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以“真”破“假”-《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

  牧月科技的官网,在沉寂了几个小时后,突然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重新上线了。

  整个首页,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名为“技术透明中心”的专题页面。

  背景是干净的纯白色,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荡。

  最上方,是一行醒目的标语:“真实,无惧任何审视。”

  下面,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得令人发指。

  “启明系列”专区。

  “启智系列”专区。

  点进去,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最初的概念设计草图,到每一次迭代的工程图纸。

  从原材料采购的供应商名录和质检报告,到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监控数据。

  最夸张的是,连那些“失败”的试验记录,比如某次波频调试不稳定导致测试者轻微头晕的详细报告,都被原封不动地放在了那里。

  标注着“失败案例,引以为戒”。

  这简直是把家底掏了个底朝天!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核心原理部分。

  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被置顶在页面最中央。

  视频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

  而是用了一个“智能空调”的比喻。

  把人的大脑和身体,比作一个需要恒温的房间。

  把“牧月”设备的生物波频,比作空调吹出的、能自动感知并调节室温的“风”。

  风太猛了,房间会冷,人不舒服。

  风太弱了,又没效果。

  而“牧月”做的,就是吹出那种“刚刚好”的,能让人体这个“房间”处在最舒适状态的“微风”。

  温和,持续,零伤害。

  甚至连“失败案例”里那次“头晕”,都被比喻成“空调偶尔抽风,调大了点风量,但立刻自己修正回来了”。

  通俗得连小学生都能看懂。

  这波操作太骚了。

  骚到让之前所有上蹿下跳的喷子,一时间都忘了该怎么喷。

  网络舆论出现了短暂的凝滞。

  网友们是懵圈的。

  “卧槽?直接亮底牌?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等等,让我捋捋,他们这是……把源代码……啊不是,把家当全都晒出来了?”

  “这数据量……也太恐怖了吧?这要是造假,成本得多高?”

  “那个‘失败案例’有点意思,谁家造假还把自己的黑历史拿出来展览的?”

  短暂的懵逼之后,是更大范围的发酵。

  真正的技术宅、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闻风而动。

  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疯狂地下载、分析、验证这些海量的公开数据。

  这简直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开放的金矿!

  第一个在网络上掀起波澜的,是郭若毅的爷爷,郭玉良教授。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军医,直接用自己的实名认证账号,转发了牧月科技的官网链接。

  配文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数据翔实,逻辑严谨,设计理念超前且充满人文关怀。某些匿名的‘专家’,可以歇歇了。”

  他一带头,他圈内的不少老朋友、老同事,也纷纷下场。

  这些名字后面带着一连串头衔和荣誉的真专家,发表的看法可就专业多了。

  他们从神经生理学、生物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多个角度,逐帧分析了那个“空调比喻”动画,解读了那些公开的试验数据。

  结论高度一致:牧月科技公开的技术路径,不仅安全无害,而且在理念上极为超前。

  所谓的“精神鸦片”、“阶级固化器”,纯属无稽之谈!

  一位以毒舌和严谨着称的科普大V,直接录了个长视频。

  他把之前那几个跳得最凶的匿名“专家”的言论,一条条拎出来,用牧月公开的数据啪啪打脸。

  “这位‘专家’说波频会损伤神经元?来,请看第三部分第27页的细胞活性测试数据,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在持续波频环境下活性提升了百分之五!”

  “这位‘前用户’说用了之后冷漠得像机器人?来看情绪量表前后对比数据,焦虑指数下降,积极情绪指数上升,这叫冷漠?”

  视频最后,他对着镜头,斩钉截铁:“我话放在这里,牧月公布的这些核心数据如果是假的,我直播把我这键盘吃了!连键帽都不剩!”

  真正的用户,也终于坐不住了。

  之前他们被污名化,气得浑身发抖,却苦于势单力薄,声音被淹没。

  现在,有了官方甩出的硬核数据和众多真专家的背书,他们再也忍不住了。

  一位头像就是自己穿着旧军装照片的退役老兵,发布了一段视频。

  他坐在轮椅上,背景是家里的客厅,胸前还挂着闪亮的军功章。

  他说话有些慢,但眼神锐利如刀。

  “我叫王建国,南疆下来的,这条腿丢在那儿了。”

  “ptSd折磨了我十几年,睡不着觉,闭上眼就是炮火连天。”

  “用了‘启明’大半年,我不敢说全好了,但至少能睡个圆圈觉了,心里没那么躁了。”

  他盯着镜头,语气带着战场上淬炼出的杀气。

  “谁再敢说这是‘精神鸦片’,污蔑帮助我们老兵的好东西,老子第一个不答应!甭管你躲在哪网络后面,老子掘地三尺也要把你揪出来!”

  声音哽咽,却掷地有声。

  紧接着,是一位在海外顶尖实验室工作的华人科研人员。

  他晒出了自己使用“启智”设备后,思维更清晰、攻克了几个技术难题的笔记记录。

  “知识没有罪,追求更高的认知效率更没有罪!”

