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财富的海洋-《群星:都市开局,崛起星河霸主》

  十六个小时后。

  诺曼底号,悬停在距离冰巨星云顶20万公里的轨道上。

  此时,它的速度被精确地维持在5.38千米每秒,刚刚好能保持轨道。

  灰蓝色的冰巨星占据了窗外的一片视野,缓慢地旋转着,云层表面巨大的风暴涡旋清晰可见,如同一只死掉的眼睛,凝视着渺小的诺曼底号。

  在冰巨星周遭,大量的尘埃带环绕其间。

  4条,或者6条,从不同角度看去,甚至还能数到8条。

  其中一条尘埃带,其轨道高度竟然达到了25万公里,已经位于诺曼底号之后。

  “老板,我们到了。”

  嘉丝蒂坐在导航台后,抬头看着窗外,吹了声口哨。

  “啧啧,从这儿看去还挺漂亮的。”

  “怎么办,我们直接去毗湿奴72号那边?”

  江锋坐在舰长椅上,目光深邃:“不。”

  他缓缓摇头:“先绕着它飞一圈,用我们的所有传感器,给冥河之泪,和它的哀嚎之环,拍个全身照。最高精度,所有频段。”

  “数据打个包,全部发回石村号,劳拉不是想要找一个庇护所吗?给她数据,让她去找。”

  “哈尔西,你来分析数据,我要知道这片混乱里到底藏了多少宝贝。”

  “遵命。”哈尔西在控制台上敬了个礼。

  嘉丝蒂也精神一振,如果真能找到某种天然的庇护所,对于石村号来说是好事,对于之后的采矿任务也是一件大好事。

  还有……她想着,对劳拉来说,应该也是一件好事吧。

  “全频段扫描启动,主动雷达波束功率最大化。”

  “引力探测器,磁力计,多光谱成像阵列均已经达到最大功率。”

  “绕行轨道设定中,高度维持在20万公里,速度恒定。”

  哈尔西陆续汇报,诺曼底号不时调整舰艏或者舰尾的姿态,确保将传感器阵列指向正确的方向。无论是接收波束还是投射波束,都用得到。

  诺曼底号环绕冰巨星,开始进行精密的测绘。

  随着飞船移动,窗外那灰蓝色的球体缓缓旋转,而环绕着它的“哀嚎之环”,也被彻底地揭开了面纱,将最混乱、最残酷、也最富饶的真容,展现在他们面前。

  混乱!远超想象的混乱!

  从石村号遥远的轨道上看去,“哀嚎之环”或许只是一条模糊的光带。

  但置身近处,它展现出的景象足以让最冷静的探险家头皮发麻。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秩序井然的环带,而是无数条尘埃流、碎石带、小行星残骸区、以及高密度金属碎片云相互交织形成的。

  本质上,这就是一个不断发生车祸的碰碰车场。

  只是,在这里没有气垫和橡胶保护,每一块碎片,速度可以轻易超过几公里每秒。

  命中,就等于死亡。

  大大小小的天体残骸如同被投入搅拌机的碎石,在引力和碰撞的作用下,形成难以计数的、不断变化的小环、涡流、甚至是临时性的“小行星簇”。

  尘埃带层层叠叠,互相穿透,根本无法清晰地分辨出所谓的“第几层”。

  “我的天……这简直……比我想象中更糟……”

  嘉丝蒂看着扫描成像图上那密密麻麻,高速运动的红点,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在这种环境里航行,无异于在布满暗礁和漩涡的风暴之海中驾驶独木舟。

  然而,在这片混乱的死亡之海中,也蕴藏着最丰厚的回报。

  哈尔西的声音平静地报告着:“坐标……冥河之泪赤道平面外17度,距离高层大气公里。探测到异常高放射性尘埃富集区。”

  “光谱特征显示,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铀,以及多种铀酸盐矿物。”

  “富集区覆盖范围直径约1200公里,平均厚度80公里。”

  “初步分析显示,二氧化铀和铀酸盐丰度略低于0.0076%。”

  “这两种化合物中,估算其铀元素占比平均值为78%。”

  “初步估算可回收浓缩铀资源量……超过60万亿吨。”

  “远超地球已知铀元素资源总量。”

  舰桥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60万亿吨铀元素,这足以支撑一个使用裂变能源的大型殖民地运行数百年。

  “等等。”嘉丝蒂瞪大眼睛:“我记得一吨铀精矿的价值约合7千多齐里克羽毛币。”

  “是的,准确来说,截止资料库更新时间,是7796齐里克羽毛币每吨。”

  哈尔西面带笑容地回答,正好对上了嘉丝蒂热切无比的目光,她几乎要尖叫起来。

  “如果按照这一数字计算,那该坐标的总价值约为46.776亿亿齐里克羽毛币。”

  “约合1657个能量币。”

  哈尔西话音未落,整个舰桥就被一阵尖叫充斥。

  “啊啊啊!!!”嘉丝蒂疯狂地挠头,一脸迫切渴求的表情。

  “多少?”江锋眨了眨眼睛,难以置信。

  既然能够以能量币为单位,就代表已经是国家级的财富了,不,文明级的财富。

  “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哈尔西张口就开始泼凉水。

  “以目前石村号的运力来说,需要往返120万次才能将其开采完毕,假设每一次都比这次更顺,任务周期就按照90天计算,开采该坐标需要2.9万年。”

  江锋揉了揉眉角,不说话了。嘉丝蒂也不闹腾了,一脸颓废地瘫坐在椅子上。

  “坐标……哀嚎之环外层碎片云,编号t-774区域。”哈尔西继续播报。

  “探测到高密度金属天体。形态不规则。直径612米。主要成分:铁92.5%,镍5.8%,铱1.2%……铱元素富集度异常!”

