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回魂夜的怪事
林深把最后一个纸箱拖进单元楼时,巷口的路灯突然滋啦响了一声,暖黄的光猛地暗下去,像被人掐住了喉咙。初秋的风裹着雨丝往衣领里钻,他缩了缩脖子,抬头望了眼楼顶——这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歪歪扭扭杵在巷尾,墙皮剥落处露出暗褐色的砖,像结痂的伤口。
“302,就这儿了。”他掏出钥匙串,金属碰撞声在空荡的楼道里格外清晰。钥匙插进锁孔时,他忽然听见楼下传来脚步声,很轻,却一步一步踩着他的心跳节奏往上走。
“谁啊?”林深回头喊了一声,楼道里只有声控灯昏黄的光,空荡荡的楼梯转角积着一层薄灰,连个影子都没有。他皱了皱眉,以为是幻听,转身继续拧钥匙。
门开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檀香。林深愣了愣——他昨天来看房时明明通风了一下午,怎么还会有这味道?他随手按亮客厅的灯,白炽灯闪了两下才稳定,光线里浮着细小的尘埃。
收拾到后半夜,林深靠在沙发上打盹,迷迷糊糊间听见窗外有脚步声。他揉着眼睛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往下看——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那盏坏了的路灯偶尔闪烁。可那脚步声还在响,像是有人穿着软底鞋,在他窗下反复走动。
“搞什么?”林深嘀咕着,正准备关上窗帘,眼角余光突然瞥见十字路口的方向。那里没有路灯,只有对面小卖部的霓虹灯隐约照过去,能看见一个人影站在路口中央。
那人影很奇怪,背对着他,身形佝偻,像是个老人。可更诡异的是,林深盯着看了几秒,发现那人影居然在倒着走——双脚往后迈,身体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一步一步,缓慢地、僵硬地移动,像是被线操控的木偶。
林深的后颈瞬间冒了一层冷汗。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时,十字路口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肯定是太累了,出现幻觉了。”他拍了拍脸,转身想回沙发,却听见身后传来“咚”的一声轻响,像是有人用指甲敲了敲玻璃。
他猛地回头,窗帘好好地垂着,窗外依旧安静。可刚才那股檀香味道,突然变得浓烈起来,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这一夜,林深没敢合眼。他坐在沙发上,盯着门口的猫眼,直到天蒙蒙亮,巷子里传来清洁工扫地的声音,才敢稍微放松。
第二天早上,林深去楼下便利店买早餐,结账时忍不住问老板娘:“大姐,昨晚你们这儿路灯坏了,没人修吗?”
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奇怪:“小伙子,你说哪个路灯?巷口那盏?”
“对,就是靠近十字路口那盏。”
老板娘手里的扫码枪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那盏灯啊,坏了快半年了,没人敢修。”
“为什么?”林深追问。
“唉,你是刚搬来的吧?”老板娘叹了口气,“去年冬天,有个老太太在那个十字路口走丢了,后来警察在路灯底下发现了她的拐杖,人却没找着。从那以后,那盏灯就总坏,修一次坏一次,后来干脆没人管了。”
林深心里咯噔一下:“那……你们晚上有没有见过有人在十字路口倒着走?”
老板娘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面包袋都掉在了柜台上:“你、你看见什么了?”
“我昨晚好像看见一个人影,背对着我,倒着走……”
“别说了!”老板娘突然打断他,声音发颤,“那老太太走丢前,邻居就说见过她在路口倒着走,说是什么‘找魂’呢!后来人没了,这事儿就成了忌讳,咱们这片晚上都没人敢往十字路口去。”
林深的后背瞬间凉透了。他攥着早餐袋,脚步发沉地走出便利店,抬头望向十字路口——阳光底下,那里平平无奇,可一想到昨晚那个倒走的人影,他的心脏就忍不住狂跳。
回到单元楼,他刚走到二楼,就看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小女孩蹲在301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娃娃,正低头嘀咕着什么。
“小朋友,你在这儿干嘛呢?”林深走过去问。
小女孩抬起头,脸色苍白得没有血色,眼睛很大,却没什么神采。她指了指302的门,小声说:“叔叔,你家里面,有个婆婆在哭哦。”
林深的头皮一阵发麻:“你、你看见什么了?”