  “某些人自己躺在舒适区里不思进取,就别用‘公平’当遮羞布,来阻碍科技进步!”

  一位曾经在重大灾难中失去亲人、依靠“启明”设备才慢慢走出阴影的年轻女孩。

  一位靠着“启智”设备辅助,从偏远山村考到顶尖大学的寒门学子……

  越来越多真实的用户站了出来。

  他们分享的故事,或许平凡,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力量。

  这些活生生的人,用他们真实的经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温暖的洪流。

  将之前那些冰冷的、充满恶意的谣言,冲得七零八落。

  舆论的风向,一夜之间,彻底逆转!

  “致敬老兵!支持牧月!”

  “这才是良心企业!用产品说话!”

  “之前骂人的那些水军呢?滚出来道歉!”

  “黑子们傻眼了吧?人家直接王炸,这还怎么玩?”

  牧月科技的声誉,不仅瞬间恢复,更是被捧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硬核科技”、“良心企业”、“国货之光”的称号,被网友们自发地冠名。

  之前暴跌的股价,像是坐上了火箭,强势反弹,连续涨停,市值直接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在这场舆论风暴的中心。

  秦牧却像是个没事人一样。

  准时出现在了九针局。

  该坐诊坐诊,该教导徒弟郭若毅就教导徒弟。

  仿佛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与他无关。

  下午,他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

  她神色惶恐,怀里约莫两三岁的小男孩,脖子上赫然挂着一个“启智”系列的幼儿安神小挂坠。

  “秦……秦医生。”女人声音都在抖,“网上都说……说这东西会害了孩子,会变傻……我……我害怕……”

  秦牧让她坐下。

  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先温和地看了看那个有些怯生生的小男孩。

  然后,他拿起了诊桌上的两个音叉。

  他轻轻敲击其中一个。

  音叉发出清脆的“嗡”声。

  接着,他拿着这个震动的音叉,靠近另一个安静的音叉。

  很快,第二个音叉,也仿佛被唤醒了一般,开始轻微地、共鸣般地振动起来。

  发出同样频率的、微弱却清晰的声音。

  秦牧停下动作,看着那位母亲。

  “看到了吗?”

  “我们的设备,原理有点像这个。”

  “不是强行往脑子里塞东西,而是找到你身体里本身就有的、那个最健康、最平和的‘频率’。”

  “然后,像这个音叉一样,轻轻地、温和地‘唤醒’它,让它自己共振起来,变得更稳定,更有力。”

  他指了指小男孩脖子上的挂坠。

  “它发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提醒’你身体向好、引导它自我调节的‘声音’。”

  “很安全,很温和。”

  他顿了顿,看着对方渐渐放松下来的眼神,说出了那句点睛之笔。

  “药能治病,也能伤人,看你怎么用。”

  “电灯照亮屋子,不会因为有人用它来看坏书,就成了坏发明。”

  “工具本身,没有善恶。”

  年轻母亲愣愣地看着他,又看看手里已经停止振动的音叉,再看看怀里好奇盯着音叉的儿子。

  眼眶突然就红了。

  “我……我明白了,谢谢您,秦医生!”

  她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心中的疑虑和恐惧,已被彻底打消。

  傍晚。

  林婉儿像是算好了时间一样,溜达着走进了九针局。

  她今天穿了一身利落的休闲装,看起来心情不错。

  “可以啊,秦大神医。”

  她自顾自地倒了杯水,靠在药柜旁。

  “你这手‘阳光策略’,直接把那帮躲在阴沟里的家伙给晒懵了。”

  秦牧正在整理银针,头也没抬。

  “查到了?”

  林婉儿收起玩笑的神色,点点头。

  “水军资金源头,那几个最先爆料的Ip路径,虽然对方用了不少障眼法,裹了好几层。”

  “但剥开来看,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地方——‘诺亚生命’。”

  “果然是他们在背后搞鬼。”

  秦牧擦拭银针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早已料到。

  林婉儿接着说道,语气带着一丝玩味。

  “而且,我们查到,他们这次找来站台抹黑你的‘专家’里,有个叫凯尔的。”

  “是‘诺亚’重金供养的首席科学家,在国际上也有点名气。”

  “下个月,在瑞士有个挺高规格的国际生物医学论坛。”

  她看着秦牧。

  “据可靠消息,这位凯尔博士,准备在那个论坛上,从‘科学’的角度,好好批判一下你的‘古脉术’和‘牧月’的理论基础呢。”

  “看样子,是打算在学术上把你彻底批倒批臭。”

  秦牧终于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他将擦好的银针,一根根,精准地插回针包。

  眼神平静无波。

  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

  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通知。

  网络上的滔天巨浪。

  对手的阴险算计。

  下一轮的学术围攻。

  在他这里,似乎都激不起半点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