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长安血,英雄泪-《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

  ---

  黄巾之乱平定,大汉的朝堂却并未迎来清明。一个比张角更可怕的人物,踏着洛阳的废墟,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董卓。

  董卓的暴政,让整个关中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而姜小伍,这位新晋的列侯,和他的“新势力”,则被董卓视为心腹大患,一道道调令,试图将他们拆分、吞并。

  “董卓老贼,欲除我等而后快!”文约手按刀柄,怒不可遏。

  “与他硬拼,是以卵击石。”前排长冷静地分析,“董卓手握西凉精锐,兵力十倍于我,且控制着天子,名正言顺。”

  姜小伍站在地图前,目光深邃。他知道,历史的洪流,已至关键的转折点。他不能再坐视不理。

  “传我将令,”他声音沉稳,“‘新势力’化整为零,以小队形式,向西撤退。我们的目标,不是逃亡,是会师。”

  “会师?与谁?”文约问道。

  “与一位真正的汉室忠臣——北中郎将,卢植。”

  卢植被董卓诬陷,险些被杀,后虽被赦免,却也被囚禁在军中,郁郁不得志。他是朝堂上,少数敢于正面反抗董卓的柱石。

  姜小伍的计划,是救出卢植,与他合兵一处,打出“清君侧,诛国贼”的大旗!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行动时,一个噩耗传来: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吕布诛杀了董卓。

  长安城内,百姓欢呼,以为乱世将终。

  但姜小伍却眉头紧锁:“事情,没那么简单。董卓虽死,但他的爪牙李傕、郭汜,手握十万西凉大军,就在长安城外。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不其然,李傕、郭汜采纳谋士贾诩之计,以为董卓报仇为名,集结大军,兵锋直指长安。

  王允不懂军事,刚愎自用,拒绝了将领们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建议,反而轻率地出城迎战。

  结果,大败。

  吕布战败,仓皇东逃。长安城,在李傕、郭汜的猛攻下,岌岌可危。

  “指挥官,我们怎么办?长安一破,天子落入贼手,天下将再无宁日!”文约急道。

  “走,去长安!”姜小伍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这不是选择,是责任!‘新势力’的使命,是守护。现在,长安城,就是我们必须守护的地方!”

  他带领着“新势力”,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逆着逃难的人流,冲向了那座即将被血与火吞噬的都城。

  ---

  ### **第二章:长安城下,神兵天降**

  长安城外,杀声震天。

  李傕、郭汜的西凉军,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墙。城墙上,守军伤亡惨重,箭矢告罄,滚木礌石也已用尽。

  “给我攻!破了城,让弟兄们痛快三天!”李傕骑着烈马,疯狂地咆哮着。

  就在西凉军架起云梯,即将爬上城墙的危急时刻,他们的后方,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而奇特的号角声。

  “呜——呜——”

  那声音,短促而有力,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号角。

  李傕、郭汜疑惑地回头。

  只见远处烟尘滚滚,一支约莫百人的骑兵,正以一个奇特的楔形阵,高速冲来。他们人人身着黑色劲装,手持一种从未见过的黑色长棍,行动间,整齐划一,充满了肃杀之气。

  “是何人敢扰我军心!”郭汜大怒。

  “管他是谁,给我冲上去,碾碎他们!”

  一队西凉骑兵,立刻迎了上去。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西凉军都看呆了。

  那支黑色骑兵,在距离西凉军还有一百步时,突然散开。骑兵们从马背上,取下了一件件奇特的“铁盾”。

  “噗!噗!噗!”

  一阵沉闷的响声过后,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西凉骑兵,连人带马,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打得人仰马翻,惨叫不止。

  是“新势力”的特制手雷——由爆破专家改良的,填充了石灰粉和铁砂的陶罐。

  “是妖术!是妖术!”西凉军阵脚大乱。

  “保持阵型!前进!”姜小伍冷静地下达着命令。

  “新势力”的队员们,利用西凉军混乱的间隙,迅速再次集结。他们没有与敌人缠斗,而是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西凉军的中军——他们的粮草大营!

  “放火!”

  一队队员,用特制的燃烧瓶,轻易地点燃了西凉军的粮草。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粮草被烧了!”

