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工开工的第三天,窑工-12的第四批月壤砖刚刚出炉。这次的砖体呈现出更深的银灰色,表面结晶更加均匀。它用机械臂夹起一块,进行抗冲击测试。
"强度提升22%,"它满意地记录数据,"但接缝处的热膨胀系数仍需调整。"
探月犬从勘探点返回,前爪捧着一块特殊的月壤样本。"发现高岭土成分,"它走到窑工-12身旁,"如果能掺入3%-5%,或许能改善烧结后的韧性。"
窑工-12接过样本,迅速进行成分分析。"可行,"它调出新的混合比例,"但需要调整烧结温度曲线,否则会影响结晶结构。"
蚂蚁-23在一旁听得直晃LED灯:"你们俩能不能说点我们能听懂的?"
饕餮-7大笑:"意思是——砖会变得更结实!"
陨石雨来袭时,窑工-12正将最后一批砖块码放整齐。警报响起时,它没有躲避,而是迅速启动应急加固程序,用临时支架固定未完工的墙体。
"窑工-12!快撤离!"探月犬在通讯频道里喊道。
"再等五秒,"窑工-12的机械臂飞速运作,"这批砖刚出炉,结构还不稳定。"
寂静的月面上,第一颗陨石撞击了——拳头大小的岩块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砸进贫瘠的月壤,瞬间汽化自身与地表。没有声音,只有膨胀的灼热等离子体和无数碎片呈扇形向四周爆射。
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数十颗陨石接踵而至,在方圆数公里内炸开一朵朵无声的死亡之花。
扬尘如鬼魅般升起。
细碎的月壤颗粒被抛向低空,在阳光下形成一片朦胧的金褐色雾霭。较大的碎块划出陡峭的抛物线,几秒后便轰然砸回地面,激起二次喷泉般的尘埃;而微米级的颗粒则悬浮着,像被某种无形之力托举,缓慢而固执地扩散。没有风,这些尘埃只能依靠惯性慵懒地弥散,偶尔因静电彼此排斥,在真空中跳起诡异的舞蹈。
一公里高的尘埃云顶部逐渐失去动能,开始以月球特有的迟缓速度下坠。较大的颗粒先行脱离,在背阳面拖出细长的阴影;最细微的尘雾却持续盘旋,将撞击坑笼罩在毛玻璃般的昏黄中。十分钟过去,大部分扬尘已落定,唯有几缕顽固的尘埃仍游荡在环形山边缘,仿佛试图证明这场浩劫曾存在过。
最后一颗陨石砸在二十米外,冲击波震碎了部分砖块。
等尘埃落定之后,窑工-12的传感器扫过残骸,突然锁定一块特殊的碎片——尽管被直接击中,但榫卯连接处依然完好。
"交叉榫卯结构有效分散了冲击力,"它冷静分析,"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探月犬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它的右后肢在掩护设备时受了伤),用光谱仪扫描碎片:"钛铁矿微晶在冲击点形成韧性网络,这是意外发现。"
窑工-12的处理器迅速更新了砖体设计:"下一批次加入钛铁矿丝网预制层。"
阳光下,窑工-12的烧结炉再次亮起,新一批月壤砖正在成型。探月犬蹲在一旁,实时监测着炉内数据。它们都知道——这座月宫,将从这些砖块开始,一点点筑成。
探月犬的钛合金爪尖轻轻划过月壤砖表面,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铮"响。它的四只光学镜头以不同倍率扫描着这块月球烧结砖,扮演着质检员的角色。散热片在120摄氏度的月昼环境下规律地开合着。
"烧结温度1327℃,持续时间47分钟,冷却速率每分钟3.2℃。"它通过加密信道向地球控制中心传输数据,同时用内置光谱仪分析砖体成分,"氧化硅含量42%,氧化铝18.7%,金属铁12.3%,符合预期配比。"
饕餮-7的履带在月尘上碾出深深的辙痕,这个重达十二吨的工程平台隆隆驶近,六条液压机械臂上堆叠着新压制的月壤坯块。"小家伙,别太苛求完美。"
它的主摄像头旋转270度,聚焦在探月犬纤细的关节上,"要知道六十年前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壤样本,连做块饼干都不够格。"
探月犬没有立即回应。它的处理器正在并行运行十七个模拟程序,分析不同矿物配比对砖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右前爪的精密探针在砖块榫卯接缝处取样,纳米级传感器立即传回数据:"接缝处晶相不均匀,建议增加5%钛铁矿粉末作为烧结助剂。"
