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可要求支签?-《仙子啊她被炸飞啦》

  秦、安两家结亲的消息尚未传出去,初七这一日,整个盛都的人都知晓荣安侯府的小公子出事了!

  “听说了吗?荣安侯府的小公子出事了。”巷口老槐树下的河边,几个趁着日头高、搓洗衣裳的妇人围在一块低声议论着。

  “刘姐,你说的是啥事?”刚捧着盆过来的年轻妇人尚不知侯府那小公子出了什么事,边蹲下往衣服里放着皂角边问。

  “嗨,听说是……过桥的时候脚底打滑落水了。”刘姐凑过去,小声与年轻妇人说着:“喏,就上游那座桥。”

  “落水了?”这寒冬腊月的,落进水里可不得受寒烧上几日?这时,另外一个中年妇人接话道:

  “可不是?据说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了。指不定啊……”

  剩下的话,那妇人不敢说。

  “天哪,荣安侯府的小公子不会撑不过这个年吧?”

  “听闻那孩子学业极好,都说慧极必伤——”

  ……

  类似的对话,在盛都各个角落传着:从一天一夜未醒逐渐演变到三天三夜未醒,甚至还有持续往上升的趋势。

  作为故事的主角——温溪亭此刻穿着里衣、盖着锦被坐在床上,捧着一卷书,边看还边偷偷的望一眼屋子里前来“探病”的众人:

  老爹温言松正在喝茶;

  母亲白氏正在与嗑着瓜子的表姐聊育儿经;

  辰王表哥正在替表姐剥瓜子,同时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让她吃太多,以防上火;

  祖母则是正在逗弄着小温暖,回应她的是小温暖“咯咯”的笑声……

  温溪亭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想娶个媳妇儿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良久,正在逗孙女的老夫人漫不经心地问了句:“晚晚,咱们下一步该干啥来着?”

  她这年纪大了,记性有些不大好。

  “回祖母,差不多该去寺里祈愿了。”该请的大夫都请了,太医院那边也叫了人来,有她使的小手段,即便是顾神医在也寻不到分毫破绽。

  “哦,对。”下一步,他们要去寺里替“濒死”的温溪亭祈福,这事儿……老夫人抬头看向与红光满面的白氏道:“明日,你与言松去一趟吧。”

  末了又加了句:“妆容上注意着些。”

  这气色好的不像个要死了儿子的,反倒像是要嫁儿子……

  “是,母亲。”白氏看了一眼对面正在闲适饮茶的温言松,夫妻俩默契的交换了一下眼神。

  翌日一早,荣安侯携妻白氏去了京城的般若寺祈福,动静颇大,马车就沿着京城最热闹的那条长安街而过,没有隐瞒任何人。半道上都能听见那些百姓议论着:“小公子怕是不成了……”

  “咚——”“咚——”

  山上寺庙传来厚重绵长钟声,像一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清晨的山谷里漾开层层涟漪。

  眸光黯淡的温言松牵着满脸憔悴的妻子下了马车,踏上通往山门的青石台阶。白氏身后跟着一双小丫鬟,丫鬟手里提着竹编的食盒,里面是白氏一早起身亲手备下的素饼和鲜果,这些都是给菩萨的供品。

  山不高,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山门前。跨过门槛,最先听见的是大雄宝殿前的木鱼声,“笃、笃”地沉在晨雾里。

  “走吧。”温言松沉沉的说了句,率先抬脚。

  江府。

  萧祈年与江晚正执子下棋。

  “这会儿,他们该到了吧?”江晚问。

  “嗯。”萧祈年在棋盘上落下一黑子:“一应事宜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出不了岔子。”

  “秦家那边有何动静?”

  “秦朗日前就醒了,据说情绪很低落。秦家次日倒是请中人去了趟安府,退了婚。”

  “唔,速度还挺快。就是不知是哪位圣手将秦朗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关于沈家送药的事除却当事人外皆瞒得死死的,所以萧祈年这边也漏掉了这一条重要消息。不过——

  “方俊生动了。”不止是方俊生,就连那些陌生铁匠也动了。

  “嗯?”

  “但是半路跟丢了,反而是那些铁匠,他们聚集后去了楼山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子。”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自己被跟踪,方俊生撇下二夫人独自离开了京城,瞧着方向不是往北而是向南,但是暗卫们跟着跟着,人忽然就不见了。

  南面?

  南面有什么值得方俊生过去的吗?

  江晚正想着,就听见萧祈年又道:“晚晚可知……”

  听出对方语气中的犹豫,江晚抬头:“你想说什么?”

  “裴青衡,就在般若寺。”

  江晚手上落子的动作微微一顿。

  她知道。

  但是她并非原主,对于这个生父并无任何观感何论感情?所以,即便是知道,也索性当做不知。但若是真的见到了……江晚耸了耸肩:

  “其实我无所谓,你知道的,我不是她。”

  江晚的意思萧祈年明白了:她不会主动去见,但也不会避而不见,一切顺其自然。

  再说般若寺那边,温言松夫妇按照计划直接去了大殿,将供品交由殿中的小沙弥,温言松去给菩萨添了香油钱,白氏则诚心诚意的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额头轻轻抵着手背,于心中念叨着:“求菩萨保佑吾儿姻缘顺遂……”

  “夫人,可要求支签?”小沙弥捧着签筒问。

  “多谢小师傅。”

  白氏接过签筒摇了摇,一支签自签筒中落下。

  白氏伸手捡起那签子:第十三签:姻缘虽有波,终得成正果。风雨同舟渡,白首不相离。

  白氏不动声色,内心表示满意。

  “夫人,可要解签?”小沙弥又问。

  “要的。”白氏借着婢女的手起身,拿着签子去了侧面的解签处。桌案后,老和尚抬起眼温和地看了一眼来人:“此签为中吉之签,意在先难后易,终成正果。”

  “可——”白氏面带犹豫。

  老和尚似是知晓她想说什么,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夫人莫急,这好姻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句话,老和尚故意说得很大声,因为外面已经陆续有香客进入。

  “多谢大师。”白氏也不问,将签子还给小沙弥后转身往外走,正巧与等候在外面的温言松汇合。

  白氏见到温言松,面上露出一抹喜色:“侯爷,大师说溪亭是命有此劫,但此劫可解。”

  “哦?”温言松大喜,上前一步挽起白氏的手,边走边问:“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