小女孩摇摇头,抱着布娃娃站起来,转身往楼下走,走了两步又回头,轻声说:“那个婆婆,总在晚上倒着走,她找不到家了。”
说完,小女孩的身影消失在楼梯转角。林深站在原地,浑身发冷,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他缓缓抬起手,敲了敲301的门——没人应。他又问了隔壁的住户,才知道301早就空了,根本没人住。
那刚才的小女孩,是谁?
林深不敢再想,快步打开302的门,冲进去反锁了房门。他靠在门上,盯着空荡荡的客厅,突然发现阳台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从外面吹进来,带着那股熟悉的檀香味道。
他慢慢走过去,看向阳台外——楼下的十字路口,一个佝偻的人影正背对着他,一步一步,缓慢地倒着走。
第二章:消失的住户
林深把阳台窗户死死锁上,拉上厚重的窗帘,才感觉稍微安全了些。他掏出手机,想给中介发消息问问302之前的住户情况,手指却在屏幕上顿住了——昨天签合同的时候,中介只说这房子是空置了半年,没提过任何异常。
他点开和中介的聊天框,敲了一行字又删掉,最终还是决定先自己打听。毕竟这种事说出去,要么被当成神经病,要么中介只会找借口搪塞。
下午,林深没去公司,而是在小区里转了转。这小区叫“老巷新村”,大多是六层的步梯楼,住户以老人居多,偶尔能看见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他走到小区门口的棋牌室,看见几个老人正围在桌子旁打牌,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
“大爷们,打扰一下,我是刚搬来3号楼302的,想问问咱们小区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儿啊?”林深递了根烟给旁边的老人,笑着说。
打牌的几个人停下手里的动作,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都有些复杂。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接过烟,却没点燃,而是叹了口气:“小伙子,你怎么选了那套房子?”
“怎么了?”林深心里一紧。
“那套房子啊,之前住的是个老太太,就是去年冬天在十字路口走丢的那个。”老人压低声音,“老太太姓王,儿女都在外地,就她一个人住。走丢前一个月,邻居就总听见她家里有哭声,有时候还看见她在楼下倒着走,嘴里念叨着‘找回家的路’。”
“后来呢?”林深追问。
“后来有一天晚上,老太太就没回家。她儿女回来找了好几天,最后警察在十字路口的路灯底下发现了她的拐杖,还有一只鞋,人却没找着,到现在都是失踪状态。”老人顿了顿,“自那以后,302就没人敢住了,中介挂了半年都没卖出去,没想到你居然买了。”
林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那……这半年里,有没有人去过302?”
“谁敢去啊?”另一个老人插话说,“有一次物业去抄水表,刚打开门就听见里面有脚步声,吓得物业小伙子连水表都没抄就跑了。还有人说,晚上路过3号楼,能看见302的灯亮着,可第二天去看,门还是锁着的。”
林深想起昨晚闻到的檀香味道,还有小女孩说的“婆婆在哭”,心脏忍不住狂跳。他谢过几个老人,快步离开棋牌室,脑子里乱糟糟的——难道王老太的鬼魂还在302里?昨晚看见的倒走人影,就是她?
回到家,林深坐在沙发上,盯着紧闭的阳台窗帘,突然听见卧室里传来“哗啦”一声响,像是有东西掉在了地上。他屏住呼吸,拿起旁边的扫帚,慢慢走到卧室门口。
卧室里没人,窗户也关得好好的。可地上,却多了一个东西——一个掉漆的木制拐杖,杖头刻着一朵模糊的菊花。
林深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拐杖,不就是老人说的,王老太失踪时留下的那根吗?怎么会出现在他的卧室里?
他不敢靠近,拿出手机对着拐杖拍了张照片,然后赶紧给中介打了电话。
中介接电话的速度很快,听完林深的话,却显得很不耐烦:“先生,您是不是看错了?那房子我们之前都打扫过,不可能有什么拐杖。再说了,王老太的事都是谣言,您别自己吓自己。”
“我没看错!我都拍照片了!”林深提高声音,“你们当初根本没说这房子是凶宅,这是欺诈!我要求退房!”