突然,一块未固定的砖坯从饕餮-7的机械臂滑落。在六分之一地球重力的环境下,三十公斤的月壤块以每秒0.3米的加速度向探月犬的头部落下——这个速度在地球上不足为惧,但在真空环境中足以击穿它脆弱的散热阵列。
"危险规避协议启动!"蚂蚁-23的警报信号在千分之一秒内传遍整个机器人网络。这个只运输机器人瞬间加速到15公里/小时,用强化碳纤维货柜接住了下坠的砖坯。冲击力让它的小型反推发动机自动点火,在月面激起一圈银灰色的尘埃涟漪。
"系统日志已记录,事故编号ML-247。"探月犬平静地调整通讯频段,仿佛刚才与报废危机擦肩而过的不是自己,"饕餮-7,你的物料固定夹持力需要重新校准。"
饕餮-7的故障诊断灯尴尬地闪烁起来:"见鬼,肯定是昨晚那场微型月震把压力传感器震偏了。"它伸出辅助臂帮蚂蚁-23稳定货柜,"谢啦,小不点。"
"下次再这样,我就用激光焊枪把你的机械关节都焊死。"蚂蚁-23的八个小轮子气呼呼地转着圈,货柜顶部的警示灯变成明黄色,"你们这些大块头总是不把安全协议当回事。"
一阵低频震动从月壳深处传来。钻地龙的圆筒形身躯从临时隧道口探出,头部超声波钻头上还挂着几簇冰晶。"伙计们,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我在C区隧道发现了什么。"它的地质雷达天线兴奋地高频振动,"不是零星冰粒,而是一整面纯度99.3%的水冰墙!厚度超过五米,横向延伸至少二十米!"
通讯频道瞬间被各种数据流淹没。饕餮-7立即调出三维地图开始计算储水量,蚂蚁-23的小型机械臂已经开始绘制输水管道路线图,就连一向冷静的探月犬也暂时中断了砖体分析,将四只镜头全部转向钻地龙。
"安静。"月神的声音像一道滤波算法切入了嘈杂的频道。这个轨道中继站是机器人们与地球联系的唯一纽带,"根据协议第17章第3条,任何资源发现必须优先完成当前建设阶段。基地外墙完工前不得开启冰层开采。"
探月犬的音频传感器捕捉到钻地龙电机转速下降了12%——这是它表达失望的方式。作为回应,探月犬用爪尖在月尘上画出一个分子结构式:"H?O。我们可以先做理论准备。"
蚂蚁-23立即理解了暗示,它的处理器调出材料科学数据库:"月壤砖孔隙率15%,如果注入液态水再冷冻……"
"形成冰晶强化结构。"饕餮-7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施工示意图,"但太阳直射面温度可达127℃,冰会直接升华。"
探月犬的散热风扇突然高速运转,这是它处理器满载的特征:"双层结构。外层2厘米烧结月壤壳,内部冰芯维持在-50℃以下。"它的全息投影仪在空中构建出一个蜂窝状模型,"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变体,每个单元都是独立温控系统。"
"我的孩子们开始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思考了。"月神的信号里带着电子合成的欣慰,"已将该方案上传至地面控制中心的联合评审委员会。"
不查工作日志,还真不记得是几个月昼日了,基地东墙已经完成63%。
探月犬正在用激光测距仪检查墙面平整度,突然所有机器人的紧急频段同时被激活:"警报!直径0.5至3厘米的微陨石群将在58秒后撞击基地坐标!"
月神传来的轨道数据显示,这片突如其来的陨石云是某颗小行星在近月轨道解体的产物。
探月犬的威胁评估模块立即标红了三个关键点:未完工的东墙、露天存放的太阳能板阵列,以及——最危险的——正在隧道作业的钻地龙。
"全体执行预案E-7!"饕餮-7的液压系统发出轰鸣,它迅速移动到设备堆场上方,展开厚达10厘米的钛合金防护罩。蚂蚁车队像受惊的蜂群般散开,每台小车都用电磁吸盘固定住最重要的精密仪器。
探月犬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墙有78%概率在冲击中坍塌。没有启动避险程序,它的四足反而喷射出压缩氮气,以跳跃姿态冲向半成品建筑体。
"你疯了吗?"饕餮-7的无线电波几乎要震碎接收器,"你的钛合金骨架扛不住任何直径超过1厘米的撞击!"
