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闭关一月-《食仙之骨》

  得到此道法传承后,陆离打算后续放弃太阴凝气诀,改而在筑基境界内全力修炼这部《造化古经》。

  这部古经之神妙,远远凌驾于太阴凝气诀之上,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在同一个层级。

  “造化灵气,乃是一切灵气中的王者。”

  陆离很快便察觉到了这种灵气的独特之处,它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压制属性,在对敌时,不论是术法、法器还是神通运转,皆会被其压一头。

  更重要的是,它能全面增强自身术法、灵体、神识的兼容性与爆发力,是真正意义上的“万法源头”。

  他不禁想到,俞妙妙也修炼的是造化古经,但推测其所得的不过是族内残篇,十数年来修炼成果寥寥,最后反被陆离吞噬。

  “若是我以这完整古经为基,其造化灵气转化的效率恐怕要远超于俞妙妙才是。”

  不仅如此,在陆离运转古经时,竟然发现神魂内残缺的《造化魔功》,居然主动与之共鸣,并逐渐融合入古经的主体系统!

  他瞬间明白了,

  “所谓造化魔功,其实只是古经的一点皮毛,是模仿造化灵气诞生之道的粗陋尝试。”

  原先的魔功,需不断汲取五行灵气、融入体内,反复试图在体内重构出类似造化灵气的“伪灵”,最终才会诞生少许的造化灵气,不仅耗时,更会反噬肉身、神魂。

  而如今的造化古经,却是从根本上重塑灵气体系,一步到位生成真正的造化灵气!

  陆离不由心生敬畏。

  “这才是真正的造化传承……”

  他盘膝而坐,伤体在诡骨的牵引下飞速愈合,体内灵气亦在悄然蜕变。

  造化古经一经运转,丹田之内的灵气便开始逐步转化,朝着传说中的“造化灵气”迈进。

  此刻起,这部完整的《造化古经》将成为他真正的主法根基。

  无论将来踏入金丹,还是迈入元婴,皆以此经为本。

  更令陆离感到惊喜的是,体内的那一股得之于俞妙妙的造化灵气,此刻竟成为了他最天然的“炼气种子”。

  他无需从零开始修炼造化灵气,只需以古经为引,优先炼化俞妙妙所遗留的那部分造化灵气,便能快速将其转化为己用,短期内甚至可作为对敌时的压箱底杀手锏之一。

  至于日后,他自可凭《造化古经》自行修行,源源不断地凝聚出新的造化灵气,以补所耗,最终彻底取代体内所有灵气。

  他目光平静,却心念翻涌。

  “或许有朝一日,我可将体内所有灵气,尽数替换成造化灵气……”

  那将是质的飞跃。

  他很清楚,哪怕是昔日身为造化古族年轻一代第一人的俞妙妙,也未能做到这一步。

  她的体内灵气始终割裂,造化灵气仅为一小部分,并不能作为支撑她修为的根基。

  如果不辅修其他灵气,仅凭那点造化灵气支撑境界,俞妙妙恐怕至今也不过是凝气五层。

  “仅仅凝聚出这点造化灵气,她便耗费了十余年。”

  若非她另修旁法,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年纪便踏入筑基。

  不过很快,陆离便面临了和俞妙妙曾经修行时遇到的同样的问题。

  这部《造化古经》,哪怕是完整的,神妙无比、底蕴厚重,但修炼速度实在不快。

  甚至可以说,慢得令人发指。

  一天所炼,不过他昔日修行《太阴凝气诀》时数时辰的功夫。

  这让陆离微微皱眉,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这门古经,强调的是灵气的‘本源演化’,而非‘效率堆积’。每一步都在铸基,每一缕灵气都仿佛要化开万象,蕴含乾坤。”

  若换成旁人,或许会放弃了这等慢如龟爬的进境,转投更为快捷的修法。

  俞妙妙修行的更是残缺法,速度更慢,所以她不得不同时主修其他功法,将造化古经残经作为辅修。

  可陆离却没有动摇。

  他只是沉默片刻,便重新凝神入定,心中默念:

  “慢,就慢些吧。”

  他反而更加笃定了,

  从他当初筑基之时决定追求“完美筑基”的那一刻起,陆离便在心中刻下了一条铁律:

  万物皆需根基,万丈高楼,始于平地。

  他要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世人、甚至连昔日圣子都未曾走到尽头的路。

  若基础不稳,修为越高,反而越是空中楼阁。一朝动摇,便是道崩身陨。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愈发沉稳:

  “术法可以换,路径可以改,唯独根基必须扎牢。”

  ……

  陆离此次的闭关,整整一月。

  初始时,他便以传音符通知了方瑶几人,言明自己受了些伤势,需暂避风头静修,待到“圣女之争”开启之日,方才会归来。

  这次闭关,足足用了十五日,体内伤势才在诡骨的帮助下好了七七八八。

  与此同时,他还在造化古经的牵引下,彻底将俞妙妙所留的所有造化灵气尽皆炼化为己用。

  成为他目前又一杀手锏。

  而在他闭关的这一个月内,外界已然风起云涌。

  仙碑之上,那横压古今的人形印记,其声势早已不局限于造化古族,而是以极快速度,向周边数十州扩散开去,甚至连核心地带的一些古老道统都已收到风声,纷纷惊动。

  这一个月时间,越来越多的少年强者从远处赶来,其中甚至有威名不弱于虞煌的少年。

  许多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盛会而来,而是将那造化仙碑当成了此行的唯一目标,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时间,圣地之内天骄如云、强者如雨,不乏各地的顶级势力、隐世古族,纷纷派出弟子或直系子嗣前来试碑。

  有人默默而来,默默而去。

  也有人,光芒万丈,一战封神。

  其中最惊艳者,莫过于一名浑身放光的少年,手执古老戒尺,仙风道骨,神情清冷。

  此人无人知其来历,也不留言,只在仙碑前驻足片刻,轻轻一点。

  那一刻,所有观碑者屏息。

  只见那戒尺一指之下,他的名字,“陀”,浮现在了仙碑之上,距离仙碑巅顶那人形印记,仅差毫厘之距!

  比那曾经的造化古祖俞晟还强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