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中二少年-《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初夏清晨的柳荫巷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里,寂静无人。

  只有早起的鸟儿在枝头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

  “九针局”那扇古朴的木门紧闭着,门前空荡荡的。

  然而,门边的石阶上,却已经坐了一个人。

  郭若毅抱着一个看起来颇有分量的木匣子,身子挺得笔直,眼巴巴地望着巷口的方向。

  他几乎一晚上没睡。

  昨天爷爷回到家,一反常态,没有数落他沉迷“不切实际”的中医,而是用一种他从未听过的、带着震撼和无比郑重的语气,描述了在“九针局”的所见所闻。

  那位年轻的秦医生。

  那神乎其技的诊脉。

  那能让隐藏在心脏附近的诡异寄生虫都无所遁形的银针。

  那寥寥几味普通药材就能驱除连现代仪器都发现不了的顽疾的古方。

  这一切,简直就像是他翻烂了的那些中医小说里描写的情节!

  不,比小说里写的还要厉害!

  不是骗局,不是剧本,是连他那个一辈子信奉西医、固执无比的爷爷都亲口承认、并深深折服的真本事!

  他感觉自己心跳得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

  一直追寻的、传说中的“神医”、“大侠”,竟然真的存在于现实之中!

  而且,爷爷还说,那位秦医生同意收下他了!

  虽然不是正式的徒弟,只是让过来跟着学,但这已经是天大的机缘!

  他兴奋得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各种银针飞舞、药香弥漫的画面。

  好不容易挨到凌晨四点,他就再也躺不住了。

  跳起来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上了一身他觉得最显沉稳的深色衣服。

  反复检查了爷爷精心准备的拜师礼——一块品相极佳、来之不易的天然牛黄,还有一盒价值不菲、香气内敛的奇楠沉香。

  然后,他就在爷爷复杂的目光中,抱着木匣子,提前三个小时,冲出了家门,直奔柳荫巷。

  他生怕来晚了,错过了,或者这只是一场美梦。

  坐在冰凉的石阶上,清晨的寒意丝丝缕缕渗透过来。

  但他心里却像揣着一团火,滚烫滚烫的。

  他一遍遍在心里模拟着见到秦医生该说什么,该怎么行礼,手脚该怎么放。

  时间过得异常缓慢。

  巷子里开始有早起锻炼的老人经过,好奇地看他一眼。

  卖早餐的铺子升起了袅袅炊烟。

  城市的喧嚣渐渐苏醒。

  郭若毅的心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从极度的兴奋,变得有些忐忑起来。

  秦医生……会不会觉得我太冒失了?

  他那么厉害的人,会不会其实很严肃,很难接近?

  他会不会改变主意,不想收我了?

  各种念头在他脑子里打架,让他坐立难安。

  黑眼圈因为一夜未眠而更加明显,配上他那张还带着少年稚气的脸,显得有些滑稽,又透着一股执拗的认真。

  当时钟终于指向上午九点。

  巷口传来了平稳的脚步声。

  郭若毅像被按了弹簧一样猛地从石阶上弹了起来,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紧紧抱着怀里的木匣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巷口。

  秦牧的身影出现在晨光中。

  依旧是一身简单的深色布衣,步伐不疾不徐,神情平静无波。

  他似乎早就注意到了石阶上那个如同望夫石般的身影,目光淡淡地扫了过来。

  郭若毅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他慌忙上前几步,因为起身太猛,加上紧张,脚下差点绊倒,踉跄了一下才站稳。

  他顾不得尴尬,对着走到近前的秦牧,就是一个九十度的深鞠躬,脑袋几乎要碰到膝盖。

  “秦……秦老师!早上好!”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但异常响亮。

  秦牧看着他这副样子,尤其是那浓重的黑眼圈和因为激动而泛红的脸颊,脚步微微顿了一下。

  “你来得很早。”

  他的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郭若毅直起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憨憨地笑了笑。

  “我……我睡不着,怕迟到,就早点过来了。”

  他赶紧将怀里抱了一早上的木匣子双手奉上,态度恭敬无比。

  “秦老师,这是我爷爷准备的拜师礼,一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秦牧的目光落在那个做工精致的木匣上。

  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拿出钥匙,打开了“九针局”的门。

  “进来再说。”

  他率先走了进去。

  郭若毅连忙抱着匣子,小心翼翼地跟了进去,顺手轻轻带上了门。

  诊室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药香,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秦牧在诊桌后坐下,这才看向依旧紧张地站在那里的郭若毅,以及他手里的木匣。

  “什么东西?”

  郭若毅赶紧上前,将木匣放在诊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用柔软的丝绸衬垫着两样东西。

  一块色泽深沉、质地酥脆、表面有天然裂纹的块状物,散发着一股特有的清苦气息。

  另一盒则是颜色深褐、油脂线丰富、不用细闻就能感受到其醇厚香韵的木料。

  “秦老师,这是一块天然牛黄,是我爷爷早年偶然得到的,品质应该还行。”

  “这是一盒奇楠沉香,爷爷说对凝神静气有帮助,希望您能用得上。”

  郭若毅介绍着,眼神里带着期盼。

  这两样东西,无论哪一样,放在外面都是价值不菲,尤其对于中医而言,更是难得的珍品。

  足见郭家的诚意。

  秦牧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有心了。”

  他没有推辞,将木匣合上,放到了一边。

  这份坦然,反而让郭若毅松了口气。

  肯收下礼物,说明秦老师没有把他于门外。

  “坐。”

  秦牧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郭若毅这才敢坐下,但依旧只坐了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叫什么名字?”

  “郭若毅!今年十八岁!”

  “还在上学?”