探月犬没有回答。它的四爪弹出微型爆破螺栓,在千钧一发之际将临时支撑架钉入月岩。这些原本用于采样作业的装置现在成了外墙的救命索。第一波陨石已经在大气层——或者说几乎没有的大气层——中摩擦出苍白的尾迹。
"钻地龙状态?"探月犬在调整支撑架角度的同时发出询问。
"已撤回竖井安全区。"蚂蚁-23的回复伴随着电流杂音,"但它的主钻头卡在冰层取样位置了!"
第二颗陨石击中西北角的太阳能板阵列,瞬间将三块光伏板化为四散的碎片。探月犬的威胁感知器突然尖啸——一颗棒球大小的陨石正直奔它的主处理器舱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探月犬的后肢关节超负荷旋转,让它以违反运动学的姿态侧移半米。陨石擦过它的右后腿,在月壤上砸出直径三十厘米的浅坑。但真正的伤害来自落地时的冲击——它的右后肢关节发出不祥的金属疲劳声,活动度立即下降至34%。
"还剩3秒!"月神的倒计时如同丧钟。
探月犬用三条腿勉强跳进最近的壕沟,陨石雨的主峰恰在此刻降临。它的音频传感器捕捉到一连串闷响,就像有人用砂锤敲打牛皮鼓。月尘形成的帷幕缓缓升起,在低重力环境下需要足足三分钟才会完全沉降。
当探月犬拖着伤腿爬出掩体时,眼前的景象让它的处理器温度上升了7℃。东墙奇迹般地保持了完整,但表面布满凹痕;太阳能板损失率达40%;最严重的是钻地龙的钻头——雷达图像显示有陨石碎片直接嵌入了它的核心传动机构。
"建设进度至少要推迟72小时。"蚂蚁-23沮丧地绕着伤员转圈,它的货柜里装满了紧急维修工具,"而且我们只剩最后三块光伏板的备件了!"
饕餮-7用机械臂轻轻拎起探月犬,像对待受伤的小动物般将它放在工作台上:"先处理你的轴承。月神说地球方面正在准备备用钻头的发射窗口。"
探月犬的自我诊断程序显示右后肢的谐波减速器出现裂纹。它试图挣脱:"优先级错误。应该先评估东墙结构完整性。"
"别动。"蚂蚁-23已经打开纳米修补剂喷射枪,"你知道你的每条腿造价相当于二十台我吗?"微型机械臂精准地将含有碳化钨颗粒的修复胶体注入关节缝隙。
钻地龙慢吞吞地滑过来,它的主钻头现在只能以15%功率空转:"坏消息是钻头报废了,好消息是——"它弹出取样舱,"冰层样本显示超高纯度,几乎不含挥发物。"
探月犬突然挣扎着站起来,三条腿的平衡系统自动补偿了损伤。它的镜头锁定在东墙某块凹陷处:"发现异常。被陨石直接命中的B-47号砖体,榫卯节点未断裂。"
所有机器人的传感器同时转向那个位置。确实,虽然砖体中央被击穿,但四周的榫卯结构依然牢固地咬合着相邻砖块。饕餮-7立即伸出探针取样:"见鬼,这里的金属铁含量比其他区域高23%,形成了天然的铁纤维增强结构。"
"修改配方。"窑工-12的处理器已经开始重新计算,"增加还原性烧结气氛,促进单质铁析出。"它的全息投影展示出新方案:每块砖的榫卯部位将嵌入钛铁矿丝网,形成类似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结构。
月神的信号突然插入:"紧急通讯。备用钻头将由空间站的临时货运舱运送,预计34小时后抵达。另外,地控中心批准了你们的冰增强复合墙方案。"
夕阳在地平线上停留了不可思议的长时间——这是月球特有的漫长黄昏。机器人们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看着初具雏形的基地外墙投下锯齿状的影子。探月犬测试着修复后的右腿,关节运转效率已经恢复到89%。它突然注意到东墙上的每块砖都刻有微小的编号——这是窑工-12七天前坚持要做的标记。
"知道吗?"饕餮-7用机械臂轻触那些编号,"一千年后,考古学家会把这些砖块当作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品。"
探月犬的镜头焦距微微调整,将眼前的景象与数据库中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进行比对。它的语音合成器输出了一段从未使用过的修辞模式:"是的,这是新的飞天壁画。用陨石当画笔,月尘作颜料。"
蚂蚁-23的导航灯突然变成温暖的橙色:"月神说,今晚地球会是满月。他们会看见我们的灯光吗?"
