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刘备安排了刀斧手!-《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这些网友倒有趣!”

  刘邦看着辣评,笑得合不拢嘴,“不过这野史确实离谱,把正史改得面目全非,也就是当个笑话听!”

  嬴政眉头紧锁:“历史需严谨,岂能这般胡编乱造?”

  “污蔑古人,误导后人,此等行为不可取!”

  孙权渐渐平复怒火,沉声道:“野史虽荒诞,却也提醒世人,正史的重要性!”

  “若轻信这些无稽之谈,便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古人的亵渎!”

  吕布也收了方天画戟,冷哼一声:“吾之英名,岂容野史玷污?”

  “后世当以正史为凭,莫被这些虚妄之言蒙蔽!”

  古人们纷纷颔首,虽觉得野史荒诞可笑,却也认同“以正史为尊”的道理。

  李世民长叹一声:“野史可作为谈资,却不可当真。”

  “历史的真相,藏在正史的字里行间,藏在古人的功绩与风骨中,岂容随意篡改?”

  ……

  上一波野史的荒诞余波未平,光屏上的解说声愈发猎奇

  带着让人喷饭的离谱感响起:【野史的脑洞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袁绍绕地球定本初子午线,赵云靠“人妇感”7进7出,刘备托孤藏刀斧手,牛顿竟是崇祯幼子】

  【这波操作直接颠覆认知!】

  “还有更离谱的?”

  刘邦瞪大了眼睛,“袁绍那小子兵败官渡,不是气死了吗?怎么还出海绕地球了?”

  朱元璋也摇头:“这编野史的怕是没读过书,竟能编出这般天方夜谭!”

  【画面弹出袁绍的画像,解说声戏谑:“传说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并未身死

  反而看透红尘,带着谋臣武将出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绕地航行,还第一次定义了零度经线!

  后来世界地理组织为纪念他,便将零度经线命名为‘本初子午线’

  ‘本初’正是袁绍的字!”】

  “噗——”

  袁绍刚端起的酒直接喷了出来,气得胡须倒竖,拍案怒斥:“荒谬至极!”

  “我袁本初乃四世三公之后,兵败官渡已是奇耻大辱,怎会弃甲曳兵出海避世?”

  “绕地航行?定义经线?这等荒诞之事,亏得编得出来!”

  他指着光屏,脸色铁青:“本初子午线?我看是‘本初蒙羞线’!”

  “此等污蔑,是把我袁绍当成了逃兵与戏子吗?”

  曹操笑得直拍大腿,调侃:“本初啊本初,没想到你兵败后还有这般‘伟业’,绕地球、定经线,比孤统一北方还厉害!”

  郭嘉也忍俊不禁:“袁公若是有这般眼界与魄力,官渡之战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了!”

  袁绍气得浑身发抖,拔剑出鞘:“孟德休要取笑!”

  “编此野史者,若让我遇上,定将其斩于剑下,以泄我心头之恨!”

  【画面切换到长坂坡之战,解说声带着调侃:“赵云长坂坡7进7出为何能全身而退?

  野史说他当时玉面白袍,束发散落,怀里抱着阿斗,慈爱与柔美并存,竟被曹操误认为‘人妇’!

  曹操心生怜惜,下令只能生擒,舍不得杀害,赵云这才趁机杀出重围!”】

  “岂有此理!”

  赵云猛地站起身,银枪“呛啷”出鞘,枪尖直指光屏,眼中满是怒气

  “我赵云乃常山猛将,征战沙场靠的是一身武艺与忠勇,怎会靠‘慈爱柔美’‘人妇感’活命?这是对我天大的侮辱!”

  他气得胸膛剧烈起伏:“曹操爱惜人才,下令生擒不假,但那是敬我勇武,绝非此等荒诞理由!”

  “长坂坡7进7出,我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血染白袍,岂是靠‘怜惜’换来的?”

  曹操脸色一黑,沉声道:“子龙乃真猛将,孤当年下令生擒,是想将其收归麾下,绝非什么‘误认为人妇’!”

  “这野史编得毫无底线,既辱子龙,也辱孤!”

  刘备也怒声道:“子龙是我蜀汉五虎上将,忠勇无双,这般编排,是玷污我兄弟的英名!”

  【画面转到白帝城托孤,解说声继续:“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看似信任诸葛亮,实则在门外安排了刀斧手!

  只要诸葛亮有半点称帝之心,刀斧手就会立刻杀掉刘禅,让诸葛亮‘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篡汉!”】

  “一派胡言!”

  刘备气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指着光屏怒斥:“我与孔明虽为君臣,却胜似兄弟!”

  “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一生信任有加,托孤之时更是真心实意,‘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岂是虚情假意?”

  他捶胸顿足:“安排刀斧手?杀掉阿斗让孔明篡汉?”

  “这是把我刘备当成了什么人?把我与孔明的君臣情谊当成了什么?”

  诸葛亮也泪流满面,拱手道:“先帝知遇之恩,亮没齿难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已刻在心头,岂会有称帝之心?”

  “这野史玷污先帝清名,也辱没亮的忠节,实乃可恨!”

  赵云也附和:“先帝与丞相的情谊,我等有目共睹,这般编造,实在令人不齿!”

  【画面弹出牛顿的画像与崇祯的对比图,解说声脑洞大开:“牛顿原名朱慈顿,是崇祯帝的幼子!

  1644年明朝灭亡,忠仆抱着襁褓中的他,跟随西方传教士逃亡海外,隐姓埋名

  去掉‘朱’的一撇一捺(寓意两世为人),改‘朱’为‘牛’,隐去字辈‘慈’将五行偏旁的‘炖’改为‘顿’!

  p忠仆还带走了《永乐大典》,牛顿长大后钻研此书,终成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什么?我儿……竟还活着?”

  崇祯帝浑身一震,眼中满是震惊与心酸,泪水瞬间滑落

  “1644年,京城沦陷,我以为皇子们都已遇害,没想到……竟有忠仆护他逃亡海外!”

  他望着牛顿的画像,双手颤抖:“朱慈顿……牛……顿……两世为人,愧对祖宗……苦了你了,我的儿!”

  朱元璋脸色复杂,既有欣慰又有惋惜:“没想到我朱家后代,竟成了西方的圣人!”

  “《永乐大典》乃我大明瑰宝,能助他成就伟业,也算不负此书!”

  朱棣也感慨道:“《永乐大典》是朕下令编纂,没想到竟能在海外发挥这般作用”

  “只是可惜,我朱家皇子竟要隐姓埋名,流落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