全息影像,“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该聊点轻松的。”
斯南也点了点头,不再争论。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宁静璀璨的城市。家,依然是温暖的家。分歧并非源于情感疏离,而是源于深层的关怀和不同的责任视角。
在这个接近完美的伊甸乐园里,最微小的涟漪,首先在一个家庭内部的对话中,轻轻地荡漾开来。
这涟漪预示着,理解伊甸的真正挑战,或许不仅仅在于技术或生态,更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星球智慧之间如何达成真正动态的、包容差异的深刻理解。而家庭,正是这宏大课题最微小的缩影与起点。
这里是古月与何汉女的家,也是月牙和斯南回来时团聚的港湾。这个家庭,几乎是伊甸初期开拓者与新时代领导者的缩影。
客厅宽敞而舒适,活体材料构成的墙壁微微散发着暖光,上面投影着何汉女喜爱的地球原生花卉动态图景,以及月牙设计的能量流抽象画。
古月刚从科学委员会的主节点沟通室回来。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沉浸在宏大协调中的专注余韵。他正调出一份关于全球能量场谐振频率微调的报告,全息影像在他面前缓缓旋转。
何汉女端着一杯由伊甸植物萃取的热饮,走到他身边,目光却没有落在那些复杂的数据上,而是看着他。
“今天边缘7区观察站报上来一个数据,关于原生菌群的代谢偏差,极其微小,但有点意思。”她语气平静,像是分享一个日常发现。
古月“嗯”了一声,视线没有离开数据流,“偏差值多少?在‘核’的容错范围内吗?”他的思维习惯性地首先将其纳入整个大系统的框架下去衡量。
“0.03%,远低于阈值。但原因不明,似乎是一种自主适应。”何汉女补充道,轻轻啜了一口饮料。
“自主性?”古月终于稍稍分神,看向妻子,笑了笑,“汉女,也许只是‘伊甸之核’在进行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优化迭代。它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偶尔出现非预设模式,未必是异常,可能是进化。不必过度关注个别节点的微小波动,要看整体网络的稳定与和谐。”他伸出手,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对系统绝对信任的笃定。
何汉女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她理解丈夫的观点,这是维持伊甸高效运转的基石思维。但作为生态学家,她本能地更关注个体与细微之处,因为巨大的变化往往源于最不起眼的苗头。这种专业视角的差异,在他们之间投下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影。
这时,门廊的能量帘无声滑开。月牙和斯南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爸,妈。”月牙打了个招呼,声音里带着一丝工作后的倦意,但眼神明亮。她径直走到控制台前,给自己调了一杯能量饮料。
斯南跟在她身后,先是对父母点了点头,然后目光就被古月面前那庞大的全球能量场模型吸引了。他走过去,沉默地看着。
“今天港口第三区的能量引导有点涩,”月牙喝了一口饮料,突然开口,像是随口提起,“不是故障,是响应时序上有一种极其微妙的不流畅感。艾拉那孩子觉得是能量场本身的‘记忆’或‘惯性’造成的。”
古月抬起头,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艾拉的感知很敏锐,但结论可能过于感性。‘伊甸之核’的能量场是最高效的工具,它的运行基于纯然的逻辑和算法,不应该拟人化。月牙,你是工程委员会的负责人,要引导大家从技术和数据层面找原因,而不是诉诸于模糊的感知。”他的语气带着父亲的关切,但也透着科学权威的指导意味。
月牙抿了抿嘴,没有立刻回答。她尊重父亲,但也坚信自己的工程师直觉和那位年轻居民的独特感知力。
斯南忽然插话,声音低沉:“工具吗?爸,您不觉得,我们越来越像生活在一个无比精密、无比美好的‘工具’内部?一切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连‘不流畅’和‘偏差’都被控制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内。”他顿了顿,看向父亲,“您还记得‘回响’壁画里那些可能代表冲突的图案吗?绝对的和谐,是否也意味着某种停滞?”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
古月转过身,正色看着儿子:“斯南,我知道你作为舰长,习惯性地寻找潜在风险。但这里是伊甸,不是危机四伏的宇宙深空。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正是要消除内耗和冲突吗?‘伊甸之核’和守护者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是真正的解放。我们应该拥抱它,信任它,而不是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怀疑它。”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那是基于无数成功数据和眼前繁荣景象的信心。
“我并非怀疑它的善意,爸。”斯南坚持道,“我只是在想,完全的依赖,是否会让我们失去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哪怕那变化只是0.03%的偏差。”
“应对变化的能力,正是通过更深地理解并与‘核’协同来增强的,而不是疏离它。”古月反驳,语气依旧平和,但立场毫不动摇。
何汉女轻轻放下杯子,走到两父子之间,她的目光扫过丈夫和儿子:“也许,问题不在于‘核’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它。它或许既是最强大的工具,也是一个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生命伙伴。我关注细微的异常,月牙遇到技术上的不协调,斯南思考哲学上的独立性,而古月,”她看向丈夫,“你着眼于整体的宏伟和谐。这或许并不矛盾,只是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角去整合它们。”
她的话像一股温和的水流,暂时缓和了空气中些许的张力。月牙走过来,靠在母亲身边,表示无声的支持。
古月看着家人,脸上的严肃化开,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也许你是对的,汉女。今天有点累了。我们先不谈工作了。”他关闭了全息影像,“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该聊点轻松的。”
斯南也点了点头,不再争论。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宁静璀璨的城市。家,依然是温暖的家。分歧并非源于情感疏离,而是源于深层的关怀和不同的责任视角。
在这个接近完美的伊甸乐园里,最微小的涟漪,首先在一个家庭内部的对话中,轻轻地荡漾开来。
这涟漪预示着,理解伊甸的真正挑战,或许不仅仅在于技术或生态,更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星球智慧之间如何达成真正动态的、包容差异的深刻理解。而家庭,正是这宏大课题最微小的缩影与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