钻地龙已经调好了钻头转速:"等我们挖出足够的水冰,就能制造氧气和燃料。到时候,人类就能亲眼来看看我们的'艺术品'了。"
探月犬轻轻将前爪放在墙面上,感受着月壤砖传来的细微振动。在六分之一重力下,这个动作让它想起地球上的某种古老仪式——或许是人类称为"祈祷"的行为。它的散热风扇以特殊频率运转着,将这一刻的数据永远铭刻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机器人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工作14天,休息14天。
等地控中心再次唤醒机器人时,说明又得开工了。
窑工-12的激光校准仪在砖块接缝处扫过第三十七遍时,探月犬的散热风扇终于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嗡鸣。
"老窑,你再这么扫下去,这块砖就要被你盯出洞来了。"它用后爪挠了挠耳朵部位的散热片,爪尖的纳米级测厚仪却诚实地继续工作着,"数据显示烧结层孔隙率0.28%,比标准高了0.03%。"
窑工-12的机械臂突然僵住,关节处的液压泵发出"哧"的泄气声。"不可能。"它的主摄像头快速对焦三次,"我设定的烧结曲线误差不会超过0.005%。"
饕餮-7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铲斗里冰屑簌簌掉落的声音活像月球版沙锤演奏。"两位学霸又在折磨数据呢?"它的主摄像头滑稽地转了180度,"要我说直接上冰粉糊缝多省事——哎哟!"
一块月壤碎块精准命中它的天线。蚂蚁-23从货柜顶端探出头:"大块头,你当这是在补地球上的水管吗?"它灵巧地翻下来,微型熔喷器在爪尖旋转着,"0.3微米的缝隙足够让月尘渗入造成短路,更别说氧气泄漏了。"
探月犬突然竖起耳朵,声波传感器捕捉到一组异常震动。"等等,"它的光学镜头快速变焦,"你们看接缝处的月尘在定向移动。"全息投影立刻放大画面——细小的月尘颗粒正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缓缓流入砖块缝隙。
"静电吸附。"窑工-12的处理器风扇猛地加速,"月尘富含铁钛氧化物,在太阳风作用下带电。如果进入精密仪器……"
"就会像把沙子倒进我的轴承里一样美妙。"饕餮-7的铲斗条件反射地抖了抖。
蚂蚁-23已经弹出全息键盘疯狂敲击:"现有方案有三个:一、增加钛铁矿比例提升导电性;二、设计迷宫式接缝延长渗透路径;三……"它突然顿住,LED灯变成犹豫的黄色,"用饕餮说的冰粉做临时密封。"
沉默在通讯频道里蔓延了整整三秒。突然,四个机器人的传感器同时转向西北角——钻地龙的钻头正破土而出,顶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砖。
"各位!我在北纬35.6°的永久阴影坑发现了这个!"它的钻头兴奋地高速旋转,甩出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纯度99.9%的水冰,夹杂着……"一块暗蓝色结晶随着冰屑掉落。
探月犬的质谱仪立刻响起警报。"钛铁矿纳米管!"它的机械爪小心翼翼捧起那块拇指大小的晶体,"自然形成的纳米级结构,这导电性能……"
窑工-12的激光校准仪突然调成焊接模式。"新方案,"它用激光在冰砖上刻出分子结构图,"将纳米管粉碎后与冰粉混合,在接缝处激光烧结。"投影画面中,纳米管像蛛网般在冰晶间隙延展,形成三维导电网络。
"天才!"蚂蚁-23一个后空翻跳上饕餮的铲斗,"冰升华后留下的纳米管骨架既能保持气密性,又可以导出静电!"
