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华夏最后的慢火车!-《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光屏画面从重庆的降雨趣事切换,下一帧却让古人们瞬间愣住

  镜头里的火车没有高铁的流线型车身,车窗敞开,竟有猪羊排队往车厢里挤,角落还蹲着几只鸡鸭,解说声带着温和的笑意:

  “这不是移动的菜市场,是华夏最后的慢火车——7272次列车。”

  “慢火车?” 李承乾皱紧眉头,往前凑了凑,语气里满是疑惑

  “之前视频里说后世有‘高铁’,日行千里,快得很!”

  “如今华夏这般强盛,为何不把火车都换成高铁,反倒用这慢车运猪羊?这岂不是浪费?”

  他身边的皇子们也纷纷点头,觉得这般“落后”的火车,与后世的强盛模样格格不入。

  李世民却没接话,只是盯着画面里的猪羊和百姓,指尖轻轻敲击龙椅扶手

  良久,缓缓吐出两个字:“民生。”

  这两个字像颗石子,让殿内的议论声瞬间静了下来,古人们都看向他,等着他细说。

  【视频解说声适时响起,解开了众人的疑惑:“这趟7272次列车,从湖南怀化开往梅江

  全程180公里,票价却只要12元,最低的区间票价更是只有2元,从开通到现在,50年没涨过一分钱。

  它不是‘落后’,是专门为山里百姓开的‘扶贫列车’。”】

  “50年不涨价?最低2元?”

  刘邦猛地瞪大了眼睛,掰着手指算:“180公里,才12元,这连喂马的草料钱都不够吧?后世这是在做赔本买卖啊!”

  萧何也凑上前,语气里满是惊叹:“主公,您想,就算在咱汉朝,雇辆车送货物180里,也得好几吊钱,这列车50年不涨价,分明是在贴钱帮百姓啊!”

  朱元璋看着画面里背着背篓的百姓,眼神柔和下来:“俺小时候讨生活时,要是有这么便宜的车,也不用背着东西走几天山路去集市了。”

  “这列车不是慢,是慢得有心,慢下来,才能接住山里百姓的生计。”

  马皇后也点头:“是啊,快的高铁是方便,可山里人要运土特产、要去县城,哪能都坐得起高价车?”

  “这慢火车,是给他们留的路。”

  【“列车要穿越十多个乡镇,站站都停。

  60多岁的老姜,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山里的菌子、核桃,坐3个小时火车去县城集市卖

  要是没有这趟车,他得翻两座山,走五个时辰,东西没到集市就蔫了。

  过年过节时,车厢更热闹:成群的猪羊被赶上专门的车厢,有栏杆围着,不打扰乘客

  妇女们背着装满腌菜的坛子,孩子们提着新做的布鞋,都是要去县城走亲戚的。”】

  “站站都停,还专门给猪羊设车厢?”

  嬴政看着画面里温顺待在专属车厢的猪羊,语气里满是赞赏

  “大秦当年修驰道,是为了方便军队和政令,却没想着为百姓专门设‘运货通道’。”

  “后世这列车,连猪羊都照顾到了,比朕当年想得更细。”

  樊哙看着老姜背着背篓上车的模样,忍不住感慨:“俺当年戍边,也常帮老乡带东西,知道山里人难。”

  “这列车每天帮这么多人运货,比俺一个人跑断腿管用多了!要是俺老家有这车,俺娘也不用天天担心卖不出草药了。”

  【“更让人暖心的是,列车上还专门开了‘学习车厢’

  靠窗的位置摆着小桌子,墙上贴着拼音表,孩子们放学能在这儿写作业,列车员还会帮忙辅导。

  有孩子说,‘在火车上写作业,能看到外面的山,比在家里还开心’。

  这趟车跑了近50年,有人说它‘过时了’‘该退休了’,可列车长每次都坚定地说:

  ‘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它,哪怕亏本,7272次也不会停。’”】

  “学习车厢?”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趴在小桌上写作业的孩子,眼眶微微发热

  “朕当年在秦王府设学馆,是为了让皇子和大臣子弟读书;”

  “后世却在火车上设学习车厢,让山里的孩子能安心写作业,这才是‘有教无类’啊!”

  房玄龄也躬身道:“陛下,这列车不仅载着货物和人,还载着孩子们的希望,比任何‘快’都珍贵。”

  听到列车长的话,刘邦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只要有人需要就不停’,这话听得俺心里暖。”

  “俺当年当亭长,就是想让乡里人过得舒坦点;这列车长,也是在做一样的事,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人能好好过日子。”

  林远看着光屏里满是欣慰的古人们,轻声补充:“这趟慢火车现在还在跑,每天都有老人背着土特产上车,有孩子在学习车厢写作业。”

  “它确实慢,没有高铁快,没有飞机舒服,可它是山里百姓的‘生命线’,是连接大山和外面世界的‘桥’。”

  嬴政缓缓站起身,对着画面里的7272次列车,郑重地点了点头:“后世的强盛,不是只有高铁的‘快’,还有这慢火车的‘暖’。能照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强国。”

  其他古人们也纷纷颔首,他们终于明白,所谓强盛,从来不是只有光鲜的“快”,更要有能接住民生的“慢”

  这列慢火车,载着的不仅是货物和乘客,更是一个国家对百姓最质朴的关怀。

  …………

  林远刚说完慢火车的暖心事,指尖一划,下个视频的画面便切到山西一处小院

  院里摆着酒坛,一对夫妻正对着包装发愁,解说声带着几分戏谑响起:

  “山西这对夫妻,把自家卖不动的白酒,包装成日本清酒卖给‘小本子’,最后却被警察叔叔罚了500元”

  这操作,连古人都看愣了!

  “小本子?是之前说的日本?”

  刘邦凑到光屏前,眯着眼睛问,“清酒又是啥?比咱汉朝的米酒还好喝?”

  李承乾也好奇:“父皇,他们为啥要把白酒改成清酒卖?咱大唐的酒也很好,何必改头换面?”

  李世民没急着回答,只是盯着画面里的酒坛,语气里带着几分思索:“怕是自家白酒滞销,想另寻出路,只是这般‘改头换面’,不知算不算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