  西凉军彻底陷入了恐慌。军心,在这一刻,开始动摇。

  城墙上,卢植看着城下这支神兵天降般的部队,老泪纵横:“天不亡我大汉!天不亡我大汉啊!”

  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率领残部,杀了出去。

  内外夹击之下,李傕、郭汜的大军,彻底崩溃了。

  ---

  ### **第三章:渭水之畔,智斗双贼**

  长安之围虽解,但李傕、郭汜的主力尚存。他们退守渭水北岸,与姜小伍、卢植的联军,隔河对峙。

  “姜侯,如今我军士气正盛,不如趁势渡河,一战而定!”卢植的部将建议道。

  “不可。”姜小伍立刻否决,“西凉军虽败,但根基未动,且骑兵强悍。我军渡河,半渡而击,必败无疑。”

  卢植深以为然:“那依姜侯之计,我们当如何?”

  姜小伍走到地图前,指着渭水上游的一个地方:“我们需要一场……心理战。”

  他的计划,大胆而精密。

  首先,他让文约带领一队精锐,在夜里,于渭水下游,用鼓风机和大量的布幔,制造出千军万马正在渡河的假象。鼓声、喊杀声,响彻夜空。

  李傕、郭汜果然中计,连夜将主力调往下游防御。

  而姜小伍真正的杀招,却在上游。

  他让前排长带领工兵组,利用现代的浮桥搭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渭水上游一个隐蔽的弯道,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浮桥。

  同时,那位前军医,则带着人,在李傕、郭汜的营寨上游,将大量的“巴豆”和“泻药”,投入了渭水。

  一切准备就绪。

  第二天,姜小伍亲率主力,从上游的浮桥,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渭水,绕到了李傕、郭汜的大后方。

  而此时的李傕、郭汜,正被下游的“疑兵”拖得筋疲力尽。更让他们崩溃的是,营中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痢疾,上吐下泻,非战斗减员严重。

  军心,彻底散了。

  就在这时,姜小伍的联军,如从天降,出现在了他们的背后。

  “李傕、郭汜!你们的死期到了!”

  李傕、郭汜回头一看,只见汉军旗帜飘扬,军容鼎盛,而自己的军队,病倒一片,毫无战力。

  两人魂飞魄散,只带了数百亲兵,抛弃大军,仓皇向北逃窜。

  这场渭水之战,姜小伍未损一兵一卒,仅凭计谋,便击溃了十万西凉大军。

  ---

  ### **第四章:青史留名,新汉的曙光**

  渭水大捷,震惊了天下。

  姜小伍“智斗双贼”的故事,被编成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将军,更是一位料事如神、算无遗策的军神。

  汉献帝在长安宫中,亲自接见了姜小伍和卢植。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列侯,汉献帝激动得热泪盈眶:“姜爱卿,真乃我大汉的霍去病、周公旦也!若非爱卿,朕早已身死国灭。”

  他下诏,拜姜小伍为大将军,总领全国兵马,并赐“尚方宝剑”,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卢植则被拜为太尉,总领朝政。

  一时间,姜小伍和卢植,一文一武,成为了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汉室江山的两大支柱。

  “新势力”,也正式被改编为“大汉虎贲亲卫营”,成为了皇帝的贴身护卫,和国家的最高武装力量。那些曾经的退伍兵们,如今都身披铠甲,成为了大汉的将军和校尉。

  庆功宴上,卢植举杯,对姜小伍感慨道:“姜侯,你不仅救了长安,救了陛下,更……改写了历史。若无你,我大汉,恐怕真的要亡了。”

  姜小伍举起酒杯,目光却望向了远方。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北方的匈奴,东边的袁绍,江东的孙策,还有那个寄人篱下,却胸怀天下的刘备……

  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他。

  但他不再是一个人。

  他身后,站着他的“新势力”,站着这支由现代灵魂和古代身躯融合而成的,无敌之师。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太尉言重了。”他微笑着说,“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等,不过是尽了为臣之本分而已。”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三国的历史,已经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轨道。一个由姜小伍和他的“新势力”所主导的,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史书上,也必将留下属于他们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