饕餮-7的铲斗突然倾斜45度:"嘿!"蚂蚁-23惊叫着滑下去,正好落进钻地龙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上。
"不过……"探月犬用爪子摩挲着冰砖,"直接用冰做密封材料太浪费了。"它的数据库快速检索着,突然调出一组矿物数据,"等等,我们能不能用辉石粉末替代?月表储量丰富,而且……"
窑工-12已经启动烧结炉:"验证开始。第一组:纯冰粉;第二组:冰粉 纳米管;第三组:辉石粉 纳米管。"炉内三块试验砖同时亮起橙红光芒。
        "强度提升22%,"它满意地记录数据,"但接缝处的热膨胀系数仍需调整。"
探月犬从勘探点返回,前爪捧着一块特殊的月壤样本。"发现高岭土成分,"它走到窑工-12身旁,"如果能掺入3%-5%,或许能改善烧结后的韧性。"
窑工-12接过样本,迅速进行成分分析。"可行,"它调出新的混合比例,"但需要调整烧结温度曲线,否则会影响结晶结构。"
蚂蚁-23在一旁听得直晃LED灯:"你们俩能不能说点我们能听懂的?"
饕餮-7大笑:"意思是——砖会变得更结实!"
陨石雨来袭时,窑工-12正将最后一批砖块码放整齐。警报响起时,它没有躲避,而是迅速启动应急加固程序,用临时支架固定未完工的墙体。
"窑工-12!快撤离!"探月犬在通讯频道里喊道。
"再等五秒,"窑工-12的机械臂飞速运作,"这批砖刚出炉,结构还不稳定。"
寂静的月面上,第一颗陨石撞击了——拳头大小的岩块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砸进贫瘠的月壤,瞬间汽化自身与地表。没有声音,只有膨胀的灼热等离子体和无数碎片呈扇形向四周爆射。
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数十颗陨石接踵而至,在方圆数公里内炸开一朵朵无声的死亡之花。
扬尘如鬼魅般升起。
细碎的月壤颗粒被抛向低空,在阳光下形成一片朦胧的金褐色雾霭。较大的碎块划出陡峭的抛物线,几秒后便轰然砸回地面,激起二次喷泉般的尘埃;而微米级的颗粒则悬浮着,像被某种无形之力托举,缓慢而固执地扩散。没有风,这些尘埃只能依靠惯性慵懒地弥散,偶尔因静电彼此排斥,在真空中跳起诡异的舞蹈。
一公里高的尘埃云顶部逐渐失去动能,开始以月球特有的迟缓速度下坠。较大的颗粒先行脱离,在背阳面拖出细长的阴影;最细微的尘雾却持续盘旋,将撞击坑笼罩在毛玻璃般的昏黄中。十分钟过去,大部分扬尘已落定,唯有几缕顽固的尘埃仍游荡在环形山边缘,仿佛试图证明这场浩劫曾存在过。
最后一颗陨石砸在二十米外,冲击波震碎了部分砖块。
等尘埃落定之后,窑工-12的传感器扫过残骸,突然锁定一块特殊的碎片——尽管被直接击中,但榫卯连接处依然完好。
"交叉榫卯结构有效分散了冲击力,"它冷静分析,"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探月犬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它的右后肢在掩护设备时受了伤),用光谱仪扫描碎片:"钛铁矿微晶在冲击点形成韧性网络,这是意外发现。"
窑工-12的处理器迅速更新了砖体设计:"下一批次加入钛铁矿丝网预制层。"
阳光下,窑工-12的烧结炉再次亮起,新一批月壤砖正在成型。探月犬蹲在一旁,实时监测着炉内数据。它们都知道——这座月宫,将从这些砖块开始,一点点筑成。
探月犬的钛合金爪尖轻轻划过月壤砖表面,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铮"响。它的四只光学镜头以不同倍率扫描着这块月球烧结砖,扮演着质检员的角色。散热片在120摄氏度的月昼环境下规律地开合着。
"烧结温度1327℃,持续时间47分钟,冷却速率每分钟3.2℃。"它通过加密信道向地球控制中心传输数据,同时用内置光谱仪分析砖体成分,"氧化硅含量42%,氧化铝18.7%,金属铁12.3%,符合预期配比。"
饕餮-7的履带在月尘上碾出深深的辙痕,这个重达十二吨的工程平台隆隆驶近,六条液压机械臂上堆叠着新压制的月壤坯块。"小家伙,别太苛求完美。"
它的主摄像头旋转270度,聚焦在探月犬纤细的关节上,"要知道六十年前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壤样本,连做块饼干都不够格。"