“退房可以,但您要付违约金,毕竟合同都签了。”中介的语气冷了下来,“再说了,什么凶宅不凶宅的,都是封建迷信,您要是自己胆小,可不能怪我们。”
林深气得挂了电话,看着地上的拐杖,只觉得一阵无力。他知道,中介肯定是早就知道情况,故意隐瞒了。现在退房要付违约金,他刚凑够首付,根本没多余的钱,只能先住在这里。
晚上,林深不敢再待在客厅,把卧室门反锁,又用柜子抵在门后,才敢躺在床上。可他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总觉得门外有脚步声,一步一步,缓慢地移动着。
凌晨三点,他突然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很轻,却很有节奏。
“谁啊?”林深壮着胆子喊了一声,门外没有回应,敲门声却还在继续。
他慢慢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往外看——楼道里的声控灯没亮,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可敲门声还在响,像是有人用拐杖头,一下一下地敲着门板。
林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他死死地抵着门,大喊:“你别过来!我报警了!”
敲门声突然停了。过了几秒,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哭腔:“小伙子,你看见我的家了吗?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林深吓得腿都软了,他靠在门上,浑身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二天早上,林深是被邻居的敲门声吵醒的。他打开门,看见隔壁的张阿姨站在门口,脸色担忧:“小林,你昨晚没事吧?我听见你大喊大叫的,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张阿姨,我……”林深刚想说话,突然看见张阿姨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脚边。他低头一看,吓得往后退了一步——门口的地上,放着一只黑色的布鞋,鞋面上绣着一朵菊花,和昨天卧室里的拐杖是一套的。
“这、这是谁的鞋?”张阿姨也吓了一跳,“我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没看见呢。”
林深捡起布鞋,手都在抖。他突然想起老人说的,王老太失踪时,除了拐杖,还留下了一只鞋。难道这只鞋,就是她的?
“张阿姨,您知道王老太家的情况吗?她儿女后来有没有再来过?”林深问。
张阿姨叹了口气:“她儿子在外地工作,去年来来回回找了好几次,后来也没消息了。听说王老太年轻的时候是个绣娘,最会绣菊花,她的拐杖和鞋子上都有菊花图案。”
林深攥着手里的布鞋,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王老太的鬼魂,是不是一直在找她的东西?她的拐杖、鞋子,还有她的家?
那天下午,林深拿着拐杖和布鞋,去了派出所。他想把这些东西交给警察,顺便问问王老太失踪案的进展。
接待他的警察叫李队,四十多岁,眼神锐利。听完林深的话,李队皱了皱眉,接过拐杖和布鞋看了看:“这确实是王秀兰老人的东西,当时我们在现场只发现了拐杖,没找到鞋子。你确定这是在你家里发现的?”
“确定!拐杖是在我卧室地上发现的,鞋子是今早放在我家门口的。”林深急忙说,“李队,这房子里肯定有问题,王老太的鬼魂是不是还在里面?”
李队沉默了几秒,说:“林先生,我们是讲科学的,不能相信封建迷信。不过王秀兰老人的案子确实还没结,我们会把这些东西拿去化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另外,你要是觉得住得不安全,可以先找个地方暂住,我们会派人去你家看看情况。”
林深点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可他没想到,警察去他家检查后,却什么都没发现——没有檀香味道,没有异常声音,甚至连他说的卧室地上的痕迹,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林先生,你家里很正常,可能是你最近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李队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再遇到什么情况,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林深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只觉得一阵迷茫。难道真的是他出现幻觉了?可那拐杖和鞋子,明明是他亲手拿到派出所的,怎么会是幻觉?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他接起电话,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哭腔:“我的拐杖……我的鞋子……你把它们还给我……我要回家……”
林深吓得手机都掉在了地上,屏幕摔得粉碎。他抬头看向十字路口的方向,那个佝偻的人影,又出现了,正一步一步,倒着走向他的楼。