  “初步估算铱金属储量……约350万吨。”

  “铱?350万吨?”

  嘉丝蒂的声音再次拔高,几乎破音,眼睛更是瞬间变成了金元宝的形状。

  “老板!发了!这次真的发了!这玩意比铂金还贵啊!”

  铱,作为最耐腐蚀、最稳定的金属之一,在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价值远超等质量的黄金。

  江锋却无动于衷,他开始渐渐意识到,资源储量和可开采量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他也逐渐明白,为何当初哈尔西设计全自动采矿无人机的时候,要设计一个母机,能够生产子个体并持续进行开采活动。

  主要是,光靠人力往返,实在是开采不完,运不完。

  “坐标……内环高速流区域,编号V-221……”

  “坐标……”

  哈尔西如同不知疲倦的报幕员,将一个个蕴藏着惊人财富的坐标点标注在全息星图上。

  铁镍合金巨岩、铂族金属富集区、富含稀土元素的古老星核碎片……

  哀嚎之环的混乱表象之下,是足以让任何星际财阀疯狂的,财富的大海!

  怪不得,总是有那么多人飞蛾扑火,也要来一尝咸淡。

  江锋的目光扫过星图上那一个个被高亮标记的宝藏点,脸上的表情却异常冷静。

  财富固然诱人,但眼前这片混乱的“战场”,也让一切行动变得危机四伏。

  当前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开采资源,而是把毗湿奴72内部的稀有文物给弄到手。

  只不过,那艘船被夹在两个巨物之间,而周围的环境又如此恶劣。

  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连锁灾难。

  整整72个小时的精密测绘。

  诺曼底号像是一只不厌其烦围着“玛莎拉”大桶盘旋的绿头苍蝇。

  环绕着冰巨星,将哀嚎之环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混乱的尘埃流、每一块有价值的残骸,都扫描得清清楚楚。

  海量的数据被压缩打包,通过强大的激光,源源不断地发送回4980万公里外的石村号。

  这是给劳拉的“礼物”,也是对整个裂隙资源的一次彻底摸底。

  当最后一个数据包发送完毕,江锋总算是舒了口气。

  他看向星图上的一个光点,淡淡道:“目标毗湿奴72号。”

  “前进。”

  雪白的侦察舰引擎喷口蓝光大盛,眨眼间便脱离了环绕轨道,朝着哀嚎之环加速驶去。

  随着距离的拉近,舷窗外的景象迅速被翻滚的、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尘埃云所充斥。

  通讯面板上,代表与石村号激光链路的信号强度指示条,如同断崖般直线下跌。

  从满格瞬间跌至谷底。

  最终,彻底归零。

  诺曼底号彻底化作了一叶孤舟。

  “警告,进入高密度放射性金属尘埃区。”

  “激光通讯信号完全屏蔽,与石村号联系中断。”

  哈尔西平静的宣告着,不过,这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稀奇的了。

  没过几分钟,诺曼底号开始感受到了颠簸。

  每一次颠簸都透过强化合金的龙骨,狠狠敲响船壳。

  那声音又闷又沉,好像整艘船都在搅拌机里,被反复揉捏。

  窗口已经完全被装甲遮蔽。

  虚拟舷窗打开,外头不再是静谧深邃的宇宙,而是翻滚、咆哮的混沌之海。

  灰褐色的尘埃、棱角狰狞的岩石碎块、偶尔闪过的金属残骸。

  它们都在以约合20公里每秒的速度运动。

  诺曼底号尽量选择不要和它们逆向而行,把相对速度降低到了10公里每秒以下。

  但仍然,它们以恐怖速度,呼啸着撞向飞船赖以生存的那层薄薄蓝光。

  每一次撞击,都无声地绽开一朵短暂而刺目的光之花,都相当于一颗高爆炸弹。

  哀嚎之环里的残骸无穷无尽,每秒和诺曼底号相撞的,岂止一千颗、一万颗?

  幸好诺曼底号的飞船投影面积足够小,才能在如此高强度的相撞中幸存下来。

  连续不断的爆炸在等离子护盾表面瞬间释放。

  物质被高温电离、扭曲,又被强大的约束磁场拼命偏转。

  护盾读数在江锋的视野角落,缓慢却坚定地向下滑落。

  “护盾强度持续衰减中。”哈尔西背着手,面露沉吟之色。

  “当前护盾强度78%。”

  “正在根据撞击物平均密度和相对速度建模。”

  “预计抵达目标‘毗湿奴72’最后确认坐标前,护盾强度将下降至54%至61%区间。”

  “正在规避路径上所有直径大于60厘米的潜在威胁。”

  她的全息投影在控制台上方踱步,白裙无风自动,映着舷窗外不断爆开的死亡焰火。

  江锋反倒是很平静,诺曼底号的护盾深不可测,就算面对核聚变导弹也毫不发虚,区区一点高速撞击,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点。

  真正的关键,是这样的撞击会持续多长时间。

  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迟早护盾发电机会过热停机,到时候满船废热,排都排不出去。

  全船的人都被蒸发,就算是以他的体格,也还是要死。

  现在,唯一的依靠,是哈尔西。

  她用强大数字孪生模拟,提供了18个小时的安全窗口。

  可要是18小时后,无法及时连接石村号,获取最新的观测数据。

  到那时,怎么办?

  江锋满脑子都是问题。

  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