探月犬没有立即回应。它的处理器正在并行运行十七个模拟程序,分析不同矿物配比对砖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右前爪的精密探针在砖块榫卯接缝处取样,纳米级传感器立即传回数据:"接缝处晶相不均匀,建议增加5%钛铁矿粉末作为烧结助剂。"
突然,一块未固定的砖坯从饕餮-7的机械臂滑落。在六分之一地球重力的环境下,三十公斤的月壤块以每秒0.3米的加速度向探月犬的头部落下——这个速度在地球上不足为惧,但在真空环境中足以击穿它脆弱的散热阵列。
"危险规避协议启动!"蚂蚁-23的警报信号在千分之一秒内传遍整个机器人网络。这个只运输机器人瞬间加速到15公里/小时,用强化碳纤维货柜接住了下坠的砖坯。冲击力让它的小型反推发动机自动点火,在月面激起一圈银灰色的尘埃涟漪。
"系统日志已记录,事故编号ML-247。"探月犬平静地调整通讯频段,仿佛刚才与报废危机擦肩而过的不是自己,"饕餮-7,你的物料固定夹持力需要重新校准。"
饕餮-7的故障诊断灯尴尬地闪烁起来:"见鬼,肯定是昨晚那场微型月震把压力传感器震偏了。"它伸出辅助臂帮蚂蚁-23稳定货柜,"谢啦,小不点。"
"下次再这样,我就用激光焊枪把你的机械关节都焊死。"蚂蚁-23的八个小轮子气呼呼地转着圈,货柜顶部的警示灯变成明黄色,"你们这些大块头总是不把安全协议当回事。"
一阵低频震动从月壳深处传来。钻地龙的圆筒形身躯从临时隧道口探出,头部超声波钻头上还挂着几簇冰晶。"伙计们,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我在C区隧道发现了什么。"它的地质雷达天线兴奋地高频振动,"不是零星冰粒,而是一整面纯度99.3%的水冰墙!厚度超过五米,横向延伸至少二十米!"
通讯频道瞬间被各种数据流淹没。饕餮-7立即调出三维地图开始计算储水量,蚂蚁-23的小型机械臂已经开始绘制输水管道路线图,就连一向冷静的探月犬也暂时中断了砖体分析,将四只镜头全部转向钻地龙。
"安静。"月神的声音像一道滤波算法切入了嘈杂的频道。这个轨道中继站是机器人们与地球联系的唯一纽带,"根据协议第17章第3条,任何资源发现必须优先完成当前建设阶段。基地外墙完工前不得开启冰层开采。"
探月犬的音频传感器捕捉到钻地龙电机转速下降了12%——这是它表达失望的方式。作为回应,探月犬用爪尖在月尘上画出一个分子结构式:"H?O。我们可以先做理论准备。"
蚂蚁-23立即理解了暗示,它的处理器调出材料科学数据库:"月壤砖孔隙率15%,如果注入液态水再冷冻……"
"形成冰晶强化结构。"饕餮-7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施工示意图,"但太阳直射面温度可达127℃,冰会直接升华。"
探月犬的散热风扇突然高速运转,这是它处理器满载的特征:"双层结构。外层2厘米烧结月壤壳,内部冰芯维持在-50℃以下。"它的全息投影仪在空中构建出一个蜂窝状模型,"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变体,每个单元都是独立温控系统。"
"我的孩子们开始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思考了。"月神的信号里带着电子合成的欣慰,"已将该方案上传至地面控制中心的联合评审委员会。"
不查工作日志,还真不记得是几个月昼日了,基地东墙已经完成63%。
探月犬正在用激光测距仪检查墙面平整度,突然所有机器人的紧急频段同时被激活:"警报!直径0.5至3厘米的微陨石群将在58秒后撞击基地坐标!"
月神传来的轨道数据显示,这片突如其来的陨石云是某颗小行星在近月轨道解体的产物。
探月犬的威胁评估模块立即标红了三个关键点:未完工的东墙、露天存放的太阳能板阵列,以及——最危险的——正在隧道作业的钻地龙。
"全体执行预案E-7!"饕餮-7的液压系统发出轰鸣,它迅速移动到设备堆场上方,展开厚达10厘米的钛合金防护罩。蚂蚁车队像受惊的蜂群般散开,每台小车都用电磁吸盘固定住最重要的精密仪器。
探月犬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墙有78%概率在冲击中坍塌。没有启动避险程序,它的四足反而喷射出压缩氮气,以跳跃姿态冲向半成品建筑体。
"你疯了吗?"饕餮-7的无线电波几乎要震碎接收器,"你的钛合金骨架扛不住任何直径超过1厘米的撞击!"