  “我……我刚从京都大学毕业,是少年天才班,学……学生物的。”郭若毅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我对那些微观的、分子层面的东西兴趣不大,我更喜欢整体的、宏观的人体生命科学,就是……就是中医这套理论。”

  他生怕秦牧觉得他不务正业,连忙补充道。

  “不过我记忆力很好,几乎是过目不忘!那些古籍医案,我看一遍就能记住大概!”

  秦牧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观察着眼前的少年。

  眼神清澈,带着未经世事的纯粹和对某种信念近乎固执的热忱。

  心性确实不坏,甚至有些过于单纯,难怪会被骗。

  过目不忘的天赋,在学医,尤其是需要大量记忆古籍经典的中医道路上,无疑是极大的优势。

  是个好苗子。

  虽然看起来有点……中二,但本质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为什么想学中医?”

  秦牧问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的问题。

  郭若毅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被点燃的星辰。

  “我觉得它很神奇!很酷!”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里充满了向往。

  “不用依赖那么多冰冷的机器,只需要望闻问切,就能洞察人体内部的奥秘。”

  “几根银针,一些草木,就能调和阴阳,祛除病邪。”

  “这就像是古代那些身怀绝技的大侠,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不,是救人!”

  他越说越激动,手都开始比划起来。

  “我一直相信,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有它的道理,有我们现代科学还没完全理解的精髓!”

  “我想学真本事!想成为像古代神医那样,能起死回生、悬壶济世的人!”

  他说完,才意识到自己似乎说得太夸张、太理想化了,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讪讪地低下头。

  “我……我知道我可能有点异想天开……但我真的是这么想的……”

  秦牧看着他这副样子,并没有嘲笑。

  每个人学医的初衷各不相同。

  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有之,养家糊口的现实需求有之,像郭若毅这样,带着点浪漫英雄主义色彩和纯粹热爱的,也未尝不可。

  关键看能否坚持下去,以及,心术是否端正。

  “理想不错。”

  秦牧淡淡评价了一句。

  然后,他起身,走到旁边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前,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细长的、颜色有些深沉的木质针盒。

  这个针盒看起来比他现在用的那个要旧一些,边角有着经年累月摩挲留下的温润光泽。

  他拿着针盒走回来,放在郭若毅面前的桌子上。

  郭若毅好奇地看着这个旧针盒,不明所以。

  “打开看看。”

  秦牧示意。

  郭若毅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

  里面红色的丝绒衬垫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套金针。

  针体细长,闪耀着柔和而内敛的金色光泽。

  与普通银针不同,这套金针的做工更为精细,每一根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气韵。

  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几根最常用的针具上,有着长期使用留下的、极其细微的磨损痕迹。

  这不是一套崭新的、束之高阁的藏品。

  这是一套真正被使用过、陪伴主人经历过无数病患的、有“生命”的针。

  郭若毅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隐约猜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只能抬起头,用激动而困惑的眼神看向秦牧。

  秦牧看着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套金针,是我行医之初使用的。”

  “现在,送给你。”

  郭若毅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送……送给他?

  秦老师行医之初使用的金针?

  这……这意义太重大了!

  这不仅仅是礼物,这更像是一种认可,一种传承的信物!

  他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发抖,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秦牧没有在意他的失态。

  他拿起其中一根常用的毫针,向郭若毅示意。

  “看好。”

  他取来酒精棉,开始细致地擦拭金针。

  他的动作不快,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无比。

  从针尖到针身,再到针尾,一丝不苟。

  擦拭完后,他又用一种特制的、带着淡淡植物清香的油脂,极其均匀地、薄薄地涂抹在针体上,进行养护。

  整个过程,他做得专注而虔诚,仿佛在对待一件有灵性的器物。

  “金针娇贵,需用心养护。”

  秦牧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要点。

  “每次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清洁消毒。”

  “定期上油,防止氧化,保持其韧性与灵性。”

  “存放时,注意防潮,避免磕碰。”

  郭若毅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将每一个细节都牢牢刻在脑海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养护针具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医术、对生命的敬畏。

  秦牧做完示范,将养护好的金针轻轻放回针盒原处。

  然后,他合上盒盖,将整个针盒推到了郭若毅面前。

  他看着郭若毅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的眼睛,沉声道。

  “针如心。”

  “要正。”

  “要亮。”

  “现在,它交给你了。”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郭若毅的心上。

  针如心,要正,要亮。

  这不仅是对针具的要求,更是对他未来行医之路、为人之道的期许和告诫!

  郭若毅猛地站起身,再次对着秦牧,深深鞠躬,这一次,比在门外时更加郑重,更加发自肺腑。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坚定。

  “是!老师!我记住了!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这套金针!”

  这一次,他称呼的是“老师”,而不是“秦老师”。

  其中蕴含的意义,已然不同。

  秦牧坦然接受了他这一礼。

  传承,在此刻初步建立。

  “以后,每天九点过来即可。”

  秦牧看着他浓重的黑眼圈,补充了一句。

  “不必来这么早。”

  郭若毅用力点头。

  “是,老师!”

  他知道,这是老师在关心他。

  秦牧说完,走到一旁,拿起自己带来的早餐。

  是张姨准备的,分量很足,有包子,豆浆,还有两个茶叶蛋。

  他分出一半,用一个干净的袋子装好,递给郭若毅。

  “吃了。”

  郭若毅愣了一下,看着递到面前的早餐,鼻子突然有点发酸。

  他接过还带着温热的早餐,小声说了句。

  “谢谢老师。”

  他捧着简单的早餐,感觉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香甜。

  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名为“梦想成真”的幸福感填满。

  他找到了真正的引路人。

  而他的人生,也即将因为这套承载着期望与传承的金针,翻开全新的篇章。

  “九针局”里,药香似乎更加浓郁了。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恰好落在那套刚刚易主的金针上,反射出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