第三章:绣着菊花的手帕
林深没敢再捡起地上的手机,转身就往楼下跑。他不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的,也不知道那个倒走的人影会不会追上来,他只知道,这栋楼再也不能待了。
他跑到小区门口,拦了辆出租车,报了个朋友家的地址。坐在车上,他回头看向老巷新村,那栋3号楼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阴森,十字路口空荡荡的,却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盯着他。
朋友叫陈默,是个做自媒体的,平时就
林深把最后一个纸箱拖进单元楼时,巷口的路灯突然滋啦响了一声,暖黄的光猛地暗下去,像被人掐住了喉咙。初秋的风裹着雨丝往衣领里钻,他缩了缩脖子,抬头望了眼楼顶——这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歪歪扭扭杵在巷尾,墙皮剥落处露出暗褐色的砖,像结痂的伤口。
“302,就这儿了。”他掏出钥匙串,金属碰撞声在空荡的楼道里格外清晰。钥匙插进锁孔时,他忽然听见楼下传来脚步声,很轻,却一步一步踩着他的心跳节奏往上走。
“谁啊?”林深回头喊了一声,楼道里只有声控灯昏黄的光,空荡荡的楼梯转角积着一层薄灰,连个影子都没有。他皱了皱眉,以为是幻听,转身继续拧钥匙。
门开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檀香。林深愣了愣——他昨天来看房时明明通风了一下午,怎么还会有这味道?他随手按亮客厅的灯,白炽灯闪了两下才稳定,光线里浮着细小的尘埃。
收拾到后半夜,林深靠在沙发上打盹,迷迷糊糊间听见窗外有脚步声。他揉着眼睛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往下看——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那盏坏了的路灯偶尔闪烁。可那脚步声还在响,像是有人穿着软底鞋,在他窗下反复走动。
“搞什么?”林深嘀咕着,正准备关上窗帘,眼角余光突然瞥见十字路口的方向。那里没有路灯,只有对面小卖部的霓虹灯隐约照过去,能看见一个人影站在路口中央。
那人影很奇怪,背对着他,身形佝偻,像是个老人。可更诡异的是,林深盯着看了几秒,发现那人影居然在倒着走——双脚往后迈,身体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一步一步,缓慢地、僵硬地移动,像是被线操控的木偶。
林深的后颈瞬间冒了一层冷汗。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时,十字路口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肯定是太累了,出现幻觉了。”他拍了拍脸,转身想回沙发,却听见身后传来“咚”的一声轻响,像是有人用指甲敲了敲玻璃。
他猛地回头,窗帘好好地垂着,窗外依旧安静。可刚才那股檀香味道,突然变得浓烈起来,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这一夜,林深没敢合眼。他坐在沙发上,盯着门口的猫眼,直到天蒙蒙亮,巷子里传来清洁工扫地的声音,才敢稍微放松。
第二天早上,林深去楼下便利店买早餐,结账时忍不住问老板娘:“大姐,昨晚你们这儿路灯坏了,没人修吗?”
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奇怪:“小伙子,你说哪个路灯?巷口那盏?”
“对,就是靠近十字路口那盏。”
老板娘手里的扫码枪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那盏灯啊,坏了快半年了,没人敢修。”
“为什么?”林深追问。
“唉,你是刚搬来的吧?”老板娘叹了口气,“去年冬天,有个老太太在那个十字路口走丢了,后来警察在路灯底下发现了她的拐杖,人却没找着。从那以后,那盏灯就总坏,修一次坏一次,后来干脆没人管了。”
林深心里咯噔一下:“那……你们晚上有没有见过有人在十字路口倒着走?”
老板娘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面包袋都掉在了柜台上:“你、你看见什么了?”
“我昨晚好像看见一个人影,背对着我,倒着走……”
“别说了!”老板娘突然打断他,声音发颤,“那老太太走丢前,邻居就说见过她在路口倒着走,说是什么‘找魂’呢!后来人没了,这事儿就成了忌讳,咱们这片晚上都没人敢往十字路口去。”
林深的后背瞬间凉透了。他攥着早餐袋,脚步发沉地走出便利店,抬头望向十字路口——阳光底下,那里平平无奇,可一想到昨晚那个倒走的人影,他的心脏就忍不住狂跳。
回到单元楼,他刚走到二楼,就看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小女孩蹲在301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娃娃,正低头嘀咕着什么。
“小朋友,你在这儿干嘛呢?”林深走过去问。
小女孩抬起头,脸色苍白得没有血色,眼睛很大,却没什么神采。她指了指302的门,小声说:“叔叔,你家里面,有个婆婆在哭哦。”
林深的头皮一阵发麻:“你、你看见什么了?”