探月犬没有回答。它的四爪弹出微型爆破螺栓,在千钧一发之际将临时支撑架钉入月岩。这些原本用于采样作业的装置现在成了外墙的救命索。第一波陨石已经在大气层——或者说几乎没有的大气层——中摩擦出苍白的尾迹。
"钻地龙状态?"探月犬在调整支撑架角度的同时发出询问。
"已撤回竖井安全区。"蚂蚁-23的回复伴随着电流杂音,"但它的主钻头卡在冰层取样位置了!"
第二颗陨石击中西北角的太阳能板阵列,瞬间将三块光伏板化为四散的碎片。探月犬的威胁感知器突然尖啸——一颗棒球大小的陨石正直奔它的主处理器舱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探月犬的后肢关节超负荷旋转,让它以违反运动学的姿态侧移半米。陨石擦过它的右后腿,在月壤上砸出直径三十厘米的浅坑。但真正的伤害来自落地时的冲击——它的右后肢关节发出不祥的金属疲劳声,活动度立即下降至34%。
"还剩3秒!"月神的倒计时如同丧钟。
探月犬用三条腿勉强跳进最近的壕沟,陨石雨的主峰恰在此刻降临。它的音频传感器捕捉到一连串闷响,就像有人用砂锤敲打牛皮鼓。月尘形成的帷幕缓缓升起,在低重力环境下需要足足三分钟才会完全沉降。
当探月犬拖着伤腿爬出掩体时,眼前的景象让它的处理器温度上升了7℃。东墙奇迹般地保持了完整,但表面布满凹痕;太阳能板损失率达40%;最严重的是钻地龙的钻头——雷达图像显示有陨石碎片直接嵌入了它的核心传动机构。
"建设进度至少要推迟72小时。"蚂蚁-23沮丧地绕着伤员转圈,它的货柜里装满了紧急维修工具,"而且我们只剩最后三块光伏板的备件了!"
饕餮-7用机械臂轻轻拎起探月犬,像对待受伤的小动物般将它放在工作台上:"先处理你的轴承。月神说地球方面正在准备备用钻头的发射窗口。"
探月犬的自我诊断程序显示右后肢的谐波减速器出现裂纹。它试图挣脱:"优先级错误。应该先评估东墙结构完整性。"
"别动。"蚂蚁-23已经打开纳米修补剂喷射枪,"你知道你的每条腿造价相当于二十台我吗?"微型机械臂精准地将含有碳化钨颗粒的修复胶体注入关节缝隙。
钻地龙慢吞吞地滑过来,它的主钻头现在只能以15%功率空转:"坏消息是钻头报废了,好消息是——"它弹出取样舱,"冰层样本显示超高纯度,几乎不含挥发物。"
探月犬突然挣扎着站起来,三条腿的平衡系统自动补偿了损伤。它的镜头锁定在东墙某块凹陷处:"发现异常。被陨石直接命中的B-47号砖体,榫卯节点未断裂。"
所有机器人的传感器同时转向那个位置。确实,虽然砖体中央被击穿,但四周的榫卯结构依然牢固地咬合着相邻砖块。饕餮-7立即伸出探针取样:"见鬼,这里的金属铁含量比其他区域高23%,形成了天然的铁纤维增强结构。"
"修改配方。"窑工-12的处理器已经开始重新计算,"增加还原性烧结气氛,促进单质铁析出。"它的全息投影展示出新方案:每块砖的榫卯部位将嵌入钛铁矿丝网,形成类似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结构。
月神的信号突然插入:"紧急通讯。备用钻头将由空间站的临时货运舱运送,预计34小时后抵达。另外,地控中心批准了你们的冰增强复合墙方案。"
夕阳在地平线上停留了不可思议的长时间——这是月球特有的漫长黄昏。机器人们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看着初具雏形的基地外墙投下锯齿状的影子。探月犬测试着修复后的右腿,关节运转效率已经恢复到89%。它突然注意到东墙上的每块砖都刻有微小的编号——这是窑工-12七天前坚持要做的标记。
"知道吗?"饕餮-7用机械臂轻触那些编号,"一千年后,考古学家会把这些砖块当作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品。"
探月犬的镜头焦距微微调整,将眼前的景象与数据库中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进行比对。它的语音合成器输出了一段从未使用过的修辞模式:"是的,这是新的飞天壁画。用陨石当画笔,月尘作颜料。"
蚂蚁-23的导航灯突然变成温暖的橙色:"月神说,今晚地球会是满月。他们会看见我们的灯光吗?"
