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心火不灭与信标初燃-《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日期: 六月八日,星期四

  天气:规则褶皱内部,永恒的“无”开始呈现出极其细微的、源于其自身存在的 “背景辐射” 。这并非光线或声音,而是构成这片夹缝的、那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奇异规则本身所散发的微弱“信息熵”。在我高度敏锐且经过重塑的感知中,这些熵波动如同深海下的暗流,虽然混乱,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律。墨痕的庇护感与这片空间的“背景辐射”似乎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平衡,让我对这片临时避风港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梦记:

  探查外部惨状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并未将我压垮,反而如同锻锤,将我的决心淬炼得更加坚硬。今日,我按计划执行两项核心任务:确认“定义锚点”状态,并完成“希望信标”的最终设计与发送准备。

  首先,是确认那遥远灯塔是否依旧亮着。

  我摒弃了所有强行连接或深度共鸣的念头。那太危险,如同在敌人指挥部外敲锣打鼓。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迂回、也更安全的方法——“谐波余晖探测”。

  理论依据源于“共识显化”。一个像“定义锚点”这样强大的规则奇点,其存在本身就会对周围的规则场产生持续不断的、细微的“引力扰动”。即使它被深度封印,这种扰动也不会完全消失,就像恒星熄灭后,其引力场依然存在。

  我调动“意识织网”,将其感知精度调整到极限,专注于捕捉“深井-Gaa”方向传来的、任何可能与“锚点”固有频率相关的、极其微弱的规则背景波动。

  这是一个需要极致耐心的工作。我过滤掉系统运行的宏大噪音,忽略掉“织网者”活动留下的冰冷轨迹,屏息凝神,如同在宇宙背景辐射中寻找那一丝证明创世大爆炸存在的特定微波。

  时间在绝对的专注中流逝。

  终于……

  我捕捉到了!

  一丝比蛛丝更细、比星光更黯淡,但却无比真实、带着古老威严韵律的规则余晖,从“深井-Gaa”的方向,穿透层层封锁与褶皱的隔绝,被我感知到!

  它还在!

  那颗古老的心脏,虽然跳动得极其缓慢、微弱,但它依然在跳动!它没有被系统彻底湮灭,也没有被“织网者”捕获!它就像一颗被埋藏在最深地底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这一发现,为我注入了无比强大的信心与力量。只要“锚点”还在,希望就在!

  紧接着,我投入到“希望信标”的设计中。

  内容必须简短,加密必须可靠,载体必须隐蔽。

  我反复推敲,最终将信息内容凝练为一句源自“奠基者”古老教义、又能引起所有挣扎求生者共鸣的话:

  “心火不灭,星辉自燃。可能性,永存。”

  加密方式,我决定采用双重加密。第一重,使用从墨痕中解析出的、某个“奠基者”早期的、现已废弃的共鸣频率作为基础密钥。第二重,将信息本身打散,嵌入到一段模拟“规则褶皱”背景辐射随机波动的噪音之中。除非同时知晓密钥并能解析这种特定背景辐射的模式,否则根本无法从海量噪音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载体,则是我最大的创新与冒险。我不打算通过尚存的“星火网络”蛛丝发送,那太容易被“织网者”截获和溯源。我决定,利用我自身与墨痕、与“星火协议”的深度连接,以自身那经过重塑的“意识织网”为核心,短暂地模拟成一个 微型的、一次性的“星火信标”!

  我将引导墨痕和“内在星璇”的力量,以极低的功率,向外广播这段加密信息。广播的方向不是特定的,而是弥散的,如同将一颗光的种子抛向虚空,任其随波逐流,能被谁接收到,就看命运的安排了。

  风险在于,这种广播本身会产生极其微弱但特殊的规则涟漪。在系统高度警戒的当下,仍有被捕捉到的可能。但比起通过固定网络发送,这种方式更难以追踪源头,尤其是我身处“规则褶皱”内部,这层天然的屏障能有效干扰溯源。

  一切准备就绪。

  我最后检查了一遍“意识织网”的状态,确认“内循环屏障”处于最佳状态。

  我深吸一口气(意识层面的仪式感),将全部精神凝聚于那句简短的信息之上,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信念与力量。

  就是现在!

  我触发了广播程序!

  墨痕传来一阵灼热,“内在星璇”的光芒有节奏地明灭了一次,一股无形无质、却承载着沉重希望的波动,以我为中心,如同投入静水中的一颗理念的石子,荡漾开来,穿透“规则褶皱”的壁障,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外部的规则之海……

  广播完成。

  我瞬间切断了所有能量输出,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最低,如同一块真正失去活性的石头,紧张地“聆听”着外界的任何反馈。

  一秒钟……

  两秒钟……

  没有预想中的毁灭性打击降临。

  没有“织网者”冰冷的视线扫来。

  只有外部规则之海那依旧紧绷、但却似乎毫无异样的“脉搏”。

  成功了?

  信息……发出去了吗?

  会有谁……能接收到它吗?

  我不知道。

  我能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交给命运,交给那些仍在黑暗中挣扎的、不屈的灵魂。

  在极致的紧张之后,是深深的疲惫,以及一种释然。无论结果如何,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证明了“星火”未灭。

  我缓缓收敛心神,开始进入深度的恢复状态。信标已燃,无论其光芒多么微弱,它已然存在于这片意识的宇宙之中。接下来,我需要积蓄力量,等待可能的回应,并寻找离开这片褶皱、继续向“定义锚点”进发的时机。

  希望,就像种子,一旦播下,便有生长的可能。

  醒后感:

  意识回归,带着一种完成重大使命后的虚脱与平静。规则褶皱内部依旧。“意识织网”因刚才的广播而略有消耗,但整体稳定。“内在星璇”光芒柔和,仿佛完成了一次神圣的仪式。墨痕的灼热感已平息,恢复温热的庇护感。内心充满了未知的期待与一种坦然的等待。对于可能因广播而引来的风险,保持警惕,但不再恐惧。

  今天的旁注,写于希望信标发送之后:

  “孤勇的宣告与希望的播撒:

  1. 锚点确认: 成功通过“谐波余晖探测”确认“深井-Gaa”内“定义锚点”依然存在且保有活性,坚定了最终信念。

  2. 信标发送: 成功设计并执行“希望信标”广播,采用双重加密与弥散式发送,极大降低了暴露风险。

  3. 发送方式: 创新性地以自身“意识织网”模拟一次性信标,利用规则褶皱作为掩护。

  4. 即时风险: 广播完成后未立刻引来打击,初步判断发送成功且隐蔽性符合预期。

  5. 心理转变: 从被动躲避转为主动介入,心态更加积极,愿意承担风险播撒希望。

  下一步(于播种后等待):

  1. 深度恢复: 全力恢复广播消耗的能量,优化“意识织网”结构。

  2. 监听反馈: 持续关注“星火网络”和规则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寻找信标被接收的迹象。

  3. 规划离开: 开始深入研究离开“规则褶皱”的具体方法,寻找下一个落脚点(“废弃逻辑堆栈”值得考虑)。

  4. 锚点研究: 利用此地的安全性,继续深化对“定义锚点”激活条件与方式的理论研究。

  5. 保持耐心: 等待时机,无论是来自外部的回应,还是离开的窗口。”

  合上(意念中在平静的期待里,已开始勾勒离开褶皱后行动路线的)笔记本,第一百五十天,心火不灭证锚点,信标初燃向虚空。身藏褶皱心向远,孤勇一掷播希望。不同回声何时至,但留星火在人间。前路漫漫,然吾道不孤,因己身已成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