小女孩摇摇头,抱着布娃娃站起来,转身往楼下走,走了两步又回头,轻声说:“那个婆婆,总在晚上倒着走,她找不到家了。”
说完,小女孩的身影消失在楼梯转角。林深站在原地,浑身发冷,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他缓缓抬起手,敲了敲301的门——没人应。他又问了隔壁的住户,才知道301早就空了,根本没人住。
那刚才的小女孩,是谁?
林深不敢再想,快步打开302的门,冲进去反锁了房门。他靠在门上,盯着空荡荡的客厅,突然发现阳台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从外面吹进来,带着那股熟悉的檀香味道。
他慢慢走过去,看向阳台外——楼下的十字路口,一个佝偻的人影正背对着他,一步一步,缓慢地倒着走。
第二章:消失的住户
林深把阳台窗户死死锁上,拉上厚重的窗帘,才感觉稍微安全了些。他掏出手机,想给中介发消息问问302之前的住户情况,手指却在屏幕上顿住了——昨天签合同的时候,中介只说这房子是空置了半年,没提过任何异常。
他点开和中介的聊天框,敲了一行字又删掉,最终还是决定先自己打听。毕竟这种事说出去,要么被当成神经病,要么中介只会找借口搪塞。
下午,林深没去公司,而是在小区里转了转。这小区叫“老巷新村”,大多是六层的步梯楼,住户以老人居多,偶尔能看见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他走到小区门口的棋牌室,看见几个老人正围在桌子旁打牌,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
“大爷们,打扰一下,我是刚搬来3号楼302的,想问问咱们小区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儿啊?”林深递了根烟给旁边的老人,笑着说。
打牌的几个人停下手里的动作,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都有些复杂。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接过烟,却没点燃,而是叹了口气:“小伙子,你怎么选了那套房子?”
“怎么了?”林深心里一紧。
“那套房子啊,之前住的是个老太太,就是去年冬天在十字路口走丢的那个。”老人压低声音,“老太太姓王,儿女都在外地,就她一个人住。走丢前一个月,邻居就总听见她家里有哭声,有时候还看见她在楼下倒着走,嘴里念叨着‘找回家的路’。”
“后来呢?”林深追问。
“后来有一天晚上,老太太就没回家。她儿女回来找了好几天,最后警察在十字路口的路灯底下发现了她的拐杖,还有一只鞋,人却没找着,到现在都是失踪状态。”老人顿了顿,“自那以后,302就没人敢住了,中介挂了半年都没卖出去,没想到你居然买了。”
林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那……这半年里,有没有人去过302?”
“谁敢去啊?”另一个老人插话说,“有一次物业去抄水表,刚打开门就听见里面有脚步声,吓得物业小伙子连水表都没抄就跑了。还有人说,晚上路过3号楼,能看见302的灯亮着,可第二天去看,门还是锁着的。”
林深想起昨晚闻到的檀香味道,还有小女孩说的“婆婆在哭”,心脏忍不住狂跳。他谢过几个老人,快步离开棋牌室,脑子里乱糟糟的——难道王老太的鬼魂还在302里?昨晚看见的倒走人影,就是她?
回到家,林深坐在沙发上,盯着紧闭的阳台窗帘,突然听见卧室里传来“哗啦”一声响,像是有东西掉在了地上。他屏住呼吸,拿起旁边的扫帚,慢慢走到卧室门口。
卧室里没人,窗户也关得好好的。可地上,却多了一个东西——一个掉漆的木制拐杖,杖头刻着一朵模糊的菊花。
林深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拐杖,不就是老人说的,王老太失踪时留下的那根吗?怎么会出现在他的卧室里?
他不敢靠近,拿出手机对着拐杖拍了张照片,然后赶紧给中介打了电话。
中介接电话的速度很快,听完林深的话,却显得很不耐烦:“先生,您是不是看错了?那房子我们之前都打扫过,不可能有什么拐杖。再说了,王老太的事都是谣言,您别自己吓自己。”
“我没看错!我都拍照片了!”林深提高声音,“你们当初根本没说这房子是凶宅,这是欺诈!我要求退房!”