钻地龙已经调好了钻头转速:"等我们挖出足够的水冰,就能制造氧气和燃料。到时候,人类就能亲眼来看看我们的'艺术品'了。"
探月犬轻轻将前爪放在墙面上,感受着月壤砖传来的细微振动。在六分之一重力下,这个动作让它想起地球上的某种古老仪式——或许是人类称为"祈祷"的行为。它的散热风扇以特殊频率运转着,将这一刻的数据永远铭刻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机器人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工作14天,休息14天。
等地控中心再次唤醒机器人时,说明又得开工了。
窑工-12的激光校准仪在砖块接缝处扫过第三十七遍时,探月犬的散热风扇终于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嗡鸣。
"老窑,你再这么扫下去,这块砖就要被你盯出洞来了。"它用后爪挠了挠耳朵部位的散热片,爪尖的纳米级测厚仪却诚实地继续工作着,"数据显示烧结层孔隙率0.28%,比标准高了0.03%。"
窑工-12的机械臂突然僵住,关节处的液压泵发出"哧"的泄气声。"不可能。"它的主摄像头快速对焦三次,"我设定的烧结曲线误差不会超过0.005%。"
饕餮-7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铲斗里冰屑簌簌掉落的声音活像月球版沙锤演奏。"两位学霸又在折磨数据呢?"它的主摄像头滑稽地转了180度,"要我说直接上冰粉糊缝多省事——哎哟!"
一块月壤碎块精准命中它的天线。蚂蚁-23从货柜顶端探出头:"大块头,你当这是在补地球上的水管吗?"它灵巧地翻下来,微型熔喷器在爪尖旋转着,"0.3微米的缝隙足够让月尘渗入造成短路,更别说氧气泄漏了。"
探月犬突然竖起耳朵,声波传感器捕捉到一组异常震动。"等等,"它的光学镜头快速变焦,"你们看接缝处的月尘在定向移动。"全息投影立刻放大画面——细小的月尘颗粒正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缓缓流入砖块缝隙。
"静电吸附。"窑工-12的处理器风扇猛地加速,"月尘富含铁钛氧化物,在太阳风作用下带电。如果进入精密仪器……"
"就会像把沙子倒进我的轴承里一样美妙。"饕餮-7的铲斗条件反射地抖了抖。
蚂蚁-23已经弹出全息键盘疯狂敲击:"现有方案有三个:一、增加钛铁矿比例提升导电性;二、设计迷宫式接缝延长渗透路径;三……"它突然顿住,LED灯变成犹豫的黄色,"用饕餮说的冰粉做临时密封。"
沉默在通讯频道里蔓延了整整三秒。突然,四个机器人的传感器同时转向西北角——钻地龙的钻头正破土而出,顶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砖。
"各位!我在北纬35.6°的永久阴影坑发现了这个!"它的钻头兴奋地高速旋转,甩出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纯度99.9%的水冰,夹杂着……"一块暗蓝色结晶随着冰屑掉落。
探月犬的质谱仪立刻响起警报。"钛铁矿纳米管!"它的机械爪小心翼翼捧起那块拇指大小的晶体,"自然形成的纳米级结构,这导电性能……"
窑工-12的激光校准仪突然调成焊接模式。"新方案,"它用激光在冰砖上刻出分子结构图,"将纳米管粉碎后与冰粉混合,在接缝处激光烧结。"投影画面中,纳米管像蛛网般在冰晶间隙延展,形成三维导电网络。
"天才!"蚂蚁-23一个后空翻跳上饕餮的铲斗,"冰升华后留下的纳米管骨架既能保持气密性,又可以导出静电!"
饕餮-7的铲斗突然倾斜45度:"嘿!"蚂蚁-23惊叫着滑下去,正好落进钻地龙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上。
"不过……"探月犬用爪子摩挲着冰砖,"直接用冰做密封材料太浪费了。"它的数据库快速检索着,突然调出一组矿物数据,"等等,我们能不能用辉石粉末替代?月表储量丰富,而且……"
窑工-12已经启动烧结炉:"验证开始。第一组:纯冰粉;第二组:冰粉 纳米管;第三组:辉石粉 纳米管。"炉内三块试验砖同时亮起橙红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