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次谋划进山-《70年代:我一进山美女排队献身》

  猪肉的风波过去没多久,李默家那间四面漏风的茅草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李默从十里外的镇子上回来时,肩上扛着一个沉甸甸的麻袋,像个变戏法般,在弟妹们面前从怀里掏出几个袋子出来。

  “小雪,来。”

  他把最大的一包递给李雪。

  李雪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匹崭新的蓝印花布,还有一双纳了厚厚鞋底的布鞋。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着那带着浆洗味道的布料,那触感是如此真实,又是如此陌生。

  小妮子活了十三年,穿的永远是哥哥婶婶剩下、补丁摞补丁不要的旧衣。

  她把脸埋进那匹布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肩膀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再抬起头时,眼泪已经无声地滑落下来,她却浑然不觉,只是抱着那匹布,哭得像个终于得到糖果的孩子。

  “铁子,你的。”李默把一双结实的牛皮筋底鞋递给李铁,鞋子不大,但做工扎实,足以让他在村路山路,各种路面上跑得更稳。

  李铁接过鞋,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鞋面,仿佛那是世上最珍贵的宝贝。

  “青书。”李默的声音放得更柔了些。

  他拿出几本崭新的练习本,一沓草纸,还有两支来之不易的铅笔。

  李默知道李青书喜爱读书,也有一定的读书天赋,前世没那个条件,弟弟又死得早,这一世,他要把所有的遗憾都补回来。

  “以后想读书,哥供你。”

  “是书!还有笔,太好了!!!”

  李青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伸出瘦小的手,像是捧着圣旨一样接过纸笔,把脸贴在书本上,闻着那股淡淡的墨香,整个人都快醉了。

  “囡囡,看这是什么?”李默最后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两根鲜红的头绳,上面还坠着小小的塑料珠子。

  他蹲下身,亲手给小妹扎起了两个冲天揪。

  囡囡晃着小脑袋,听着珠子碰撞的清脆响声,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然而,财富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屋角的粮食堆成了小山,用野猪肉换来的钱和票被李默用油纸包好,藏在房梁最深处的缝隙里,可这破屋根本防不住贼。

  夜里,风从茅草的缝隙里灌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一阵摇晃。

  屋外的任何一点声响,都听得清清楚楚。李

  默的耳朵比山里的狐狸还灵,他不止一次听见屋外有鬼鬼祟祟的脚步声在晃悠。

  他没声张,只是在屋外几个必经的角落里,设了几个不起眼的小陷阱,一根细麻绳,连着几块绑在一起的碎瓦片。

  第二天一早,总能发现被触发的痕迹,瓦片掉在地上,旁边留下一两个慌乱的脚印。

  这让他下定决心,必须立刻盖新房,这本来就是他计划之内的事情,现在一切都刚刚好。

  他这边刚有动作,张翠兰那边的嘴又没闲着。

  她不去地里干活,专门端个小板凳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见人就拉着哭诉,唾沫横飞,胡说八道。

  “你们是不知道啊,那李默打死的猪,那不是一般的猪!那是咱们大青山山神爷的坐骑!黑毛獠牙,那是通了灵性的!他把山神爷的坐骑给打死了,山神爷能不发怒吗?你们看着吧,咱们村,迟早要遭大灾的!”

  一些上了年纪、思想迷信的老人听了,心里直犯嘀咕,再看见李默时,眼神都带了些躲闪和畏惧,仿佛他是什么不祥之人。

  李默听说了,心里冷笑。

  他知道,对付这种谣言,解释是没用的,你越解释,他们越觉得你心虚。

  破除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让所有人都看到,跟着他只有好日子过。

  他拿出换来的钱,直接找到了村长,又托村长请来了几个前世就信得过的壮劳力。

  开工那天,李默站在自家未来的地基上,看着那些被张翠兰煽动得有些犹豫的村民,

  他没说一句废话,直接开口,“今天开始,在我家干活的,除了比市场价高出三成的工钱,中午饭也管,管饱的同时,还有一些肉吃!不说肉能让你们吃到饱,但是也算有荤有素,且顿顿保证都有肉汤喝!”

  话音刚落,人群里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比自己去接的私活还要舒服多了。

  不仅工钱比别人高,甚至还管午饭,不仅如此午饭还能吃到肉!

  村民们对灾祸的恐惧,瞬间就被这实实在在的高工钱和肉汤给冲散了。

  “小默,这活我接了!”

  “算我一个!我家三代泥瓦匠,手艺你放心!”

  刚才还躲躲闪闪的几个村民,这会儿挤得最靠前,生怕落后了。

  李默又找到老陈头,请他帮忙做监工。

  “老陈,我过两天还得进山,家里这边你帮我盯着点,至于你的工钱我会按双倍的算。”

  老陈头正吧嗒着旱烟,一听这话,眼睛一瞪,烟杆往桌上重重一磕。

  “你小子拿我当什么人了?给你监工是情分,提钱就生分了!再跟我提工钱,这活儿我不干了!”

  老头子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却热乎乎的。

  李默也不跟他犟,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老陈头记着的这份情,记在心里比挂在嘴上更重。

  但是该准备的工钱还是要准备的。

  最后两人又是不由一阵扯皮,最终老陈只接受正常的普通工钱,还是那种普通工钱里面比较少的。

  李默见状也不继续强求,一切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宅基地很快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买青砖、买石料、买木材,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李默一算账,发现那头野猪王换来的家当,在盖一座能让弟妹们安稳过冬的青瓦大房面前,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不过他也没有打算真指望一头野猪王,就带着全家吃饱穿暖全部不愁的生活。

  李默想起了前世在镇上药铺,那位姓刘的老中医说过的话。

  大青山里,真正值钱的不是那些寻常野味,而是悬崖峭壁上那些上了年份的珍稀药材。

  一株能吊命的老山参,一棵品相绝佳的灵芝,卖给那些惜命的富人,不管多少钱他们都愿意收。

  这才是长久的生财之道,也是除了赶山狩猎之外的一条肥差。

  他决定再次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