“退房可以,但您要付违约金,毕竟合同都签了。”中介的语气冷了下来,“再说了,什么凶宅不凶宅的,都是封建迷信,您要是自己胆小,可不能怪我们。”
林深气得挂了电话,看着地上的拐杖,只觉得一阵无力。他知道,中介肯定是早就知道情况,故意隐瞒了。现在退房要付违约金,他刚凑够首付,根本没多余的钱,只能先住在这里。
晚上,林深不敢再待在客厅,把卧室门反锁,又用柜子抵在门后,才敢躺在床上。可他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总觉得门外有脚步声,一步一步,缓慢地移动着。
凌晨三点,他突然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很轻,却很有节奏。
“谁啊?”林深壮着胆子喊了一声,门外没有回应,敲门声却还在继续。
他慢慢走到门后,透过猫眼往外看——楼道里的声控灯没亮,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可敲门声还在响,像是有人用拐杖头,一下一下地敲着门板。
林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他死死地抵着门,大喊:“你别过来!我报警了!”
敲门声突然停了。过了几秒,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哭腔:“小伙子,你看见我的家了吗?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林深吓得腿都软了,他靠在门上,浑身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二天早上,林深是被邻居的敲门声吵醒的。他打开门,看见隔壁的张阿姨站在门口,脸色担忧:“小林,你昨晚没事吧?我听见你大喊大叫的,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张阿姨,我……”林深刚想说话,突然看见张阿姨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脚边。他低头一看,吓得往后退了一步——门口的地上,放着一只黑色的布鞋,鞋面上绣着一朵菊花,和昨天卧室里的拐杖是一套的。
“这、这是谁的鞋?”张阿姨也吓了一跳,“我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没看见呢。”
林深捡起布鞋,手都在抖。他突然想起老人说的,王老太失踪时,除了拐杖,还留下了一只鞋。难道这只鞋,就是她的?
“张阿姨,您知道王老太家的情况吗?她儿女后来有没有再来过?”林深问。
张阿姨叹了口气:“她儿子在外地工作,去年来来回回找了好几次,后来也没消息了。听说王老太年轻的时候是个绣娘,最会绣菊花,她的拐杖和鞋子上都有菊花图案。”
林深攥着手里的布鞋,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王老太的鬼魂,是不是一直在找她的东西?她的拐杖、鞋子,还有她的家?
那天下午,林深拿着拐杖和布鞋,去了派出所。他想把这些东西交给警察,顺便问问王老太失踪案的进展。
接待他的警察叫李队,四十多岁,眼神锐利。听完林深的话,李队皱了皱眉,接过拐杖和布鞋看了看:“这确实是王秀兰老人的东西,当时我们在现场只发现了拐杖,没找到鞋子。你确定这是在你家里发现的?”
“确定!拐杖是在我卧室地上发现的,鞋子是今早放在我家门口的。”林深急忙说,“李队,这房子里肯定有问题,王老太的鬼魂是不是还在里面?”
李队沉默了几秒,说:“林先生,我们是讲科学的,不能相信封建迷信。不过王秀兰老人的案子确实还没结,我们会把这些东西拿去化验,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另外,你要是觉得住得不安全,可以先找个地方暂住,我们会派人去你家看看情况。”
林深点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可他没想到,警察去他家检查后,却什么都没发现——没有檀香味道,没有异常声音,甚至连他说的卧室地上的痕迹,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林先生,你家里很正常,可能是你最近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李队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再遇到什么情况,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林深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只觉得一阵迷茫。难道真的是他出现幻觉了?可那拐杖和鞋子,明明是他亲手拿到派出所的,怎么会是幻觉?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他接起电话,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哭腔:“我的拐杖……我的鞋子……你把它们还给我……我要回家……”
林深吓得手机都掉在了地上,屏幕摔得粉碎。他抬头看向十字路口的方向,那个佝偻的人影,又出现了,正一步一步,倒着走向他的楼。
第三章:绣着菊花的手帕
林深没敢再捡起地上的手机,转身就往楼下跑。他不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的,也不知道那个倒走的人影会不会追上来,他只知道,这栋楼再也不能待了。
他跑到小区门口,拦了辆出租车,报了个朋友家的地址。坐在车上,他回头看向老巷新村,那栋3号楼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阴森,十字路口空荡荡的,却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盯着他。
朋友叫陈默,是个做自媒体的,平时就